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祥兴
【内容摘要】关于阅读理解题,其是高考英语试卷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之一。在近几年中的高考阅读理解中,大多数阅读短文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现代生活的气息,同时还反应当代生活发展的实际情况。为了能够更好的提高下学生对英语阅读的能力,作为教师就需要不断的提高学生在阅读理解上解题的技巧。本文就对当前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的解题技巧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高考 英语阅读理解 解题技巧
关于英语阅读理解,其是高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且在分值上占有较大的比例。对学生进行阅读理解上的考核,能够更加全面的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但是在现阶段的高考中,大多数学生在阅读理解这方面都存在很较多的问题,如多次反转阅读、阅读方法过于单一等。为了减少这种情况在高考中的出现,教师就必须要能够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学生对阅读理解上的解题技巧。
一、阅读理解题的选材与命题特点
在近几年的英语高考中,出题者在命题思路上都保持“稳中有变、变中求新,立足语篇”①。对于阅读理解,其主要就是考查学生对文章理解的主旨要义以及理解文中具体的信息的能力,进而来对相关的题目进行选择和判读。
1.选材更加具有多样化、现代化和生活化,进而凸显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特点
由于阅读材料所选择的文段涉及多种文体,比如叙述体、论说体以及应用体等。而在具体的选材上,大多数都是来源于国外英文图书、网络报刊或者日程生活和传说等。这种选材不仅具有当代的时代气息,还更加贴近生活。
2.阅读题材更加趋于“原汁原味”,设问方式更加深入
在英语阅读理解上,其基本上都保留了原有的语言风格,在文章的开展上,不仅只是平铺直叙,还要包含兼有倒叙以及插叙等各种方式;其中最为常见的语言现象有一词多义、熟词生义以及省略句等。由于阅读材料中的文化含量比较大,其文章具有的风格更加具有英语语言的特点,因而考生在此过程中需要反复进行阅读才能够对文章有所了解。
3.阅读信息量加大,同时对考生在阅读速度上的要求提高
在高考英语中,对于阅读理解的词汇大约有2200左右,而考生阅读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与此同时,阅读理解题中的生词率明显下降,但是其中的难句开始增多。这就需要考生要多次阅读,并在阅读速度上要提升。
4.阅读语篇能力的检测是当前高考的重点
在现阶段的高考中,阅读理解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篇的把握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中,阅读理解题中的词义猜测、推理判断和主旨概括仍在试卷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二、解答阅读理解题的相关技巧
作为高中英语教师,要想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在英语阅读上的能力,其首先就需要提高学生在解答阅读理解上的解题技巧。对于如何帮助学生掌握在解题上的技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1.先看题干,使其能够带着问题来阅读文章
关于先看题干,主要就是让学生先看题目,再对该文章进行阅读。当学生在阅读文中题干时,教师要让学生分辨这篇阅读短文是属于客观信息题还是主观判断题的类型。如果是属于客观信息题类型,其就能够从文章中找到答案,而如果是属于主观判断题类型,则需要学生对作者在文中的态度、意图以及整篇文章进行深层次的推理②,然后在做出正确答案。另外,学生在了解试题题干中以及各个选项中的所包含的信息,其要能够有针对性的对文章进行阅读,同时,在此过程中要能够对相关信息进行准确快速的定位,进而找出相应的答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其对学生在阅读上的针对性,还极大的提高了做题的准确率和效率,从而减少了思考的时间。对于这种解题技巧,主要适用于图形表格类的阅读题材上。
2.速读全文,并能够了解文章主要大意
让学生对文章进行阅读,其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从中获取有效的信息。关于阅读能力,其在通常情况下,就是指阅读的速度和理解能力这两方面。对于考生來说,其在阅读理解这个题型上,必须要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通过运用相关的技巧来对文章进行快速阅读,对于阅读技巧,主要就是略读、扫读以及跳读等技巧。
3.细看选题,按照文章来答题
考生在查看阅读试题时,一定要认真审题,必须要看完各个选项并分清该试题种类。对于一些题目的设问,考生要严格阅读相关的句子或段落,抓住其中与之相关的描述,来提炼有价值的信息。另外,对于一些比较客观的理解题,具体来说就是事实识别、计算、识图以及排序等,对于这种问题,考生可以直接从文章中所提供的相关信息得出答案;对于主观理解题,即文章中的任务性格、主旨内涵以及事物发展走向等,这就需要考生能够根据文章中的内涵,来透过字面的意思,对其进行分析和判断。
结语
综合上述,对于当前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作为英语的重心,其在分值上占有较大的比例,因而为了能够更好的保障考生在英语上的考试,作为高中英语教师,其必须要加强对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解题技巧。
【注释】
① 吴凤娟. 高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常见题型分析与解题方略[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3):107-110.
② 瞿献锋. 浅谈高考英语七选五阅读理解解题技巧[J]. 英语教师,2016(02):112-114.
(作者单位:贵州省余庆县余庆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