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斌+张凤娟+孙世民
摘要:生豬动物福利的改善不仅对于实现健康养殖、保障猪肉质量和缓解国际贸易壁垒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国际趋势。在我国首部生猪动物福利标准出台不久的背景下,本研究利用来自于山东省15地市的533份调查问卷,从概念、理念、内容重要性和作用等方面分析了养猪场户对于动物福利的认知情况,从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行为福利和心理福利方面分析了养猪场户的动物福利行为,从增加资金投入和参与认证方面分析了养猪场户的动物福利意愿。结果表明,受访养猪场户普遍重视生猪生理福利的保障,绝大多数受访者愿意为改善生猪动物福利增加资金投入和参与动物福利认证。部分养猪场户对动物福利及其认证认知不足,在环境福利、卫生福利、行为福利和心理福利方面行为不够规范。为改善养猪场户的动物福利行为,应加强宣传、培训、引导和监督,养猪场户应主动学习并适当扩大饲养规模,提高动物福利认知水平,增强动物福利意愿。
关键词:养猪场户;动物福利;认知;行为;意愿
中图分类号:F326.3文献标识号:A文章编号:1001-4942(2017)11-0162-06
Analysis of Awareness, Behavior and Willingness to Animal
Welfare among Pig-Raising Households or Farms Based on 533
Questionnaires from Shandong Province
Ji Bin, Zhang Fengjuan, Sun Shimin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AbstractImproving the welfare of pigs was not only important for achieving healthy breeding, ensuring pork quality and easing international trade barriers, but also an inevitable international trend. Based on 533 questionnaires from 15 cities in Shandong Provin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first standard of pig welfare enacting in China, this research analyzed the awareness, behavior and willingness to animal welfare among pig-raising households or farms. Firstly, the awareness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animal welfares concept, idea, the importance of improving pig welfare and the effect on breeding cost, etc. Secondly, the behavior of them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physiological welfare, environmental welfare, health welfare, behavioral welfare and psychological welfare. Thirdly, the willingness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animal welfare certification schemes and increasing funding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ig welfare.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physiological welfare has became highly valued by the surveyed pig-raising households or farms. Most pig-raising households or farms were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the animal welfare certification schemes and increase funding for the improvement of pig welfare. Some pig-raising households or farms took irregular behaviors on the aspects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behavioral and psychological welfare, because they had lower awareness of animal welfare and its certification.