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程领导力是校长的核心领导力。然而,校长的核心领导力既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校长这个职务所赋予的,而是随着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课程改革本身也在不断地倒逼校长的专业成长和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双语教育,就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课程改革。能否迎难而上,勇敢面对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双语教育课程改革,这不仅是对一名校长的教育教学价值取向和前瞻性教育视野的考量,更是对校长自身驾驭课程改革能力的一个极大考验。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双语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74-0013-03
【作者简介】蒋惠琴,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江苏常州,213100)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
开展双语教育实验与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联?这是一种路径选择。
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人物,其对课程所持有的领导力,表面上看,是校长个人的事,但从深层次思考,却影响着一所学校对课程的理解、规划和实施,直接影响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核心素养”落地生根的进程。“作为一校之长,应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自己的课程领导力,以课程建设为载体推动学校内涵发展,实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所以,校长需要对课程改革进行系统思考和整体把握,对学校发展愿景进行正确定位。校长领导力主要包括课程价值领导力、课程规划能力、课程设置能力、课程实施能力以及课程管理能力等。而校长对课程价值的领导力又起着核心主导的作用,双语教育的开展更是印证了这一点。
一、价值引领:课程取向不只是“工具”
我校于2016年秋季开始加入江苏省英语特级教师龚海平先生领衔的双语教育研究团队,从一年级起开展双语教育实验,涉及数学、英语、美术和音乐等学科。为什么开展这项研究?校长对该课程设置实施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双语教育实验的成效。
校务会议上的讨论是热烈的。班子成员对开展双语实验表示认可,但也不约而同地聚焦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开展这项实验一定要花费不少经费,我们民办学校有没有可能在现有的基础上提高收费标准?二是我们的师资能行吗?用英语来教数学能不能保证质量?三是音乐、美术用英语教,有没有用?
后面两个问题通过大家的讨论,以及对学校师资的细化分析,加上对成功开展双语教育的兄弟学校案例的分析,大家很快增强了进行双语实验的信心。倒是第一个涉及收费的问题,校务会议决定,先调查,再宣传,充分了解家长的意愿后再进行最后的定夺,同时着手准备提高收费的申请。
2016年5月,我校決定加入该项目的研究团队,并承办为期一周的第八期全国双语教师培训活动。省内外参训双语教师齐聚我校,第一天系统学习双语教育的相关理论,第二天轮流上微课。每位参训学员都要轮流上课,其他参训学员做学生,上完课后,龚海平老师随即点评,一针见血,不留情面。
我很庆幸几乎全程参与了这次培训,因为在培训中我发现一个携手合作的双语教研团队自然而然产生了:如果第二天轮到美术老师上课了,当天晚上备课时,一定有英语组参训的老师鼎力相助,指导如何有效设计,连正音这样的细节都不放过。音乐和数学参训的老师则忙着为她做道具,不惜熬夜苦战……轮到下一位自然更是如此。我问她们为什么要这么拼?分管双语实验的顾老师告诉我:“这次深圳来参训的学员中有位黄老师很棒,上课的表现力特别强,我们的年轻老师觉得不能比他差太多。”我不由想起龚海平老师说的话,“双语教育的开展,会让我们拥有更和谐、更有力量的教研团队”。果然,我们这个团队的参训教师不负众望,一次又一次得到了培训导师龚海平的高度认可。这样的结果自然也令他对我校开展双语教育实验充满了信心。
这次培训中教师们的出色表现和合作向上的精气神深深打动了我。学校搞双语教育的初衷,不就是为了能依托这样的项目在发展学生的同时促进教师的发展吗?如果能打造一支这样的双语教师队伍,当我们还没能把这项实验做出成效来,又何必急着在学费能不能提价的问题上纠结呢?当我把暂不考虑增加收费的决定与班子成员交换意见时,大家的心境也莫名地明朗起来。
2016年秋季的一年级双语实验进行得异常顺利。一个学年下来,四个双语实验班学生的英语词汇量和英语口语水平远胜于其他班级,学业质量更是有目共睹。
如果不是经历这一场双语教育的培训,如果没有现场感受参训教师的激情飞扬,我们对双语课程的理解可能还只是囿于一种工具。基于工具性,校长会侧重于课程实施的路径、方式、技术和手段,满足学校面向外部宣传的需要,满足学校经费增长的需要。但培训过后,我分明能感受到我们年轻一代的教师在新生事物面前有着一种天然的新奇和不甘人后。这种特质正好通过双语教育的培训得以显现。这似乎也体现了双语教育整体的育人功能(这里的“人”是指教师)——激活了教师学习的内驱力。可见,校长对课程的理解,其价值取向除了工具性,还有人文性。人文的关照,意味着应该更加关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强调愿景、民主合作、批判反思等,必须去功利性。这些将决定校长对课程规划、课程实施、课程管理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校长在选择关照人的时候,就一定会从“人”的立场来谋划实施课程。
