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本地方文献价值的重现
——以清抄本嘉靖《吴邑志》为例

2017-12-22 07:58李爱华蔡越蠡
上海地方志 2017年1期
关键词:吴湖帆天一阁抄本

蔡 宏 李爱华 蔡越蠡

抄本地方文献价值的重现
——以清抄本嘉靖《吴邑志》为例

蔡 宏 李爱华 蔡越蠡

潘氏宝山楼藏书以乡贤文献和地方文献收藏为主,如今大部分收藏已归上海图书馆所有,流失在外的少量藏书,已不多见。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嘉靖《吴邑志》为潘景郑宝山楼旧藏,书中有墨笔题跋和吴湖帆朱笔校定,甚是珍贵。作者以清抄本嘉靖《吴邑志》为例,从纂者生平、著录、抄写时代、内容、价值等几方面着手研究,重现了此书的全貌与价值。

抄本;文献;价值;吴邑志

抄本文献无论从收藏价值,还是文献价值都是很高的,保存至今更是弥足珍贵。潘氏宝山楼藏书丰富,其特色以地方文献和乡贤文献为主,解放后大部分收藏归上海图书馆所有,因各种原因流传在外的,至今已不多见。近日,笔者偶然发现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嘉靖《吴邑志》为潘景郑宝山楼旧藏。书中有墨笔题跋以及吴湖帆朱笔校定,甚是珍贵。

嘉靖《吴邑志》为明杨循吉、苏佑纂,乃是吴邑地方之百科全书,流传至今藏者甚微。研究发现馆藏此书与天一阁藏明嘉靖八年刻本《吴邑志》系同一版本。清抄本嘉靖《吴邑志》虽与天一阁藏本有不少差异,但其保存了方志理论中的特征,而且还保存了明嘉靖时期难得的地方史料。为向世人重现其原貌,展示这部抄本文献价值,故将馆藏嘉靖本的情况梳理如下,以供学人参考。

一、杨循吉、苏佑、潘承弼、吴湖帆等生平重现

嘉靖《吴邑志》十六卷,附《图说》一卷,明杨循吉、苏佑纂,清抄本。半页十行,高24.6cm,宽16cm,行十八字,白口,无边栏,无鱼尾,墨色抄写。四册,一函。

杨循吉(1456—1544年),字君谦,吴县(今江苏)人。明成化二十年(1484年)进士。授礼部主事。善病,好读书,每得意手足踔掉不能自禁,用是得颠主事名。明代文学家,晚岁落寞,益坚癖自好。又极喜藏书,闻某人家有异本,必购求缮写。家富裕,以巨资购书,所藏书十余万卷,纂《苏州府纂修识略》、《吴邑志》等。卒,年八十九。其诗文,自定为《松筹堂集》,他所作又十余种,几及千卷。①张廷玉等撰:《明史》杨循吉传·列传一百十一,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876页。

苏佑(1492—1573年),字允吉,初号舜泽,榖原其更号也,世为东昌濮人。高祖克明,公当洪武兵,后斩芦苇而居。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焦太史编辑国朝献征录》卷五十七,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118页。嘉靖五年(1526年)进士。知吴县,改束鹿,皆有惠政。以广东道御使巡按宣、大,授计平大同乱军。迁兵部侍郎官兼都御史,总都御史,总督宣、大军务,守边有功。进兵部尚书,坐事削籍归,旋复职,致仕卒。喜为诗,文词骈俪,诗歌粗豪奔放。曾作《吊李将军歌》,在京师广为流传。此外,著有《孙吴子集解》、《三关纪要》、《谷原诗文集》、《云中纪要》等。万历元年(1573年)病故。

潘承弼(1907—2004年),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良甫,号景郑,一号寄沤,别号盉宀。现代著名的藏书家、目录学家,精研版本及考证。早年受业于章炳麟和吴梅门下,抗日战争时期应顾廷龙门邀,前往合众图书馆任职,后入上海图书馆工作。编有《吴县潘氏宝山楼藏书目录》《宝山楼通俗小说书目》。所著《著砚楼书跋》403篇,是古籍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的参考读物。其中有许多题跋,对各书的传世版本作了总结性的论述。刊印有《春秋左传读》《寒松阁题跋》《定庵续集》《汲古阁书跋》《鸣野山房书目》《吟香仙馆书目》《明代版本图录》《著砚楼读书札记》《著砚楼辑佚书》等②李玉安、黄正雨编:《中国藏书家通典》,中国国际文化出版社2005年版,第977页。。宝山楼藏书的拥有者之一。