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behavior on animal welfare of pig-raising households or farms, it was the first thing to improve their awareness and willingness through propaganda, training, guidance and supervision by the government, and they also need learn and appropriately expand breeding scale proactively.
KeywordsPig-raising households or farms; Animal welfare; Awareness; Behavior; Willingness
动物福利是指根据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通过采取相应的行为和提供外部环境,保障动物能够健康、舒适并愉快地生存,包括生理福利、环境福利、卫生福利、行为福利和心理福利等五项基本原则[1,2]。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已出台了反虐待动物法案和动物福利法,而我国起步较晚,2014年首次颁布生猪动物福利标准。该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不仅有助于实现健康养殖,从源头保障生猪和猪肉质量,缓解国际贸易壁垒,更是我国不可避免的一种趋势。动物福利涉及养殖、运输、屠宰和加工四个环节,受到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赵英杰[3]、刘云国等[4]分别从动物福利五项基本原则与屠宰方式、饲料安全性和饲养环境的角度分析了动物福利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影响。颜奇英等[2]、王菲菲等[5]分析了养殖、运输和屠宰中的动物福利问题。王丽娜等[6]分析了饲养管理和猪舍环境中的动物福利问题。严火其等[7]指出,养殖企业从业人员虽赞同动物福利,但不太愿意承担过大的成本。吴林海等[8]构建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了江苏省阜宁县生猪养殖户的环境福利态度及影响因素。严火其等[9]基于对29省的调查,指出动物福利理念在中国有一定的民意基础,但不同社会群体内部的态度存在差异。王常伟等[10]通过对802份调查问卷研究表明,约八成消费者对农场动物福利存在一定支付意愿。
由此可见,近年来国内学者已从不同方面对动物福利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但缺乏对养猪场户动物福利认知、行为与意愿的调查分析。本文利用来自于山东省533家养猪场户的调查数据,深入系统地分析养猪场户动物福利的认知、行为与意愿,旨在为国内首部生猪动物福利标准的顺利推广实施提供现实参考和借鉴。
1调查方法与样本情况
1.1调查方法
本文所用数据由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三农省情调研中心于2016年7—8月(暑假期间)实地调查获得。被调查对象为山东省内养猪场户。具体调查方法为:首先设计养猪场户动物福利认知、态度及参与意愿情况调查问卷;然后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并就调查的目的、方法、指标含义、统计口径和注意事项等进行培训;再次,调查人员直接与受访者面谈,现场填写调查问卷;最后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认真审核,得到有效问卷533份,有效问卷回收率88.83%。
1.2调查样本情况
调查地区选择时兼顾各地生猪生产情况和地域性,涉及山东省的15个市。从地域上看,烟台、威海、青岛和日照等4市属于东部地区,滨州、济南、淄博、泰安和潍坊等5市属于中部地区,德州、聊城、菏泽、济宁、枣庄和临沂等6市属于西部地区;从生猪生产情况看,烟台、潍坊、济宁、临沂、德州和菏泽等6市属于生猪主产区,各市年出栏生猪400万头以上,济南、青岛、泰安、日照、聊城等5市属于生猪中产区,各市年出栏生猪200~400万头,淄博、枣庄、威海和滨州等4市属于生猪少产区,各市年出栏生猪在200万头以下。533份调查问卷的分布情况详见表1和表2。
