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艳霞,河北省社会科学院人力资源研究所
河北省已进入老龄化、高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失能、失智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日益凸显,长期照护需求与供给之间矛盾突出。而河北省现行的福利政策和医疗保险制度尚未涵盖长期照护这一领域,长期照护问题还没有从制度上得到解决,存在着巨大的社会风险。因此,加快构建河北省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对于破解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长期照护问题,促进京津冀养老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长期照护是介于老年人或失能人员生活照料服务和专业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服务之间的一种照料服务。长期护理保险是一项全新的社会保险制度,以长期处于失能状态的参保人群为保障对象,重点解决重度失能人员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医疗护理等所需费用。当前,河北省老年人特别是失能老人对长期照护保险的需求十分迫切。
河北省自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截至2015年,全省60岁及以上人口1212.4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6.3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756.6万人,占常住人口的10.19%。同2010年相比,60岁、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分别上升了3.33个百分点和1.95个百分点。据卫生部门统计,60%-70%的老年人患有两到三种慢性病,因病导致伤残的比率是其它人群的3.6倍。截至2015年,河北省失能、半失能老年人高达134万人。病残老年人的长期照护,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老年照护模式,然而长期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家庭规模明显缩小。目前,“四二一”的家庭结构较为普遍,,即两个劳动者赡养四位老人的同时抚养一个孩子,时间资源紧张,老年人在精神支持与生活照料上产生缺失。此外,空巢化、独居化在老年家庭中日益显著。据《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数据显示,独居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10%,“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50%。不完全自理老年人能够得到其他成员家庭照料的仅有54.4%,近20%的完全失能老人缺乏他人照料。家庭规模的缩小和独居老人、“空巢”老人的增加,导致由家庭完全承载老年人长期照护的能力已十分脆弱,政府和社会的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从经济方面来看,老年人的收入与医疗费用支出之间矛盾突出。据专家测算,我国18%的老年人将占用80%的医药费,60岁以上老年人的医药费用将会占用一生医药费的80%以上,而人生最后6个月的医疗费用开支是一生中最大的。目前,河北省老年人的养老金普遍较低,而老年人长期护理费用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而不断上涨,已普遍超过养老金平均水平。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大都无法依靠养老金来支付长期护理费用,许多老人不是自己苦苦支撑,就是子女轮流照护,其生活质量伴随失能程度而下降。老年人护理已成为家庭的经济重负,如无补偿机制,很多家庭难以持续承担。
2016年5 月,河北省人社厅确定巨鹿县为河北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县,8月,巨鹿县正式启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同年6月,人社部下发了《关于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在河北省承德市等全国15个地区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2017年3月,承德市启动了市本级(含双桥区、双滦区和高新区)城镇职工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巨鹿县长期护理保险覆盖了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全部参保人员,参保人数37.5万人,384人次重度失能参保人员享受到了长期护理保险待遇,统筹基金支出119.3万余元。承德市长期护理保险实施范围为市本级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员,参保人数19万余人,符合享受待遇条件的人数约2000人。两地长期护理保险保障对象均为因年老、疾病、伤残原因长期卧床达6个月以上,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重度失能参保人员。
在基金征缴上,巨鹿县将筹资标准暂定为每人每年50元,其中参保职工个人缴费10元,参保居民个人缴费3元,其余部分从医保统筹基金、政府补助金、福彩公益金等资金渠道中支付。承德市采取个人、政府和医保基金三方共同出资的模式,试点期间,筹资标准暂定为参保人员上年度工资总额的0.4%,由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负担0.2%,参保人员个人负担0.15%,政府财政补助0.05%。
巨鹿县和承德市均确定了医疗专护和医养机构护理两种服务形式,由符合条件的人员自愿选择。巨鹿县首批确定了5家医养结合机构作为定点服务机构。护理保险待遇不设起付线,参保人员在接受医疗专护、机构护理期间发生的合规医疗护理费用,按照相应的包干标准报销65%;在统筹区外的报销比例降低10%。承德市首批确定了3家医养结合服务机构为定点服务机构。支付标准为医疗机构每床日60元,定点护理服务机构每床日50元,超出结算定额的护理费用由个人或家庭负担。