吴湖帆(1894—1968年),江苏苏州人。即吴牧庵,初名翼燕,后更名万,又名倩,号倩庵,字遹骏、东庄,别署丑簃,书画署名湖帆。是我国著名的山水书画家、书法家、收藏家、鉴定家,代表作品有《联珠集》《梅景画笈》《梅景书屋全集》《吴氏书画集》等。

在《明史·艺文志》中著录了嘉靖《吴邑志》杨循吉、苏佑纂。书中有嘉靖八年冬十一月杨循吉序,叙述了:“吴邑者,古吴子国之地也,在殷商时越在荒服而已。自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自号勾吴于梅里,而立为君长,于是始有国。吴为邑最久而其为境甚远,自唐武德分置常州,又自梁开平割置吴江,而吴邑之境始狭矣。”序中钤朱色阳文“潘承弼藏书印”印章,序后依次为吴岫画:吴邑疆域图、城郭图、治廨图、儒学图,图后为吴邑疆域图说、吴邑城郭图说、吴邑治廨图说、吴邑儒学图说,署有嘉靖癸亥岁七月曹自守撰,魏体明刊,图说后为目录。正文抄写顺序和天一阁本基本相同,只是略有差异,在后面笔者已做表加以说明。

二、关于嘉靖《吴邑志》著录与抄写时代重现

笔者翻阅众家藏书目录,发现下面几种目录著录此书的情况。《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北京图书馆、浙江天一阁藏书楼藏明嘉靖八年刻本,南京图书馆藏胶卷。上海图书馆存明抄本,卷十三至十六,又有胶卷,南京地理所科学图书馆藏胶卷。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上海图书馆,辽宁图书馆,南京地理所科学图书馆藏民国抄本。”③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18页。《中国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浙江天一阁藏书楼藏明嘉靖刻本。北京图书馆藏明嘉靖刻本清吴翌凤校并抄补。上海图书馆藏明抄本,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④上海古籍出版社编:《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史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766页。《中国古籍总目·史部》著录:“明嘉靖八年刻本,国图、天一阁。明抄本,(存卷十三卷至十六卷)上海。清抄本,吉大。抄本,上海、辽宁、南京地理所。”⑤中国古籍总目编纂委员会编:《中国古籍总目·史部》七,中华书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9年版,第4242页。而在《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中只叙述:“有嘉靖八年刻本,明抄本,清抄本,民国抄本。”从上面的著录情况看,此志现存不多,抄本仅现存明抄本、清抄本、民国抄本三种,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清抄本亦十分珍贵。书中有潘景郑戊寅仲夏之日沪上跋,并钤有朱色“吴牧庵校定本”①孟飞:《<列朝诗集>稿本考略》,《文献》2012年第1期。、“潘弼私印”、“潘承弼藏书印”②潘弼私印,潘承弼藏书印,即潘承弼的藏印。、“宝山楼”③宝山楼,是潘承弼的藏印,也是潘承厚和潘承弼的藏书楼。等钤印数枚,从潘氏跋和钤印可以推断,潘景郑的宝山楼曾经收藏过此书。从“吴牧庵校定本”印章可以判断,吴湖帆校定了此书,校字和朱色圈点均为吴氏所为。吴氏朱色楷书校语,字迹清晰,留下了一代画家宝贵的墨宝,增添了本书的艺术价值。另外,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载:“《吴邑志》十六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杨循吉撰。循吉有《苏州府纂修识略》,已著录。是编成于嘉靖八年,较他志乘为典核。然首叙吴国本末为史考,已非一邑之事;又引《春秋》所载吴事为经考,又并非吴地之事矣。仍不免志书牵引之习也。”④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史部·地理类》卷七十三,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639页。

