许松柏
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最高要求。“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是什么,为何要统编,“统”什么,本文解读“部编本”语文教材中体现出的立德树人的国家意志。整体规划、有机融合的新教材自然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坚持课改的方向,文质兼美,守正创新,以德育为先,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注重“两个传统”的教育,体现了主流价值观。新教材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新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七~九年级)是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组织编写的,因此被称为“部编本”。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受聘担任总主编。这套新的语文教材从2012年3月启动编写,历时5年多,编写的时间较长,编得也很辛苦。党中央和教育部直接关注和领导初中语文新教材的编写工作,全国上下对这套教材的期望值非常高,全社会的目光都聚焦这套教材,不容许出任何差错,带官方色彩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编写者们的压力也非常大。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人教社中语室和小语室全体编辑在其中起到组织和编写的中坚作用,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为高质量完成中央交办的新教材编写任务,教育部动员和运用了空前雄厚的编写资源,这也保证了这套教材政治上是符合要求的,基本质量也可以说是上乘的,起码是多数人能接受的公共知识“产品”。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
2016年秋季发行并投入使用的“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材,这套新教材的使用面超过了70%,其覆盖面还在扩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统编教材。
编写这套“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背景是什么呢?
编写“部编本”教材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定。在2009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就召开过专题会议,讨论教材问题。考虑到实施“一纲多本”之后,虽然调动了地方和出版社的积极性,教材的编写出版是“百花齐放”,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市场的介入,教材的选择使用往往受经济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选优。其次,教材主要由少数几个出版社组织编写,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加之编制的时间仓促,评审机制也不健全,这些都影响到教材的质量。全社会都很关注教材,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有些媒体也拿教材来炒作,这也引起了党中央的注意。鉴于以上原因,又特別考虑到加强意识形态的需要,在2009年的那次会上,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的李长春同志就指示,要组织编写德育、历史和语文这三科教材,并把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教育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教材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刘云山、刘延东和刘奇葆就思想品德、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的编写也多次提出要求。在2011年,教育部就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三科教材的编写申报。通过评审、推荐和遴选,报经中央批准,组建了三科教材的编写团队。
总主编温儒敏说这套部编教材的编写经过了非常复杂、曲折的程序。从编写大纲、样张、征求意见、大纲送审到进入编写、广泛征求意见、确定选文、反复讨论和调整体例框架、编写导语、习题,先后集中全组讨论就有十多次,分头开会研讨的次数更是不计其数。起始年级初稿出来后,先后经过了14轮严格地评审。还对全国各地数百名基层特级教师的审读意见进行梳理综合后,最后才提交给教育部。2015年8月直接向中央汇报,又经过一年的修改和试教,终于在2016年6月底通过了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的审查批准,于2016年秋季在全国大部分省、市开始正式使用,将于2019年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在编写和审查过程中,先后两次在北京、山东、吉林,广东、四川、湖北、甘肃等省市的部分学校试教试用,教材得以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部编本”的由来、背景是繁复的,不是挂名的“部编本”,而是在教育部的直接领导下,实实在在地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相关指示,经过数年的艰巨打磨,才形成的“产品”。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千呼万唤始出来”。
二、语文教材编写为何要“统”?
