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5W传播模式对典型教育实践研究的启示

2017-12-24 12:54
当代经济 2017年1期
关键词:传播学典型媒介

(上海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200093)

浅析5W传播模式对典型教育实践研究的启示

王宝燕

(上海理工大学 社会科学学院,上海 200093)

典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种方法。在新的社会环境和媒介环境下,典型教育研究面临着新机遇。为启发典型教育研究,本文尝试从传播学视角出发,通过借鉴5W传播模式研究的理论成果,并结合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七要素理论,从典型教育的过程展开分析,探究新形势下典型教育实践的新策略。

5W传播模式;典型教育;启示

一、典型教育的内涵及背景简析

典型是指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物。典型教育法即示范教育法,是运用具有代表性的人或事进行示范,帮助和启发教育对象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一种教育方法。1○典型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一种方法,但随着社会价值体系、评价标准多元化及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典型教育的环境变得复杂,致使典型教育在实践中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挑战表现在:典型教育的示范和激励作用受到群众质疑。如群众价值观多元化,对所树立的典型认同度不高;典型事例不够典型或者过于完美,导致典型榜样流于形式等。机遇表现在:媒介的丰富使教育载体获得添加,为宣传方式的创新提供可能;网络媒体的出现使教育对象的主动性提高,使其可主动地发现、宣传、学习典型事迹。综上分析,新时期的典型教育在环境改变的背景下面临着挑战和机遇,为使这一方法继续发挥效用,展开典型教育实践研究变得尤为必要。

二、5W传播模式启发典型教育实践研究的新视角

在新的社会和媒体环境下,从思想政治教育学与传播学交叉研究的视角出发,以阐述传播过程要素的5W传播模式理论为工具切入典型教育过程研究,能为典型教育实践研究提供启示。典型教育过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看作是特殊的传播过程,典型教育过程要素和传播过程要素有着一定对应性;而作为典型教育实践方式的典型宣传又需借助传媒力量加以实现。因此借鉴传播学理论进行典型教育实践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基础。

在传播学中,美国传播学者拉斯韦尔提出了关于传播过程要素研究的理论:5W传播模式,指出传播过程包括五大要素:传者、讯息、媒介、受者、效果,此模式第一次详细地、科学地分解了传播的结构和过程,第一次明确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领域,即从5W着眼,划分为:控制(传者)分析、内容(讯息)分析、媒介(渠道)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4]典型教育过程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而教育过程是个包含着各种要素的系统过程,各个要素之间互相协作配合,为了完成教育目的而服务。不同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要素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中对教育过程要素概括地较为全面的是七要素说,即教育目的、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方式、教育内容、教育效果和教育反馈。通过分析,教育过程七大要素中的五大要素: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教育对象、教育效果,可以和传播过程的五要素相对应。不是简单地追求过程要素对应,而是通过5W传播模式对典型教育过程中五大要素的分析,使典型教育过程研究可借鉴传播学五大研究领域中的理论成果来拓展典型教育实践研究。

三、5W传播模式对典型教育实践研究的启示

1、教育者对应传者:做好把关人,选树典型要遵从一定标准

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卢因提出了“把关人”理论,他指出“信息的传播网络中布满了把关人”,而这些把关人即是在采集、制作信息过程中对各个环节乃至决策发生影响的人。[4]在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作为一个传播行为的起点,必须承担把关人的职责,对传播内容、过程起筛选和把控作用。

对应到典型教育中,教育者应在树立典型时发挥把关人作用,选树典型要遵从一定标准,不能随意挑选。其一,选择典型要注意时代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结合。典型具有时代性,在不同的社会时期会有不同的典型榜样。他们是时代的产物,具有特殊性,虽然有些榜样精神能跨越时代传播,但也带有时代的印记。而多样性和层次性则要求避免典型的单一性,要善于从不同行业和不同社会阶层中筛选出不同的典型榜样。其二,评选典型应注意全面性,不能只看单一指标,否则会造成“畸形典型”。例如确定一个人是否是工作上的先进典型时,虽然重点看其在工作上的成绩,但也要关注是否身心健康、热心公益、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等。

2、教育内容对应讯息:内容宣传要遵循新闻特性并注重精神内涵提炼

典型教育的内容对应讯息,具体呈现形式是典型报道。因此为使教育内容通过媒介被广泛传播,内容既要遵从新闻传播的规律,拒绝把典型人物塑造成完美的人;也要发挥教育功能,通过典型报道,引导人民学习榜样精神,培育民族气节,培养高尚情操等。

其一,典型报道的内容要遵循新闻特性:真实性、时效性、可读性。真实性要求媒体在塑造典型的时候要还原典型本身,不能任意地拔高或者贬低,也不能只讲牺牲奉献不讲利益,要保持典型的真实、客观性。时效性要求典型报道要及时。典型的出现具有一定的时空性,是特定时间的产物,因此塑造要及时,否则新闻价值会降低,所起到的教育效果自然不佳。可读性要求在保证新闻内容的真实客观的前提下,典型报道可运用多种新闻体裁如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小故事等,丰富多样的呈现形式;新闻的语言要做到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增强可读性。其二,典型报道的内容要注重精神内涵的提炼,发挥榜样精神的引导作用。因此对正面典型的宣传不能只局限于对典型人物事迹的叙述,要深挖典型折射出的真、善、美等精神内涵。因为人物和事件会随岁月逝去,但精神是不朽的、与时俱进的。