在经办方面,两地均选用政府和商业保险公司共同负担的风险分担机制。通过公开招标,巨鹿县选定人保财险巨鹿县支公司,以“共保联办”的管理模式共同管理长期护理保险业务。承德市选定太平洋寿险承德市支公司承办长期护理保险,将受理评定、费用审核等长期护理保险业务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参与经办,提高基金使用效益和工作效能。
建立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是河北省“十三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构建,必须与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在承德、巨鹿两个试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长期照护保险经验,通过政府、社会、个人的通力协作,为需要长期照护的失能人员提供制度保障。
河北省政府作为长期照护保险的实施主体,应建立实施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工作领导机构,负责设计长期照护保险制度、制定长期照护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督导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并整合各相关职能部门,建立专门的老年照护保险管理部门,提高老年照护服务机构的管理水平。可以尝试将长期照护保险管理部门和医疗护理服务机构相结合,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有效进行风险防范。与此同时,通过对老年人的护理服务,获得详细的资料,为日后长期照护保险制度的完善积累数据资料。
应尽快设立独立的长期照护保险评估监管机构,建立针对长期照护保险实施效果的考核及评估制度,对相关机构的服务质量及服务水平进行监督管理,对各地的护理服务机构提供技术指导、护理人员培训及资格认定,以保证长期照护保险各项工作的顺利实施。
河北省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满足最低水平的护理需求,体现社会公平、互助互济。为实现长期照护保险的广覆盖,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都要参加长期照护保险。保障对象近期目标为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重度失能的参保人员。随着河北财力和照护服务能力的提升,适时把中度失能及失智老人纳入保障范围。基金筹集以政府补贴、个人缴费、社保基金为主,福彩基金、社会捐赠为辅。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完全或大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重残人员,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全额补助。给付方式以提供长期照护服务为主,现金补贴为辅;以居家护理为主体,以机构护理和医院专护为补充,充分发挥家庭、社会等多元主体在护理支持中的重要作用。在待遇标准上,应划定科学合理的护理分级体系,根据以居家护理为主的原则进行待遇给付,根据不同类型的护理划定不同层次的报销比例。在经办方式上,积极探索建立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开展医疗护理保障经办服务,通过政府招标确定商业保险公司,以政府购买的方式,参与长期照护保险基金的管理、运营、支付等工作。
目前,河北省每千名老年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还不到25张,这与国家规定的“十三五”期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40张养老床位的目标还有很大差距。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和雄安新区建设的推进,大批北京老人到河北养老已成必然趋势,养老服务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仅仅依靠政府投资兴建养老护理设施已不太现实,应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产业,完善各类服务设施。增加护理服务的供应主体,引入竞争机制,在宏观调控的指导下引导老年护理产业健康发展。让公立护理机构、民间护理组织以及护理互助团体介入其中,辅之以由家庭成员、亲戚、朋友、邻居构成的非正式的照料护理体系,义工或志愿者的“时间储蓄银行”的护理服务参与方式,构建多元化的服务提供模式。
长期照护制度的全面推行必然需要大批医疗护理人员和生活护理员。但由于养老护理机构“微利”的性质和工作特点,目前全省各地都面临着护理人员难招紧缺、专业技能与素质较低、工资待遇低、工作强度和精神压力大、养老护理员流失严重等一系列问题,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服务质量上远不能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因此,建立完善培训体系,建设专业强、素质高的护理队伍已成为当务之急。首先可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中开设老年护理学相关专业,开展老年学、护理学等专业知识的培训,从而提升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其次,政府联合社会力量免费举办护理员职业培训班,吸引城市下岗职工、进城务工人员、“4050”群体等参与培训,合格后颁发上岗资格证书。对于吸纳这些护理员就业的养老护理机构,政府给予代缴社会保险等优惠政策。第三,要严格护理人员培训准入制度,推行护理人员从业资格认证考试,坚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原则,提高护理人员待遇。第四,将志愿者、低龄健康老人、有老人的家庭成员等纳入到护理队伍中来,加强对他们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护理理念和水平。
[1]河北省统计局,2015年河北省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http://info.hebei.gov.cn/hbszfxxgk/329975/330000/330496/6588864/index.html 2016年5月3日.
[2]刘荣荣,增量提质,让养老院成为“幸福院”[N]河北日报,2017,01,11.
[3]袁彩霞,我国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实施路径[D].南京师范大学,2014,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