任何国家、任何时期的教育都必须回答“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这些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各个国家和地区历来都很重视教科书的编写工作,如日本在教科书中否定侵华历史;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马上就统一修订教科书;台湾地区李登辉当初一上台就下令修订教科书。
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朱之文说:“这套新教材的编写是着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基工程的高度,充分认识统编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
语文教材统编是为了在观念上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在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的社会公民和建设者。
三、“部编本”语文教材“统”什么?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主要集中统一体现立德树人的国家意志,贯彻落实守正创新的课改经验,体现语文素养的学科属性,回归语文本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示: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培养又红又专的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国家意志要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我们的教育要打上中国印记,植入红色基因,夯实立德树人的土壤。例如:“林阴小道”的“阴”字是否要加草字头,都引起了普通老百姓和全社会的热议与关注。
四、“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体现并落实立德树人的国家意志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个字概括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是党和国家对人才培养的最高要求。部编语文教材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基本精神,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吸收语文课程改革的经验,努力建设符合语文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的高质量、有特色、师生满意的新的教材体系。endprint
(一)有机融合,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中央领导指出,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这就站到了一个“国家行为”的高度来要求教材编写了。“部编教材”应当也可以做到比一般版本教材更高,视野更加开阔。“部编本”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出面聘请主编和编写专家,调集了全国最强的编写队伍,有条件在总体质量和水平上超越现有各种版本的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很高,高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措施得以落实。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基本的意识形态主场。新教材编写强调“整体规划,有机渗透”,并不等于“政治挂帅”,而是处处考虑尽可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教材编写是整个教育的一环,我们的教育终究要立德树人,这个“德”,包括了政治,但又远不止政治,还有道德、理想、情操等诸多方面的“德”。社会的不断发展,出现了很多前所未料的新问题,精神道德的滑坡,让大家担忧,这其实也是意识形态问题,整个教育包括教材编写不可能回避这个问题。立德树人非常必要,教材编写应当在这个方面有所作为。
(二)坚持立德树人,坚持课改的方向
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语文教科书积极发挥育人的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融会在教科书的各个板块中。教科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一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四是突出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
“部编本”语文教科书的基本思路是“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以教材选文为主要载体,辅以精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三)德育为先,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注重“两个传统”的教育,体现主流价值观
“部编本”语文教材采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的结构,既强调语文和生活的联系,重视主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又保证了语文综合素养的基本训练。语文课的内容是在语文学习活动中利用这样的文本,运用知识,才能转化成能力,凝结为素养,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一个人只有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才能不断地建构起其自身的言语经验系统,形成良好的言语品质,具备社会和个人发展所需要的语文素养。
部编教材很注重对初中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从已公开的部编本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的目录来看,初中语文教科书拟选入30篇这方面的文章,有的是领袖人物的诗文。如毛泽东的《七律·长征》《纪念白求恩》《沁园春·雪》《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有些表现了革命战争时期一批优秀的知识分子向往光明、讴歌祖国、怀念故土家园的情怀,如臧克家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光未然的《黄河颂》、闻一多的《最后一次演讲》、端木蕻良的《土地的誓言》等;還有一些展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各行业领军人物为祖国建设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如杨振宁的《邓稼先》、杨利伟的《太空一日》等。另外,在“综合性学习”栏目还专门设计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类活动,如《有朋自远方来》《家国天下》《人无信不立》《君子和而不同》等。
(四)文质兼美,守正创新
新教材的选文,既保留了一批经典的传统篇章,又开发了一批适应时代需求、有利于学生价值观养成的新篇章。这套“部编本”语文教材的课文选篇,更加强调四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兼顾时代性,这也是针对性的。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语文版本,都很注重并突出人文性。新教材回归到“守正”的立场,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和适宜教学,很多经典课文又“回来”了,如《纪念白求恩》《猫》《诫子书》《卖油翁》《驿路梨花》等,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减少了。语文新教材明显增加了传统文化篇目。初中共选125篇古诗文,约占所有选篇的52.5%,比原来的人教版有所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选篇的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说,均有收录。
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所占的比重也较大,初中共29篇。鲁迅的作品《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社戏》《孔乙己》等也有入选。
选篇以友善为主题的有:《陈太丘与友期行》《驿路梨花》等;提倡爱岗敬业的有:《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等;倡导自由平等的有:《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老王》等;歌颂伟大富强的祖国,激发爱国情怀的有:《黄河颂》《土地的誓言》等。
总之,“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主权与海洋意识的培养。主要通过优秀的选文,激发学生对祖国土地的热爱,树立领土与海洋主权意识。新教材充分发挥语文学科育人方面的独特优势,把古今中外优秀文章、作品的学习与母语教育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流文化、民族传统、良好的思想道德风尚等人文教育内容融合在整套教材之中,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培养自尊自信、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美好品德,增强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的人格培养与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2]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3][4]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5]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6]温儒敏、何立新有关“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培训的系列讲话和论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