二、队伍组建:认识教师不仅有“一面”
双语实验队伍的组织建构是课程实施的基本保障。怎样的教师适合承担实验工作?我们需要选对人,以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这项队伍组建工作也在考量着校长们对教师的理解力和判断力。这两种能力也正是课程领导力的必备能力。
起初我对数学小王老师的认识只有“一面”:一名不起眼的数学老师,学生喜欢,会抓质量,但她的课堂教学却没有什么风采,很少有机会参加校级以上的公开课展示。
我对英语苏老师的认识也只有“一面”:一米八的个子,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一名再普通不过的英语老师,不过擅长儿童简笔画。endprint
她俩在我的心里开始立体起来,始于她们加入双语实验团队。
开展双语实验一个月后的一天,我们进入王老师的课堂,听她上双语数学课。看她渐入佳境的状态,我悬着的心落了下来。课后交流的时候,王老师反复说这样一句话:“孩子们看我上双语课似乎挺感兴趣的,他们越有兴趣,我就越有信心。以前,我从没想过自己还有这方面的能力。”
而苏老师接受任务后,要比往常增加一倍的课业负担,因为要教两套教材。但她默默地承擔下来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7年5月,在华东师大双语教育研究中心和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教研室联办的双语教学大赛中,王老师、苏老师分别获得数学组、英语组一等奖。
喜悦来得似乎有点突然,但这突然,其实是一种必然,因为我们发现,双语课程的设置,实验教师身份的变化,让她们对自身的潜能有了重新的认识。同时,让我们对她们的认识也更加立体起来。
实验教师中还有一位“多面”的蔡老师。蔡老师的专业是美术,但我们从她的应聘材料中发现她的语文功底不错。在学校征求意见时,蔡老师同意转行做了语文老师。在组建实验团队时,我们又意外地发现蔡老师英语基础很好,就把她招进了双语教师团队。于是,蔡老师就成了学校传说中那位上语文课像语文老师,上双语美术课像双语美术老师的人。
校长日常对教师的认识,很多时候容易停留在“一面”这样的平面认识上。特别容易根据学科来认识人,并且止于学科。但是现在“好学、乐学,合作共进,吃得了苦”几乎成了这些实验老师的重要品质。
因此,在此次组建双语实验团队的过程中,由于它的专业性,反而让我们在挑选人时更加注重一个教师的多面,比如对英语的兴趣,比如课堂教学的水平,比如坚持的精神,比如吃苦的品质。分类认知,集中画像,面谈交流……多管齐下,这让我们真正学会了从整体上认识老师。
王老师他们不是特例。正是在适合的平台上,有适合的人,工作的成效才会更明显。所以,作为管理者要真正了解教师,就必须认识教师的“多面”,发挥他们的潜能,组建合作的团队,为课程建设服务。这也是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又一重要标尺。
三、课程实施,提升素养不止于“被学”
双语教育实验的重要一关是协同备课。由于数学、英语、音乐和美术等学科的双语教学在内容上是高度关联的,这就逼着四科教师必须要协同备课。所以,双语课程的设置,打破了师资教研常态,备课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协同备课,而这种教研活动成为实验教师不可或缺的帮手。
为了解决双语协同备课的时间保障问题,学校分管双语工作的人员在课程计划的编制、课堂教学的教研以及课程的评价等方面进行了整体设计,以确保双语课程时间、课时的落实,保证协同备课的正常进行。
学校在对双语教师的评价激励上更是不遗余力。6名双语教师在2017年7月被统一安排赴英国参加语言培训,进一步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协同备课毕竟耗费集体的时间和精力,长期这样,外部的激励措施很可能会失去原有的吸引力。被学,毕竟是在被推着学,外力的因素并不能起决定性的作用。所以,除了学校的这些供给策略之外,如何促进教师不止于“被学”?我们很快发现了一个典型——身为90后的音乐潘老师。为了提升自身的英文水平,潘老师自费报名参加社会上的英语培训。通过强化训练,其英语素养快速提升。她在2017年5月的第二届全国双语教学大赛中获得了“英语口语特别优秀奖”。潘老师自发的学习行为以及取得的成绩为全体双语老师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她是真正由“被学”走向了“自学”。
潘老师的个案也让我们管理者深思: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个年轻的教师对英语素养的提升那么主动呢?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是不是更要考虑如何让更多的教师在专业素养提升方面由被动走向主动呢?潘老师的回答出人意料,却又在意料之中:“我现在能胜任,是因为现在的内容难度不高。但是随着年级的上升,难度也会越来越高,那时我不会教怎么办呢?”在潘老师的眼里,似乎“不会教”是件丢脸的事,更是没法向学生交代的事。尊严导致了专业的危机感,这分明是一种强烈的责任感!
事实上,实验队伍中像潘老师这样的远不止她一人。面对这样一群实验教师,我们对双语教育实验充满了信心。通过一年的实验,我们发现,双语教育带给我们的有量的变化,比如实验班学生词汇量多于普通班;也有质的变化,比如学生思维的品质在逐渐提高。
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方式也在改变。大家对双语实验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也趋于深刻。正如程晓堂先生强调的,围绕英语核心素养来设计和实施英语课程,必将成为我国英语教育改革的一个里程碑。而双语教育课程的实施,必然是英语教育改革的中坚力量。
这也是对校长课程领导力的考量。通过实施双语教育,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至少是一种路径选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