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红
摘 要:因为应用题反映了周围环境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需要用到不同的数学知识来解决。通过解答应用题,促使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同实际生活和一些简单的科学技术知识联系起来,进而使学生既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又初步培养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品质等。
关键词:应用题;解题能力;数学教育
应用题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失的内容小学,解答应用题更是大多数小学生头痛的事。如何能使学生得心应手的解答应用题更使大多数老师不断思考的问题。下面就如何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方面我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学会审题
要学会审题,必须让学生认真仔细地读题。初读,让学生了解题的大意。再细读,搞清题目所叙述事物的发展过程及结果。最后精读。弄清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当然这还不够,还应该要求学生在读题的时候有良好的标识习惯,标出关键性的字,词或句,从而更加明确题目中有那些已知条件,有那些问题,并挖掘出隐含条件是哪些。
二、学会分析数量间的关系
要学会分析数量关系,首先脑海里得储存大量的基本数量关系式。当然这得靠学生平时的日积月累,比如在每节进入新课前,教师有意识指导练习分析基本关系式做起。如在教学有关乘法的应用题之前,得让学生知道因数×因数=积;在上有关除法的应用题之前得让学生知道,被除数÷除数=商;在上有关单价、数量、总价的应用题之前,首先让学生要练熟:单价=总价÷数量;数量=总价÷单价;总价=单价×数量。在教学有关铺地的那类反比例应用题之前必须让学生明确:每块砖的面积×所用块数=总面积。
其次,要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还得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习离不开思考,离不开质疑。思考不但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必须提醒学生拿到应用题,读题后,首先思考条件与条件之间的关系,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从问题出发思考或从条件出发思考,或从题中的关键字,词或句子出发分析数量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当然,复杂的应用题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媒体展示数形结合使隐含的条件明朗化。还可以用学具演示或看网络动画呈现。使问题简单化。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画线段图,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通过以上方法最终使学生能写出解答这道题的等量关系,并能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正确的算式,再进行细致准确的计算。否则,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三、掌握特点,归类练习
当然在每次学完例题时,都要留心掌握这类例题的特点。看它属于典型的那类应用题。如:①归一问题,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所用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②归总问题,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所用数量关系:1份数量×份数=总量;③和差问题,已知两个数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数量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和差问题,所用数量关系:大数=(和+差)÷2,小数=(和-差)÷2;④和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和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和倍问题。所用数量关系:总和÷(几倍+1)=较小的数;⑤差倍问题,已知两个数的差及大数是小数的几倍(或小数是大数的几分之几),要求这两个数各是多少,这类应用题叫做差倍问题。所用数量关系:两个数的差÷(几倍-1)=较小的数;⑥相遇问题,两个运动的物体同时由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相遇。这类应用题叫做相遇问题,所用数量关系:相遇时间=总路程÷(甲速+乙速);⑦植树问题,按相等的距离植树,在距离、棵距、棵数这三个量之间,已知其中的两个量,要求第三个量,这类应用题叫做植树问题。线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1;环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方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4;三角形植树棵数=距离÷棵距-3;面积植树棵数=面积÷(棵距×行距)等。当然为了更好的掌握同类题型,可以仿照编一些类似的短小精悍的小应用题反复练习,达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总之只有在掌握特点的情况下进行归类练习,才能够更加熟练的解答相关问题的应用题。
四、走近生活,进行尝试
因为小学阶段学生以感性直观认知为主,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直观教具的使用,还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学习的实际操作的活动中去,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获取全面的知识。如在六年级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时,可创设让学生亲身体验按比例给同学分分任务的情景,来感知按比例分配就是把总任务按人头平均分了,人多分的任务多,人少分的任务少。学生一下就会明白,要先算一份的量,再算几份的量。再着比如要推导圆柱体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必须先让学生把圆柱体切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再通过观察找出,拼成的长方体底面就是原来圆柱体的底面,拼成的长方体的高就是原来圆柱体的高。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底面积×高。
总之,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的方法是来自多方面的,只有在具备良好的计算习惯和精准的计算能力的情况下,不断探索,善于总结,并掌握典型应用题特点,在做题时选择适当的策略,这样长期有效的训练才有可能使学生解答应用题能力逐步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