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霞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五上第52页例1、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
2.使学生在学习分数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单位。
教学难点:
理解、抽象单位“1”。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初步接触“1”
今天老师第一次到五(2)班上课,后面又有这么多听课老师,大家紧张吗?那我们做几道脑筋急转弯的算式题吧:
1+1= 4+3= 5+7= 22+18=(本班男女生人数)
师总结:看来1这个数还真神奇,在不同的情境中表示的大小是不一样的,这个1在分数的意义中还有更神奇的表现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二、了解学情,揭示目标
1.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关于分数我们已经知道什么?关于分数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2.这节课大家要完成以下学习目标。(指名读)
(1)理解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2)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会找出分数的分数单位并说出分数单位的个数。
三、问题导学,触摸目标
下面请大家跟往常一样先自学课本第52页完成例1填空,用笔画出书中重点内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然后小组交流小黑板上的思考题。
1.例1中的每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
2.什么叫单位“1”,他和自然数1有什么区别?例1中的每个分数分别是把谁看作单位“1”的?
3.什么叫分数?你是怎样理解分数的意义的?
4.什么叫分数单位?说说例1中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四、以学定教、达成目标
交流上面思考题:
1.第一问
生答后板书:
板书后说明:一块饼、一个长方形其实就是一个物体(将一块饼、一个长方形改为一个物体)。1米,米是我们学过的一个计量单位(将1米改为一个计量单位)
2.第二问
(1)总结板书:单位“1”。
(2)以前学的自然数“1”只表示一个物体一样东西而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體还可表示一个计量单位、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
(3)说说例1中个分数的单位“1”。
(4)联系实际想一想我们还可以把什么作单位“1”去平均分呢?
3.第三问
根据板书抽象出分数的意义,根据学生回答“你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强调单位“1”、平均分、平均分的份数、表示几份。齐读分数的意义。
4.第四问
总结分数单位,说出例1中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及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五、拓展练习,深化目标
1.教材中的练一练
选最后一幅图说出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
2.练习八第1题,口答出分数单位后师问:上下对照有什么发现?师总结:一个分数分母是几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3.练习八第二题,学生独立涂色后交流:三幅图的涂色部分为什么都能用 来表示?三幅图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总结尽管单位“1”不同但只要平均分的份数和取的份数相同就可以用同一个分数表示。
4.补充练习:用分数表示涂色部分。
生答后问观察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师总结:尽管单位“1”相同,但他们平均分的份数与表示的份数不同所以用不同的分数表示。
刚才做的两道题进一步说明要理解分数的意义必须先找准它的单位“1”平均分的份数与表示的份数。
5.其实我们学过的每个分数在数轴上都有一个点与他对应下面我们就来解决与数轴相关的习题。学生独立做练习六第4题,交流时选 让学生说是怎样找到这个点的。
6.我们研究了一节课的分数,在现实生活中你见到过分数吗?
出示老师搜集的关于分数的一则信息:
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 。
(1)说 的意义。
(2)说感想。
(3)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应占一天总时间(24小时)的 ,对照标准说说自己的睡眠足不足的原因。
(4)如果情况可以改变我希望:我国小学生中,睡眠不足的人数大约占总人数的 。
六、全课总结
回顾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对照学习目标,看看自己学习目标达成了吗?
“分数的意义”是系统学习分数的开端,学生正确理解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十分重要,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已学过的分数初步知识及生活经验让学生先学后教,然后通过点拨引导,以图、数结合,排列整齐的板书,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而清晰的概念,而且能教会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方法,并有利于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