3、教育方式对应媒介:要拓宽传播渠道,善用多个媒体平台宣传

媒介是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典型宣传主要借助媒介传播实现。不借助媒介,先进的典型无论多么优秀,只凭借口口相传也不可能快速地成为全国学习的榜样。因此为追求好的典型宣传效果,在典型教育实践中要对各类传播类型和多种媒介平台进行科学运用。

其一,要综合运用多种传播类型,拓宽传播渠道。传播类型可分为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自我传播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后进行自我内部信息处理的活动,“内省”即是内向传播的重要形式;人际传播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组织传播指政企组织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大众传播是指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进行传播。因此为扩大典型和受众的接触面,就要积极在各种传播类型中进行宣传。既依靠大众传媒进行大范围的对典型事迹的宣传;也不忽视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的口口相传,更要重视各类政企组织倡导的典型学习活动。其二,运用多个媒体平台宣传,发挥多种平台的协同效应。在新旧媒介共存的环境下,典型宣传如果要抢占广大的受众市场,就要学会运用多个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根据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同时制备文字、视频、音频、动画、图片等形式的内容,在不同媒体上同时传播,从而扩大典型宣传的覆盖面。

4、教育对象对应受众:注重区分受众,发挥其主动性

在传播过程中,受众既是传播的对象、出发点,也是传播的目标、归宿点。在受众研究中,受众不是完全特征一致的大众,也不是分散、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每一个受众因自身和所处环境的不同而拥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群体特征,并在信息的选择过程中发挥着主动性。因此在典型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区分受众的类型和接受讯息的习惯,以便把握特定受众群体的传播规律,及时在传者、讯息、媒介三个方面进行调整,以提升传播效果。

其一,针对受众的个体差异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如年轻一代,喜欢在手机或者网络上获取信息,而老一代喜欢在纸媒或电视上获取信息,这就要求针对不同教育对象选择合适的媒体承载传播内容。其二,受众从属一定的群体,从而存在着共性。因此在典型教育中要重视群体规范、群体效应对受众个体的正面影响,发挥受众中“意见领袖”、学习标兵等的引导和示范效用。其三,要发挥受众的主体能动性。根据传播学中受众的选择性心理和行为理论,受众在接触、理解、记忆信息的三个环节中,会发挥自主能动性,根据自己的需求、兴趣点或者知识结构、文化背景等进行有选择性地接触、理解、记忆。因此要指导和帮助受众了解自身思想品德状况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引导和启发受众的合理需要,使其主动向正面典型学习。

5、教育效果对应传播效果:关注、评估教育效果,及时调整

在传播学中,传播效果研究历来被认为是传播和大众传播研究的基石,备受重视。传播效果作为传播过程中的最后一环,不仅和传播的目的和期望密切相关,而且对传播效果的关注和及时评估也可以作为追求最终传播效果的一种手段存在。具体到典型教育实践过程中,启示教育者要关注、评估教育效果,把其作为改进最终教育效果的一种方式。

其一,关注教育效果,要求把以实现有效效果为目的放在首位,而不是为了完成一项政治任务而进行。当典型教育以完成领导任务为目的,就容易忽视传播规律,忽视传播效果实现的条件。从而只是按照一些固定的套路实践,致使宣传内容枯燥,宣传周期短暂,导致典型教育流于形式。其二,要善于评估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做调整。传播过程中的诸要素如传者、讯息、媒介、受众都会对传播效果产生影响,教育效果的实现也会受到其它过程要素的影响。因此当典型宣传进行到一定阶段时,要善于评估这一阶段的教育效果,看典型教育目标是否达到,典型宣传的内容是否合适,所运用的方法是否适当,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水平是否提高等。针对评估结果,教育者应及时改变宣传内容或者方法等,为实现最终的教育效果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以5W传播模式理论为工具切入典型教育研究,属于学科交叉研究的新视角。在分析典型教育过程中综合运用传播学研究的理论成果为典型教育实践提供了启示。即教育者要做好把关人,选树典型要遵从一定标准;教育内容的宣传要遵循新闻特性并注重精神内涵提炼;教育方式要注重拓宽传播渠道,善用多个媒体平台宣传;要注重区分教育对象,发挥其主动性;要及时关注、评估教育效果,及时做调整。

注释

1○ 陈华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1] 马文哲:浅析思想政治教育对传播学的启示——基于传播学的“5W模式”[J].学理论,2012(20).

[2] 郑春晔: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优化的传播学思考[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2).

[3] 王康:强化典型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效应[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26(6).

[4] 张国良:传播学原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胡春雨)

猜你喜欢
传播学典型媒介
用最典型的事写最有特点的人
网络议程设置理论与方法:计算传播学视角
计算传播学:国际研究现状与国内教育展望
典型胰岛素瘤1例报道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书,最优雅的媒介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典型催开百花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