533位受访者绝大多数是养猪专业户户主或规模养猪场场长,其中男性占83.30%,年龄在36~60岁的占79.55%,从事专业养猪年限4年以上的占78.99%。由于调查区域兼顾了生猪生产情况和地域性,受访者多为男性、平均从事专业养猪年限较长,熟悉生猪基本需求与饲养管理的基本要领,对调查问卷内容具有较好的理解和把握,因此调查数据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2养猪场户的动物福利认知、行为与意愿分析2.1养猪场户关于动物福利的认知分析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认知是人们认识外界事物的过程,它能够影响或支配人们的行为。下文将重点从概念、理念、重要性和作用等方面分析養猪场户关于生猪动物福利的认知状况。
2.1.1养猪场户动物福利及其认证的认知情况养猪场户动物福利及其认证的认知程度会对动物福利的保障程度产生基础性影响。调查结果(表3)显示,对于动物福利与动物福利认证的基本知识,仅有1%~5%的表示“非常了解”,55%~65%的停留在“一般了解”和“比较了解”的水平上,30%~40%表示“不太了解”和“完全不了解”。此外,对于动物福利认证的实施,45.03%的受访者持“无所谓”甚至是反对的态度。这种较低水平的认知度将会降低养猪场户关于生猪动物福利和动物福利认证的实施意愿与行为。
2.1.3养猪场户动物福利内容重要性的认知状况对应于动物福利的五项基本原则,调查结果显示,各选项重要性得分(最不重要的得1分,最重要的得5分)的平均值依次是:“得到充足新鲜的食物和水”(4.151分)、“疾病和伤害得到及时预防与诊治”(4.072分)、“得到舒适宽敞的栖息场所”(3.515分)、“允许动物自如表达正常行为”(2.335分)和“对待和处置动物方式避免动物的精神痛苦”(1.868分)。由此可见,受访者最重视生猪的生理和卫生福利,较重视生猪的环境福利,不太重视生猪的行为和心理福利。
2.1.4养猪场户动物福利作用的认知状况养猪场户对动物福利作用的认知是影响其动物福利保障程度最直接的因素。调查发现,80%以上的受访者认同改善动物福利条件对于保障生猪质量的重要性,仅有14.26%的认为“不重要”或“完全不重要”;59.85%的受访者中认为改善动物福利条件会“提高养殖成本”。
2.2养猪场户关于动物福利的行为分析
由动物福利五项基本原则可知,动物福利的改善需从生理、环境、卫生、行为和心理福利五个角度着手,因此下文将从这五个角度分析养猪场户动物福利行为实施状况。
2.2.1生理福利行为状况生理福利要求按照科学合理的程序,为生猪提供充足、符合营养所需、安全、清洁的食物和饮水。良好的生理福利能够保证生猪健康和营养学需求,是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调查发现,95.68%的受访者能够定时、定量地给生猪饲喂营养配比合理的食物,有利于生猪的健康生长。
2.2.2环境福利行为状况环境福利要求按照不同生长阶段生猪的生理特点,为其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风量、风速和光照等生长环境。良好的环境福利能够减少生猪不适感和环境中细菌与粉尘,保障生猪健康。调查表明,533家受访养猪场户中,95.87%的能为生猪提高一个干净、宽敞和适宜的生长环境,28.14%的未能为生猪提供适当的垫料和可翻弄材料。垫料有利于保持猪舍的干燥,在没有垫料和可翻弄材料的环境中,不仅降低了猪只的舒适性,也难以满足猪只探究的行为需求,使其更易感到沮丧和厌倦,加剧猪只间攻击、咬斗的行为,为其带来不必要的痛苦。
2.2.3卫生福利行为状况卫生福利要求保障猪舍的清洁卫生,积极预防生猪疾病的发生,对患病猪只应及时、规范、科学有效地进行治疗。在使用兽药防治疾病时,应严禁使用禁用药、不严格执行兽药休药期和加大兽药使用剂量等行为。良好的卫生福利能够及时预防和诊治病猪,提高猪只健康水平和免疫能力。调查发现,97.75%的受访者能够及时对伤病的生猪进行诊治,但是高达62.29%的受访者对仔猪进行了断尾、剪牙或外科去势。断尾会增加仔猪被感染的可能性,剪牙操作不当会造成仔猪牙齿破裂,引起疼痛,不仅不能保障生猪卫生福利,更与心理福利的要求背道而驰。
2.2.4行为福利行为状况行为福利要求为生猪提供充足的空间、适当的设施和同种动物伙伴,保障生猪特有的习性能够自由表达,良好的行为福利有助于猪只天性的发挥。为生猪提供“玩具”是西方发达国家常见的动物福利行为,本次调查发现,533家受访养猪场户中,72.42%的未能为生猪提供“玩具”,不利于猪只探求行为的满足,易引起猪只刻板和咬斗行为,造成猪只受到伤害。
2.2.5心理福利行为状况心理福利要求養猪场户应关爱生猪,不得戏弄或虐待生猪。良好的心理福利能减少外界对猪只的刺激,降低猪只焦虑、烦躁和恐惧心理的产生。调查发现,受访养猪场户中,90.81%的能够避免惊吓、打骂等虐待猪的行为,但高达72.61%的对妊娠母猪使用了限位栏。与大圈饲养相比,妊娠母猪限位栏的使用会严重阻碍母猪运动和社交等正常行为的表达,造成妊娠母猪心肺功能下降、神态呆滞和刻板行为的产生,且所产的活健仔猪数量少,死胎比例高。
2.3养猪场户关于动物福利的意愿分析
养猪场户关于动物福利的意愿,包括增加动物福利的资金投入和参与动物福利认证两方面,对养猪场户的动物福利行为具有重要影响。
2.3.1养猪场户增加动物福利资金投入的意愿调查结果显示,533位受访者中,422位表示愿意为改善生猪动物福利水平而增加资金投入,占受访总人数的79.17%。这表明,大多数养猪场户对改善动物福利条件持积极态度,有利于生猪动物福利标准的推行与实施。
