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市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2017-12-21 15:47郑金芳金惠新陆义丽
时代经贸 2017年25期
关键词:北戴河秦皇岛民俗文化

郑金芳 金惠新 陆义丽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文化旅游所占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寻求文化享受成为当前旅游业出现的新时尚。文化旅游产业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产业,因其关联性高、涉及面广、带动性强而成为新世纪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文化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社会文化价值、生态环境价值。秦皇岛是国家首批的优秀旅游城市,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我们对文化旅游资源的进行分析,将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有形的旅游产品,用有形的旅游产品,来打造秦皇岛独具特色的旅游城市。

一、发展文化旅游的意义

第一,发展文化旅游能促进利用产业新格局的形成,给旅游业带来新的血液,注入新的活力;

第二,发展文化旅游能提高旅游业的档次,促进更多的人了解历史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塑造具有高深内涵的现代文化:

第三,发展文化旅游有利于旅游业健全功能,能以文化传播为主导促进旅游,推动教育及公益事业的发展;

第四,发展文化旅游使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可以使静态文化动态化;

第五,发展旅游文化可以丰富旅游内涵,能够促进旅游目的地形成高质量的品牌,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品味。

二、秦皇岛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秦皇岛文化旅游可以分从长城文化旅游资源、滨海休闲文化旅游资源、葡萄酒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資源、体育文化旅游资源五个方面分析。

(一)长城文化旅游

秦皇岛具有最具代表性的是山海关长城、角山长城、老龙头(明长城的起点)、板厂峪长城、董家口长城、花场峪、苇子峪长城等,还有许多有关长城的诗歌、古词等弘扬长城文化与长城精神。发展长城文化旅游的思路:

第一,大力宣传,打造长城旅游线路

通过大力宣传加大各景点的旅游人次数,开通各景点的公交车,降低门票价格,对本市居民略高于成本的价格优惠政策,各景区门口有公交车、有餐饮、有超市,有些地方也可以建酒店,使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有保障,提高景区服务质量。对有关长城的传说、事件、文献、建筑等资源进行挖掘,并用通过现代人的思维,对其进行充实。活跃有形文化与无形文化。此外,引入新兴文化要素,创新产品类型,使长城游的文化形态更加丰富。

第二,挖掘历史,塑造长城旅游文化

山海关古城内有大量遗存的长城文字、石器、图片资料等文物,将这些历史遗存展示在博物馆内,供游客欣赏,让人们了解历史。还可以开发一些长城建筑材料特色的长城展品,将长城文化以有形的形式展示出来,让游客学习长城文化,了解长城精神。将长城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发掘出来,利用到景区中。用有形的形式将无形的东西展现出来,打造的“中国·山海关国际长城节”。包括了每年农历“二月二”,秦皇岛老龙头景区红火的“中华龙抬头文化节”;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按照当地民俗,在山海关孟姜女庙举办庙会等一系列地域文化浓郁的主题活动。将这些活动做大做强做好,通过大力宣传吸引游客前来游玩观赏。

(二)海滨休闲文化旅游

北戴河海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山海相映,是绝佳的滨海避暑胜地。北戴河辟为“各国人士避暑地”,造就了北戴河丰富的名人别墅文化,名人别墅比比皆是。北戴河、南戴河、黄金海岸海滨周围污染少,空气清新,海水洁净,沙质细致柔软,拥有碧海、金沙、森林等优质旅游资源。发展海滨休闲文化旅游的思路:

第一,开放老别墅群,建成游闲街

将北戴河的老别墅群开放,通过修整部分别墅的内部结构,建设现代化的高档体验餐厅和酒吧,充分利用了别墅资源,使现代与历史相结合,为人们提供了优质的餐饮服务和环境。由若干园林别墅打造而成的花园式主题酒店,也是现代与历史的结合,充分利用了别墅资源,为秦皇岛提供了更为优质的旅游设施。将别墅群附近的街道突出多种色彩元素,使其具有与别墅相对应古典风格。

第二,丰富旅游产品,发展多元旅游

随着游客对旅游产品的期望值不断增高,旅游产品种类也在逐渐的要求多元化。可将旅游资源划分为:休闲观光游、娱乐体验游。休闲观光游可开展海滨观光游、海上游船打捞游、海产品养殖观光、海上垂钓、潜水观光等:娱乐体验游可以依海建设海滨型游乐场,海上主题公园等。

第三,完善基础设施,突出休闲特色

加强旅游接待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秦皇岛旅游接待能力。一是对家庭旅馆进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形成一定规模,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对家庭旅馆装修进行整治装修,以“听海”、“观海”、“游海”、“忆时光”等为宣传主题。二是完善秦皇岛交通系统,包括公共自行车、出租车、公交车及汽车的租赁,出租车及公共汽车要开展专线游,避免因目的地远不方便到达而错失游客:汽车租赁要统一规范化管理。同时将交通提示图绘制在明显处,供自助行游客查询。

第四,突出资源优势,构建核心景区

在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前提下,挖掘资源内涵,构建核心景区。比如将秦皇岛的四区山海关区、海港区、北戴河区、北戴河新区联合,以“游小岛,逛四区”为旅游口号,将四个地区的旅游优势发挥出来,结合山海关的老龙头、天下第一关和孟姜女庙,海港区的港口资源、秦皇求仙入海处以及北戴河绿色滨海长廊、鸽子窝公园、碧螺塔公园等集城、港、海为一体的特色游。以品牌为主旨,以点带面,辐射全局。