初见此书,甚是欢喜,笔者以为是明抄本,但经过仔细研读、比对,发现此书确实是以浙江天一阁藏明代嘉靖八年《吴邑志》刻本⑤骆兆平编著:《新编天一阁书目·江苏》,中华书局1996年版,第70页。为底本。《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以下简称《存目丛书》)中收录了嘉靖《吴邑志》,并且就是以天一阁藏本为底本(以下简称“天一阁本”)。本馆藏有《存目丛书》,故笔者以此本,比对馆藏清抄本。在骆兆平编著的《新编天一阁书目·江苏》中著录:“嘉靖《吴邑志》十六卷,明杨循吉纂修。明嘉靖八年刻本现藏天一阁。”

经过对比天一阁本,校勘时发现很多纰漏,清抄本《吴邑志》有抄颠倒现象。如:清抄本卷十四,一、二页内容抄颠倒了(二页即一页)。为断定馆藏版本,笔者比对《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吴邑志》,发现在避讳方面有很多差异。如表:

表1 天一阁本与清抄本《吴邑志》避讳对比表

如上表所示:弘,缺末笔。雍熙,不缺笔。刘铉,铉,缺末笔。雍,不缺末笔。嘉兴,嘉,不缺末笔。如:玄虚,玄,缺末笔。玄恕,玄,缺末笔。下玄,玄,缺末笔。有几处都出现“玄”字,均缺末笔。可以推断是避清康熙“玄烨”的讳。如书中还出现几处“弘”均缺末笔。可以推断是避乾隆“弘历”的讳。书中避讳了“玄、弘”等字,所以,从避讳方面可以推断馆藏嘉靖《吴邑志》应为清嘉庆以前的抄本。

三、关于清抄本嘉靖《吴邑志》内容与手写跋文的重现

清抄本嘉靖《吴邑志》严格依据方志理论,全书分为:建置总论、城、邑名、疆域、吴国本末、史考、经考、县治、县令题名、乡图都分、学校、庙、坛、祀宇、人物、山、水、古迹、物产、古今诗、古今文章。此书抄写字迹工整,笔锋流畅,保存完整。清代在修纂《四库全书》时,此书为浙江巡抚采进本,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编纂委员会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81册,齐鲁书社1997年版,第272页。史部地理类中。特别珍贵的是,在此书册四书前护页有潘景郑《吴邑志》跋。为让世人看到原跋全貌,特依据跋文摘录如下:

抄本杨南峯先生《吴邑志》十六卷,前有嘉靖八年自序,分类舆县志不少异。曰建置总论,详载城邑、疆域、形胜、风俗;曰吴国本末,合《史记》及《吴越春秋》为史考,据《春秋》及《左传》为经考;曰县志,系以县令题名、论赞附焉;曰乡图都分,则记户口、田粮、坊巷、桥梁、公廨之属附以名臣事迹;曰学校、曰庙坛、祠宇、曰人物,溯自春秋讫明正德,始吴季子,终王文恪,一邑人物粲然略具;曰山录,城西诸名山,及太湖诸山;曰水录,城内外泾汇,及石湖、太湖之属;曰周汉以来故迹,载第宅、园亭、冢墓;曰物产、曰古今诗文。杨自序有云:吾吴以泰伯旧壤创邑于秦,盖雄峙江表几二千年,宜得专书审矣,迄未有述焉。然正德间,文恪②文恪,即王鏊,纂正德《姑苏志》六十卷。姑苏一志已早传播,士林先生作志在后,不应未覩前志,囿於一隅之隶不相涉乎。余尝论《姑苏志》名实未称,又苦其繁芜,今读斯志则疏漏益甚,洵乎志乘之难,非有史才实匮名著矣。吴志自杨君③杨君,即杨循吉。草创,至崇祯间牛君④牛君,牛若麟,修崇祯《吴县志》五十四卷。若麟继述斯业成书五十四卷,盖更繁芜不足法。此抄本经乡先辈叶缘督⑤叶缘督,即叶昌炽(1849—1931年),清末官吏,金石学家、学者、藏书家,原籍是浙江绍兴,后来入籍江苏长川,字兰裳,又字鞠裳、鞠常,自署歇后翁,晚号缘督庐主人。先生手录,吴牧庵先生校语,斐然可观矣。杨先生《松筹堂集》,余既携之行箧,近□潜,姊丈复贻予先生所著《南峯乐府》新刻本一帙,独此书经寇掠未卜存佚,顷奴子掇拾余烬,得之乱书堆中,邮来沪寓,发函狂喜长复,披览一过为缀数语于尾。时戊寅仲夏望日,邑后学潘承弼挥汗跋于沪上斜桥寓庐。