2.3.2养猪场户参与动物福利认证的意愿英国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早在1994年就开始实施“自由食品”认证制度,通过一套监督和稽查系统,保证动物产品的饲养、运输和屠宰环节都符合动物福利的要求;美国于2003年起为符合动物福利标准的牛肉和牛奶等产品贴上“人道养殖”动物产品的标签,动物福利认证必将成为保障和监督动物福利实行的一种趋势。养猪场户参与动物福利认证的意愿分析主要包括参与的意愿与认证机构、参与的动机和不愿意参与的原因等三方面。
(1)参与的意愿与认证机构:调查发现,受访者对动物福利认证普遍持积极的态度,533位受访者中,387位愿意参与动物福利认证,占总受访人数的72.61%。在现有的四种动物福利认证机构中,受访者最愿意参与的是“政府认证”(被53.23%的受访者选择),其次是“行业协会认证”(被30.75%的受访者选择),不太愿意参与的是“国际认证机构认证”(被12.40%的受访者选择)和“第三方公司认证”(仅有3.62%的受访者选择)。对于在选择动物福利认证机构时考虑的6个因素,重要性得分(最不重要的得1分,最重要的得6分)平均值居前两位的因素分别是:“规模和实力”(4.804分)与“政府指定”(4.552分)。在面对“动物福利认证者最希望得到政府什么样的支持”这一问题的6个选项时,受访者给出的得分(最不希望的得1分,最希望的得6分)平均值超过5分的选项分别为:“对认证市场的监管”(5.052分)和“出台优惠政策倾斜,对认证费用补贴”(5.010分),可见,受访者对认证机构的选择更倾向于政府认证或指定,希望政府能充分发挥监管与支持作用。
(2)参与动物福利认证的动机:对于参与动物福利认证的8动机,得分(最不重要的得1分,最重要的得8分)平均值最高的是“增加收益”(7.267分),相比之下,“增加产品知名度”(4.978分)、“增加与同类产品的差异度”(4.180分)和“屠宰加工企业要求”(3.560分)得分较低。由此可见,消费者和屠宰加工企业对养猪场户参与动物福利认证的状况缺乏有效的监督,不利于动物福利认证的推行和实施。
(3)不参与动物福利认证的原因:养猪场户不愿意参与动物福利认证的原因包括自身因素和外界因素两个方面。在3个自身因素中,受访养猪场户认为“企业饲养管理能力有限,不具备条件”是最关键的影响因素,得分(最不重要的得1分,最重要的得3分)的平均值为2.248分,这和调查对象的自身特点相对应(受访养猪场户中“年生猪出栏量”在500头以下的占到75.05%,“未雇佣工人的养猪场户”占30.96%,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下”占78.61%)。部分养猪专业户文化程度较低,养殖规模较小,而参与动物福利认证必然会带来养殖理念和技术的转变,对这部分养猪专业户而言,可能会需要较长的适应和调整期。在4个外界因素中,受访养猪场户认为“国家相关的优惠性政策不足”(最不重要的得1分,最重要的得4分,得分的平均值为3.129分)是制约其参与动物福利认证最主要的因素,这与动物福利在我国尚处于发展初期有关。
此外,调查发现,146位不愿参与动物福利认证的受访者中有135位表示“当知道其他养猪场户参与福利认证,有明显好处”时愿意参与福利认证,仅有不足一成的受访者仍不愿参与动物福利认证。可见,养猪场户对动物福利认证并非完全排斥。为此,政府应加强对养猪场户参与动物福利认证的引导,完善补贴和激励机制,不断树立生猪动物福利认证实施的典型和榜样,促使养猪场户从众心理积极作用的发挥,激发其参与认证的积极性。
3结论与政策性建议
3.1结论
生猪动物福利的保障不仅是健康养殖的基础,也是缓解贸易壁垒的必然要求,更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在我国首部生猪动物福利标准出台不久的特定时期,本文基于山东省533份调查问卷,实证分析了养猪场户关于动物福利的认知、行为与意愿,主要结论如下。
3.1.1近六成受访者赞同在生猪饲养和屠宰中不能使生猪承受不必要的痛苦,且大多数认同改善生猪动物福利对保障生猪质量的重要性,但有三成到四成的不了解动物福利的五项基本原则,重视生猪的生理福利、卫生福利和环境福利,不太重视生猪的行为福利和心理福利。另外,约60%的受访者对生猪动物福利影响的认知局限于提高养殖成本,约45%的受访者对动物福利认证的实施持无所谓甚至反对的态度。
3.1.2受访养猪场户普遍重视保障生猪的生理福利,绝大多数养猪场户能定时、定量地给生猪饲喂营养配比合理的食物,但是在环境、卫生、行为和心理福利方面行为不够规范。在环境福利方面,尽管近96%的受访养猪场户能为生猪提高一个干净、宽敞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但仍存在近三成的未提供给生猪适当的垫料和可翻弄的材料;在卫生福利方面,约98%的受访者能及时诊治伤病的生猪,但约六成的对仔猪进行了断尾、剪牙或外科去势;在行为福利方面,高达七成的受访养猪场户行为不够规范;在心理福利方面,虽然约九成的受访养猪场户能够避免惊吓、打骂等虐待猪的行为,但是约七成的对妊娠母猪使用了限位栏。
3.1.3近八成受访者愿意为改善生猪福利水平而增加资金投入,七成以上的愿意参与动物福利认证且更愿意参加政府或行业协会认证而不太愿意参与国际认证机构和第三方公司认证。增加收益是参与动物福利认证的主要动机,自身饲养管理能力有限和国家优惠性政策不足则是不愿意参与认证的主要原因。愿意参与者希望政府能对认证市场进行监管并出台优惠政策,补贴认证费用;不愿意参与者中九成以上表示,当得知其他养猪场户参与认证并获得显著经济效益时也愿意参与认证。
