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讨

2017-12-25 09:03唐晓静
地理教育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小组合作有效性

唐晓静

摘要:本文针对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提出分组合理化、问题设计情境化、分享形式多样化等,以提升高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组合作;有效性 ;高中地理

一、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1.分组不当导致合作学习无效

在课例研究中,不管是常规课还是示范课,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一般是按前后座位进行自然分组,由于座位的编排往往是按学生的高矮和男女生搭配而成,这样的分组虽然便于开展小组活动,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和谐进行,学习效果自然大受影响。还有的将小组合作泛化为大组之间的合作,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场面,几个大组作为学习组,由于人数太多,组内的交流沟通无法进行,在反馈结果环节,往往只是几个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起来发言,根本没有达到教师设想的相互促进、优势互补的目的。

2.问题设置不明导致合作学习无意义

在观课议课的过程中,笔者观察到这样的教学片断:教师设计了课堂小组合作探究课题并用PPT展示:“探究工业区位因素”,学生分组看书后进行分享交流,其实质就是看书,找到书上的相关内容。类似的情况还有像“探究有哪些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等,这些简单的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在高中地理课堂中时有出现。由于问题设计不恰当,没有难度,对学生来讲毫无探究性可言,只是为了探究的形式而探究,更没有合作学习的必要。可想而知,如果一堂课多几个这样的教学设计,课堂只会越来越沉闷,学生的探究意识无法得到培养,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小组合作学习也变得毫无意义和价值。

3.分享形式单一导致合作学习无趣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课堂,学生在分组讨论学习后,要把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以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可是在学生分享反馈学习成果的时候,由于教师组织不到位,很多同学或者因为懒惰,或者因为胆小,分享反馈的任务往往变成小组中学习成绩好的某位同学的专享权力。久而久之,一到分享环节,其他同学无话可说、无事可做,甚至连倾听都与他们无关。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参与度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认同感得不到提升,学习效率严重受损。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矫正策略

1.合理分组使合作探究高效

[教学片断1]“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教学背景:异地教学,课前无交流和沟通)

教师将学生分成开发利用、保护建设和总体评价三小组。(按照座位的区域分成三个组,选出各组组长,明确组长任务)。

开发利用组完成探究一:洞庭湖濕地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保护建设组完成探究二:怎样对洞庭湖湿地进行综合保护?总体评价组全面分析以上两个问题,认真听取开发利用组和保护建设组的回答,并做好相应笔记,然后对两组同学回答作出客观评价和补充。请学生根据第42~46页第一段内容完成各小组的问题。

反思: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明显出现分组的随意性和不合理现象。课后与教师沟通,建议分组宜合理,教学设计应作相应调整。

[教学片断2]调整后的分组情况

教师将学生分成开发组、监督组、保护组和评价组四个小组。(按照座位的区域,左边一块前后分成两组,右边一块前后分成两组,选出各组组长,明确组长任务)。

开发组完成探究一:洞庭湖湿地开发利用的价值体现在哪里?监督组完成探究二:在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保护组完成探究三:怎样对洞庭湖湿地进行综合保护?评价组全面分析以上三个问题,认真听各组的分享并做好相应的笔记,然后对其他三组同学的回答作出客观评价和补充。请学生根据第42~46页第一段内容完成各小组的问题。

反思:教学设计作了如此调整后,学生分组合理。一方面探究内容与教材结合更紧密,另一方面避免某组人数过多导致组内探究学习无效。同时明确组长在组内的作用,推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使合作能真正得到有效实施。

2.巧设问题,促合作探究有用

科学的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才能使课堂探究具有实际价值。教师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都明白的简单问题没有必要合作交流,以免浪费时间;都难以弄明白的过于复杂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合作交流,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如前文所提到的那些看书就能找到答案的题目,教师完全可以再设计,将探究的点具体化,如“探究工业区位因素” 换成“请分别选择一至两个工厂,讨论这些工厂的位置选择应考虑哪些区位因素?主导因素又是哪些?”这样的问题,更具有生活情境和探究价值,学生也更有兴趣。

3.分享多元,让交流合作升华

小组合作学习的最后分享环节,是要各小组将合作学习的结果向全班同学展示,教师及时予以表扬,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才能积极主动地接受更多学习任务。在这个环节,教师必须注意如何组织学生分享、交流,形式不能单一,绝不能每次都由小组长或某一人反馈,应多鼓励学困生参与交流,才能达到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处理小组内成员间的关系,就会让组内学困生和学优生的差距越来越大,两级分化。为此,教师要先做好学困生的工作,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其次,要求组内安排他们优先发言,解决一些难度较小的问题,使他们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通过教师指导、组织,真正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参考文献:

[1]陆芷茗.有效教学——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2]胡庆芳.课例研究,我们一起来:中小学教师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小组合作有效性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作文评改“五步曲”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