跋文叙述了嘉靖《吴邑志》的编纂、流传等情况,抄本内容与牛若麟修,王焕如纂,崇祯《吴县志》有很多不同,字数亦不及崇祯《吴县志》。经寇掠未卜存佚,顷奴子掇拾余烬,得之乱书堆中。跋语中还记载了抄本经乡先辈叶缘督先生手录,吴牧庵先生校语。查阅潘氏所著《著砚楼书跋》中,没有收入此书的跋文,说明此跋为《著砚楼书跋》外一则,故此跋可补《著砚楼书跋》。

四、天一阁本同清抄本嘉靖《吴邑志》与吴湖帆校本校勘价值

天一阁藏本和清抄本《吴邑志》对校,发现清抄本有误字、脱文、衍文等,吴湖帆先生在清抄本《吴邑志》的基础上,用朱笔校正。下图为天一阁本同清抄本、吴湖帆校本作比较发现的差异,绘图如下,举例加以说明。

表2 天一阁本、清抄本、吴湖帆校本嘉靖《吴邑志》校勘表

天一阁本 卷次 清抄本 吴湖帆校本 卷次页数洪武中。 第344页,上 武洪中。 洪武中。 卷十,第4页镇守官。 第345页,下 镇官。 镇守官。 卷十,第6页年八十五讣。 第346页,下 年八十五计。 年八十五讣。 卷十,第8页各一。 第348页,下 各一人。 卷十,第12页年七十五计。 第348页,下 年七十五计。 年七十五讣。 卷十,第12页笤罚守巳。 第348页,下 缺此四字。 未校出来。 卷十,第12页九曲路。 第351页,下 九曲。 九曲路 卷十一第5页群峰。 第354页,上 郡峰。 群峰。 卷十一第10页登其巅。 第355页,上 登巅。 登其巅 卷十一第12页晋王彪女。 第357页,上 晋三彪女。 晋王彪女。 卷十一第16页一山。 第357页,下 一名。 一山。 卷十一第17页越来溪。 第361页,下 溪来溪。 越来溪。 卷十二第10页香山中。 第363页,上 香中中。 香山中。 卷十二第10页自胥口东流。 第363页,上 自胥口东流出。 自胥口东流。 卷十二第10页垒石。 第363页,上 □石。 垒石。 卷十二第16页高可二丈。 第367页,上 户可二丈。 高可二丈。 卷十三第2页在前。 第370页,上 任前。 在前。 卷十三第9页相直焉。 第370页,上 相宜焉。 相直焉。 卷十三第9页宋翰林。 第372页,下 宋墨林。 宋翰林。 卷十三第12页俱祔。 第373页,上 俱附。 俱祔。 卷十三第14页在邑西北。 第373页,下 在西北。 在邑西北。 卷十三第15页事遂由儒司。 第374页,上 事遂儒司。 事遂由儒司。 卷十三第16页思复旧跡。 第374页,上 思后旧跡。 思复旧跡。 卷十三第16页十五万贯。 第374页,下 十五贯万。 十五万贯。 卷十三第17页黄溍虞集。 第374页,下 黄晋虞集。 黄溍虞集。 卷十三第17页为堂前。 第375页,上 为前。 为堂前。 卷十三第17页是年九月。 第375页,上 是九年月。 是年九月。 卷十三第17页江西。 第378页,上 江南。 江西。 卷十四第6页苗枯。 第380页,上 苗楛。 苗枯。 卷十四第9页大叶杨。 第380页,下 大杨。 大叶杨。 卷十四第10页太湖中。 第381页,上 太湖。 卷十四第10页黑鲤。 第381页,上 黑鱼。 黑鲤。 卷十四第11页缺《王鏊洞庭两山赋》。 无此页 有《王鏊洞庭两山赋》。 卷十六第11页

