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疏导: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路径探析

2017-12-22 12:12张玲李仕波
法制与社会 2017年34期
关键词: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张玲 李仕波

摘 要 心理疏导是心理咨询最基础、最有效的方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试以心理疏导为方向,探寻提升其有效性的具体路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积极关注大学生心理问题,并从关注走向实践,坚持从实际出发,搭建校园心理疏导工作机制,坚持与时俱进,促进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观念更新,以及坚持优化整合,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疏导文化环境,以期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关键词 心理疏导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性 路径

作者简介:张玲,遵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李仕波,遵义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2.102

“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是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指出的新方向,这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亦为其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更为宽阔的路径及平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事关其结果对教育对象思想的深度影响,因此,文章以心理疏导为路径,探讨其有效性的长效发展机制,以期其工作取得实效。

一、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并积极走向心理疏导实践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首要步骤是对其教育对象的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把握他们的心理变化、思想动态与现实社会要求的实际差,以促进教育者加快走向心理疏导实践的步伐。

(一)加强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关注

在社会发展的快车道上,人们的心理矛盾日益突出,心理健康已然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及重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频发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位”的表现,面对大学生不断出现的跳楼、投毒、杀害室友等层出不穷的事件,提醒、警示着高校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紧迫性。“健康是指一个人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 这是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所下的定义,而我国对健康的认知水平还处于相对封闭状态,即身体没病。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基础是使教育对象拥有完美的身心状态,良好的身心是他们学习、生活充满积极和正能量所在。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时刻关心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引导他们正确理解自己心理状态的变化。

(二)加快从心理关注走向心理疏导实践的步伐

研究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时代的新趋向。但是,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必须从实际出发,从心理疏导的实践出发,只有实践才能真正做到因事而解。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从关注走向实践,就必须要使心理疏导在内容、方法上更加立体和多彩。

一方面,加强心理疏导方法的更新。有效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心理疏导方法的更新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前提,亦是其创新的要求。

另一方面,丰富心理疏导内容。心理疏导要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其内容是一个持续补充和更新的过程,这有利于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心理问题做到有理有利有节的析透及疏导。

二、坚持从实际出发,加强构建校园心理疏导工作机制

校园心理疏导工作机制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提升提供了别具一格的视野,其是和谐校园建设的新秀,是校园安全的重要保障。

(一)增强大学辅导员机构的心理疏导工作机制

辅导员机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日常事务管理和各项咨询工作” 的有效机构,其工作人员是学生校园生活的良师和益友。他们与大学生接触时间最长、交心最深,是学生学习及生活的引导者和服务者。加强高校辅导员机构的心理疏导工作机制有利于全面掌握学生的心理、思想的动态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大学辅导员工作设置存在与学生脱节的问题,很多辅导员处理学生工作事务主要依靠相关网络工具的使用,与学生见面机会甚少,根本就不可能从实际上全面了解学生情况。有效促进辅导员全程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辅导员机构的心理疏导工作机能显得尤其重要,它使辅导员与学生水鱼之情得以延伸,是学生工作、服务的有力保证。

(二)构建大学生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主要应对大学校园、社会、家庭突發事件或重大灾难造成的大学生心理恐慌、心理创伤、消极心理的一种干预机制,其是校园心理疏导工作机制不可或缺的部分。加强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的建设是校园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居安思危”是教育者理应具备的潜在状态,因此,积极地传输、宣传相关心理疏导的方法,运用如校园宣传栏、广播、杂志等多种传播媒介进行心理疏导知识的宣传和心理危机的干预,以有效预防突发事件的发生。如果学生遇到学习、生活、家庭等矛盾时,可以通过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及时解决矛盾和冲突,化解心理危机。

(三)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构与心理咨询机构合作模式

心理疏导不仅需要专业人员承担应有的责任,也需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通力配合。目前,大多数大学都已建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它的运行很多还处在被动状态,需要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咨询。而很多学生对于自己心理问题的主动咨询意识并不强,他们可能隐藏或回避自己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工作人员的“主动出击”,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性则弥补了这一缺陷。教育者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其主动性比较强,有利于老师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优化各自优点,形成具有“中国特点的本土化” 合作模式。

三、坚持与时俱新,加强对教育者和教育对象观念的更新

社会的发展,骤然改变着人们的物质、精神追求方式,但文化根深蒂固地、深远地影响着人们思想及行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在生活、工作中的习性,唯有坚持优化创新、与时俱新,坚持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思维观念的更新,从而促进“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

(一)教育者教育理念的更新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一直秉持着“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理念,造成了以教师为本位、学生次位的结果。尽管我国一直不断努力进行教学改革,其间硕果颇丰,但在那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些教师还未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新时势下,社会的变化发展之快要求教育者的教育理念与目标要与时俱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培育综合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实践活动,如果教学理念陈旧落后,未能对原有的教学观念优化创新,使其内容与教学理念的相脱轨,易形成“两张皮”效果。

因此,教育者应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其教育理念,以有效增进心理疏导工作的效能。

(二)教育对象思维理念的更新

生活在不同环境下的大学生,有着不同的思维理念和生活方式,他们之间的思维碰撞会产生火花,这个火花可能会使一些同学产生自卑、抑郁、烦躁等不良心理情感,如果未及时对其进行良好的心理排泄,可能会造成悲剧事件的发生。因此教育对象应不断优化和更新思维理念,使同学之间思维处于和谐状态。大学生身处网络信息资源开放时代,大量的网络信息包围着他们的生活,这为他们的思维观念的变化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舞台,同时也是不良心态产生的重要源头。大学生的思维理念的更新必须在正确指导思想下的突破与更新,其是社会进步之冀,国家未来之栋,只有不斷地突破旧有观念,优化创新思维理念,争取做时代思想先锋,才能有利于实现自我价值。

四、坚持优化整合,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疏导环境

心理疏导环境主要是相对于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的疏通和引导活动而言的,其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有力补充,有利于全面促进心理疏导工作的开展。

(一)创设良好的校园内外环境

校园内外环境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具有导向作用,积极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不合时宜的环境则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如酒吧、KTV、网咖等。

因此,创设良好的校园内外环境是营造有利于学习的气氛,也使学生身处优雅恬静的校园中拥有平静的心态。如果学生处在一个信任、安心、舒适的环境中,就会轻松阐述出自己的心理困惑或障碍,这样有利于教育者根据自身多年的生活经验和教育经历帮助教育对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效的疏通和引导能帮助他们完善或更改已有的知、情、意和行等,使他们积极适应社会,摆脱消极心理情态。

(二)积极整合校园文化内容

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载体,因此,可“充分利用各种文化产品并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寓于文化建设中”。 把心理疏导融入于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学生在“习焉不察”中接受心理疏导,了解心理疏导知识,把握心理疏导法。校园文化以浅隐的方式影响着大学生的言与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整合其内容,积极带领学生积极融入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把心理疏导蕴含于其建设中,以优化校园文化品质。完善校园文化内容,突出心理疏导特点,其目的在于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心理疏导,并养成良好的自我心理疏导能力。

注释:

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宣言.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1978.

朱平、乔凯.高校辅导员配置和工作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以促进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为目标的考察.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

佘双好、宋增伟、梅萍.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心理疏导模式.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17(1).

董军明、张丽丽.心理疏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其实现.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普教版).2015(4).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心理疏导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重视EAP工作增强员工幸福感的实践与探索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疏导与教育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加强施工企业员工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的探究
浅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