(三)葡萄酒文化旅游

秦皇岛市的昌黎县有“中国干红葡萄酒之乡”、“中国酿酒葡萄之乡”等称号。于1979年研制、开发出中国第一瓶干红葡萄酒,填补了中国干红葡萄酒的空白。近年来,昌黎葡萄酒产业发展迅猛,涌现出了华夏长城、地王、越千年等30家葡萄酒酿造企业,葡萄酒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被誉为“中国干红葡萄酒城”和“东方的波尔多”。发展葡萄酒文化旅游思路:

第一,休闲游玩,实地体验endprint

可以开展葡萄酒庄园旅游,以朗格斯酒庄为代表,给游客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带他们参观品尝葡萄酒,为其提供俱乐部会员服务和文化体验。开展葡萄酒休闲旅游,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让游客采摘葡萄,学习品酒文化,并开发新的项目,比如葡萄酒美容保健等,不仅可以丰富人们葡萄文化的知识,还开发了新的项目,刺激了消费,带动经济发展;

第二,节事旅游,打造品牌

开展葡萄酒节庆旅游,举办“昌黎葡萄酒节”,葡萄酒节可以是融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经贸展示于一体的大型节庆活动,通过举办开幕式、葡萄酒品饮、嘉年华娱乐、艺术巡游、饮酒大赛、经贸展示、闭幕式晚会等活动,营造浓郁热烈的喜庆氛围。开展葡萄酒论坛会和文化交流会等,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客源量,促进经济的发展;开展葡萄酒文化旅游,建设葡萄酒博物馆,让游客了解葡萄酒历史和文化。这些文化旅游活动,都可以很好将葡萄酒文化以有形的方式体现出来。

(四)民俗文化旅游

民俗文化丰富多样。秦皇岛人文历史绵远流长,文化积淀厚重,留下了丰富的民俗文化。有天马山庙会,山海关孟姜女庙会、二月二龙抬头节等行为民俗类民俗。有赵家馆饺子、卢龙粉条:青龙水豆腐、北戴河的“杨肠子”等物质类民俗。有抚宁绣花鞋、皮影雕、剪纸。歌舞文化有昌黎地秧歌、昌黎民歌、昌黎皮影、青龙猴打棒、青龙皮影戏等精神民俗类:还有抚宁鼓吹乐、北戴河的任家班鼓吹乐、山海关喇叭等。这些民俗文化都是经过长时期创造的独特宝贵的文化财富,发展潜力巨大。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思路:

第一,政府规划,修建民俗商业街

建立民俗文化商业旅游区域,其规划以创新为灵魂,扩大秦皇岛地区民俗旅游品牌的竞争力,使之形成独具特色的区位品牌。运用独特的创意理念和思想,把地方传统民俗文化和现代商业有机融合,将地方民俗文化氛围、历史建筑风格、当前的游客心理、强大的视觉效应、特色美学艺术等创意元素融入街区,全面提升地方民俗文化旅游品位。同时带动“昌黎小磨香油、卢龙粉丝、青龙老豆腐、青龙干果、北戴河杨肠子、”等土特产品市场向周边地区的推广。

第二,深度挖掘,建造民俗曲艺大观园

编排演艺富有浓郁特色昌黎秧歌、昌黎民歌、昌黎皮影、青龙猴打棒、青龙皮影戏等精神民俗类;还有抚宁鼓吹乐、北戴河的任家班鼓吹乐、山海关喇叭等使游客了解地方曲艺、传承文化遗产的兴趣,结合富有春节节日特色的景区布置,充分展现秦皇岛地区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歌舞、剪纸艺术、吹歌”等地方曲艺和民俗表演。

(五)体育休闲文化旅游

秦皇岛的体育休闲文化资源丰富,有山地资源、海滨资源等。秦皇岛山地资源十分丰富,有联峰山、长寿山、祖山等,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山岳文化。秦皇岛有着丰富的奥运文化,拥有众多与体育有关的体育场所,比如奥林匹克公园、奥体中心等。发展体育休闲文化旅游的思路:

第一,体验森林风光,山体旅游

可以开展体育休闲旅游,比如通过山体体育旅游,秦皇岛地处柳江国家地质公园,有联峰山山、长寿山、燕塞湖、祖山等,形成了可以探险、登山、赏景、滑雪等山地旅游景观,展示了地质地貌文化,享受大自然风景。

第二,体验海滨沙滩,水域旅游

水域体育旅游,在北戴河、南戴河、黄金海岸开展海水浴、海水潜水、海上滑翔、滑沙滑草、沙滩排球、沙滩游戏等体育项目,以及在秦皇岛举办帆船等比赛等项目。

第三,体验当地风情,民俗比赛

傳统民族、民俗体育项目,举办龙抬头舞狮、赛龙舟、昌黎的秧歌、抚宁的花吹、北戴河的任家班鼓吹乐、山海关喇叭等,这些都展示了秦皇岛的民俗文化,体现了社会文化价值和民族性内涵。

第四,利用当地优势,体育赛事

秦皇岛拥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得天独厚气候条件,丰富的体育休闲文化,可以通过打造各种体育休闲旅游,或者举行体育活动来丰富其体育文化旅游。endprint

猜你喜欢
北戴河秦皇岛民俗文化
提高民俗文化意识,延续民俗文化
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
游秦皇岛
避暑胜地 北戴河
WORKER’S PARADISE
探析伏牛山文化圈特色民俗文化传承创新中的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
纪念秦皇岛解放70周年主题展在秦皇岛市档案馆开幕
北戴河的夏天
孙婷婷
浅议河北民俗文化档案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