综上,清抄本嘉靖《吴邑志》全面反映了吴氏校嘉靖《吴邑志》的基本情况,如:书中《王鏊洞庭两山赋》,明天一阁藏本缺此赋,而清抄本补充了《王鏊洞庭两山赋》。所以,清抄本可以补天一阁本之不足。故清抄本嘉靖《吴邑志》版本价值较高,书中偶有抄写有差错也是难免的。

五、关于清抄本嘉靖《吴邑志》的价值

《吴邑志》做为明代中后期的一部地方文献,详细地记载了嘉靖时期吴邑的山川、河流、寺庙、地理、人物等,史料是详实、可信的。此书虽文字不多,但充分展示了明嘉靖时期吴邑的地理历史风貌。所以,清抄本嘉靖《吴邑志》的价值不可小视。

1.清抄本嘉靖《吴邑志》“是吴江县最早的县志。”①金恩辉等编:《中国地方志总目提要·江苏》,汉美图书公司1996年版,第49页。至今为止,历史上吴县(含长洲、元和县)至少编过二十五部县志。最早可追溯到三国吴顾微纂《吴县记》和北宋罗处约纂《吴县图经》,可惜这两种方志均已亡佚。嘉靖《吴邑志》为现存第一部《吴邑志》,难怪《四库全书》对其评价“较他志乘为典核”。

2.在清抄本嘉靖《吴邑志》中,保存了明代吴岫画吴邑疆域图、城郭图、治廨图、儒学图,是嘉靖时期吴邑山川、河流、寺庙、祠宇等原貌的真实记载。为我们现在研究吴邑历史、地理、河流、山川等留下了极为宝贵的一隅之文献。

3.清抄本嘉靖《吴邑志》是一部难得抄本地方文献,无论从文献价值,还是收藏价值都是优于现存其它版本的,特别是书中朱色校记为校勘他书提供了方便。如:清抄本“宋墨林”应校“宋翰林”,卷十三第12页。如:清抄本“是九年月”校本为“是年九月”,卷十三第17页。以及校脱文,如:“为前”校为“为堂前”,卷十三第17页等等。

4.书中手写题跋,书写工整,笔锋流畅,不愧源于名家之手,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且真实地记录了本书的流传和续修《吴邑志》的情况,充分体现了题跋在古籍流传中的作用。如:“……曰建置总论,详载城邑、疆域、形胜、风俗;曰吴国本末,合《史记》及《吴越春秋》为史考,据《春秋》及《左传》为经考;曰县志,系以县令题名、论赞附焉;曰乡图都分,则记户口、田粮、坊巷、桥梁、公廨之属附以名臣事迹……”正如今人王先霈所说:“序跋在艺术上的第一位要求简—简言、简劲、简拔,总之是要简而有力。”②王先霈著:《古代小说序跋漫话》,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第8页。

乾隆《吴县志》杨绳武序中称:“吴邑之有志,始于明杨仪部君谦修之者,莫善于明崇祯间牛令玉书旧志,莫不善于康熙间孙佩瑶仙新志。”原因是康熙志“核之前志,不无舛讹,而详略处亦未尽允协”③姜顺蛟、叶长杨修,施谦纂:《(乾隆)吴县志》叶长扬序,清乾隆十年(1745年)刻本。。嘉靖《吴邑志》取材博恰,编纂严谨,内容丰富,是研究吴邑地区社会历史发展变迁的一部重要志书。《吴邑志》是江苏地方文献,也是珍贵的江苏文化遗产,从一个角度显示了江苏地区的文化状态。

K29

蔡 宏,吉林大学图书馆古籍部 (吉林长春 130012)

李爱华,吉林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部 (吉林长春 130012)

蔡越蠡,吉林大学文学院历史系 (吉林长春 130012)

陈 畅)

猜你喜欢
吴湖帆天一阁抄本
吴湖帆《谢朓青山李白楼》
冯登府与天一阁
天一阁知见录
天一阁四事备忘录
吴湖帆鉴藏古代书画专题(下)
吴湖帆黄宾虹两大山水巨匠力作领衔诚轩春拍
天一阁轶事
关于乾隆朝内府抄本《理藩院则例》
《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所收录抄本年代上限考
《十善福经白史》新发现抄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