3.2政策性建议
为提高养猪场户对动物福利的认知,改善其动物福利行为,增强养猪场户增加动物福利资金投入的意愿和参与动物福利认证的意愿,可采取以下措施。
3.2.1应加强对养猪场户的动物福利宣传教育,加大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力量;定期组织举办动物福利的培训班、动物福利知识讲座、专家咨询会和科普活动等,扩展养猪场户信息来源途径,增加养猪场户对动物福利原则、内容、标准、作用、技术和设施等知识的认知度,提高养猪场户的动物福利认知水平,促进其动物福利行为的改善。
3.2.2进一步加大对严格按照生猪动物福利标准实施动物福利行为的养猪场户在政策、资金、技术、用地、税收和信贷等方面的优惠及补贴的范围和力度,优化养猪场户的动物福利行为实施环境,增强养猪场户自身的实力,鼓励并引导养猪场户严格按照标准全面实施动物福利行为,充分激发养猪场户保障动物福利积极性。
3.2.3政府应充分发挥对动物福利认证市场的规范和监督作用,完善对动物福利认证的激励和补贴机制。鼓励并引导养猪场户参与动物福利认证,树立养猪场户参与动物福利认证的示范典型,通过组织经验交流活动,加快“以点为主”向“以点带面”转变,促使带动其他养猪场户转变养殖观念,积极参与动物福利认证。
3.2.4养猪场户应主动学习动物福利知识,转变养殖理念,增强对动物福利的认同感;积极参加政府部门、畜牧兽医站和养猪合作组织举办的各种动物福利养殖技术培训活动,增加与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多渠道提升对动物福利的认知度。适当扩大饲养规模,优化饲料和饮水、猪舍建设、饲养密度、温度、通风、照明和环境富集等资源配置,改善生猪健康状况,促进良好动物福利意愿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李蕾,王楷宬,宋会臻. 动物福利概念的产生及其影响 [J].中国动物检疫,2014,31(9):42-44.
[2]颜奇英,王国聘. 我国农场动物福利的现状、成因及改善对策 [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1):4863-4864,5069.
[3]赵英杰. 动物性食品安全视角下的动物福利问题研究 [J].贵州社会科学,2010,246(6):14-17.
[4]刘云国,李宏,刘帅帅,等. 动物福利对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影响 [J].检验检疫学刊,2011,21(1):71-73.
[5]王菲菲,李伟,孙秉利,等. 农场动物福利与动物性食品安全 [J].家畜生态学报,2015,36(7):86-87,91.
[6]王丽娜,江青艳. 福利养猪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J] .猪业科学,2016,33(8):32-33.
[7]严火其,李义波,尤晓霖,等. 养殖企业从业人员“动物福利”社会态度研究 [J].畜牧与兽医,2013,45(8):1-7.
[8]吴林海,吕煜昕,朱淀. 生猪养殖户对环境福利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江苏阜宁县的案例 [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4(2):113-121.
[9]严火其,李义波,尤晓霖,等. 中国公众对“动物福利”社会态度的调查研究 [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3):99-105.
[10]王常伟,顾海英. 动物福利认知与居民食品安全 [J].财经研究,2016,42(12):16-26,107.山 东 农 业 科 学2017,49(11):168~172Shandong Agricultural Sciences山 东 农 业 科 学第49卷第11期王富喜,等:山东省耕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OI:10.14083/j.issn.1001-4942.2017.11.034
收稿日期:2017-08-16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测度及调控机制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15YJAZH06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群地区城镇化发展质量测度及优化调控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ZR2015DM005)
作者简介:王富喜(1962—),男,山东临沂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城镇化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E-mail:wfx6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