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国华
[摘要]通过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进行比较,客观上具有实行成本核算的可能性及具备的基础和条件。
[关键词]计量;高校学生;培养成本
尽管目前计量高校学生培养成本还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但是,从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的一些共同特性,以及高校成本核算的基础和条件等方面看,计量高校学生培养成本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
一、非营利组织与营利组织相比较。客观上具有实行成本核算的可能性
营利组织一般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成本核算。高校是典行的非营利组织。作为非营利组织的高校是否可以进行成本核算,可以通过与营利组织的某些特性的比较得出结论。
(一)二者都是组织实体,都能够形成会计主体
世界上有很多工作都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完成的,组织就是为了实现一个或多个预定目标而由多人共同协作的群体,不论是非营利组织还是营利组织,都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组织目标而设立的,必须生产或提供相应的物品或服务,都是具有一定功能的组织实体。这些不同类型的组织,都具有独立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财务资源运行活动及其业绩的会计系统,都能形成会计主体,都可以遵循一定的会计基本前提、基本原则等独立进行会计核算,都能够设置一套属于组织自己的日记账、分类账和会计报表,以实现其会计目标。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它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这个实体应当是持续经营的。而高校是进行高等教育的机构,是实施高等教育的组织,它无疑能够具备这条件。
(二)二者都必须拥有足够的资源并对其耗费的资源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
为了实现其组织目标,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都必须取得相同或相似的经济资源,而且都要努力取得稀缺的资源。在组织中工作的人们为了高效地工作,需要掌握资源的数量,偿付资源的手段及资源利用的效果等信息。在组织之外的其他实体需要获取类似信息以使对这个组织的运行状况进行评价和判断。因此,必须通过基本类似的会计功能对组织所耗费的资源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组織内部和组织外部都存在着这一需求。
(三)二者都能够提供基本类似的会计信息
会计是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它通过财务报告把一个组织的财务资源的取得和运用情况、财务状况、业绩和现金流量的变化等财务信息传递给有关各方的使用者,使这些使用者据此做合理的决策。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能够产生基本类似的会计信息。有的美国学者认为,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在财务资源的取得和运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其细节虽然差别较大,但从总体上看,总括信息则是相似的。
(四)二者生产或提供的物品或服务客观上都包含有一定的成本
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的组织目标,都是通过生产或提供相应的产品或服务实现的。任何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或提供都要耗费一定的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这些经济资源和人力资源必然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因此,不论是营利组织,还是非营利组织,它们生产或提供的任何产品或服务在客观上都包含有一定的成本。
(五)二者都要需要加强成本管理,尽可能地提高效益或效率
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的组织目标都要具有最大化、最优化的客观要求。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组织要求利润最大化。以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公众为目的的非营利组织也需要达到业绩最优化,履行受托责任最好化。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政治的民主,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效率更加关注,非营利组织的成本核算问题已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解决非营利组织效率问题将是21世纪管理学界的重大课题。因此,各国在研究、制定非营利组织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已经开始涉及和研究非营利组织的业绩和成本核算问题。这是因为加强成本管理、实施成本控制是任何类型组织提高效益或效率的有效途径。
(六)二者的组织功能相同
非营利组织和营利组织的功能具有相同或类似的一面,最终都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向前发展。
(七)会计制度改革的推动
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改革。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中以成本效益原则管理和配置资源,强调管理责任和控制,并以结果和增加财富价值等经济的、财务的、定量的指标考核和评价组织效果,这些管理理念不断地渗透到公共管理部门中,进而推动了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改革。
综上所述,非营利组织不是不能实行成本核算,而是没有实行成本核算的外在压力和内在要求,非营利组织实行成本核算在客观上是可能的。
二、高校具有实行成本核算的基础和条件
前面已经讨论了非营利组织实行成本核算在客观上是可能的。高校是典型的非营利组织,高校的性质和特点与其他非营利组织相比,更具有实行成本核算的基础和条件。
(一)高校拥有大量熟悉和掌握成本核算的人力资源
高校是知识和人才密集的组织。我国高等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以后,以前大量的单学科性高校,许多经过调整、合并或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大多数高等学校都开设了相关学科、专业,拥有一批熟悉和掌握成本核算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的专门人才,研究解决高等学校成本核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比较容易的。
(二)高校财务会计改革已为成本核算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已经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1998年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后,在记账方法的选择、平衡公式的采用、会计要素的确定等方面,特别是2014年施行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增设了固定资产折旧科目更加接近企业会计。将近二十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教育改革有了突破性进展。为适应我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等学校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改革后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从改革会计核算要素入手,将原来的三大会计要素统一规定为五大会计要素,将原来的收付记账法改为国际通用的借贷记账法,为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管理建立了“大收大支”的新模式,确立了以高等学校为独立的会计主体,提出了要全面、完整、准确地反映高等学校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在科目设置上,高等学校已将事业支出细分为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业务辅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学生事务支出、离退休人员保障支出和其他支出等,并按支出内容进行了明细分类,分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其他费用等类别。这些改革实践,都已开始和逐步为高等学校实行成本核算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高校具有较高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水平
高等学校与其他非营利组织相比,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更加规范,会计记录一般都比较真实、完整,会计资料一般都比较齐全。主要是由于现行会计制度的制约,不能按照成本核算的要求进行会计记录和核算。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人才队伍也是能够适应成本核算要求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