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语习得研究对日语助词教学的启示

2017-12-20 16:00袁琳艳
文教资料 2017年25期
关键词:二语习得启示

袁琳艳

摘 要: 二语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二语习得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教学实践的发展。通过比较日语二语习得研究在国内及日本本土的现状,可直观了解目前日语二語习得的成果及不足,对日语助词教学有所启示。

关键词: 二语习得 日语助词教学 启示

一、二语习得研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二语习得研究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兴起源于外语教育教学的需要,近年来很多人不满足于单纯掌握母语,因此语言教学和研究的焦点慢慢转移到研究获得二语的规律和过程上。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二语习得研究大概形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目前对外语教学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理论:(1)输入理论,输入理论指学习者在所处环境中接收到的语言信息。所谓“习得”是一个能够猜测并且推导出被输入语言信息的过程,此时与学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相比,被教授和被输入的信息自然要难一些。按照这一说法,我们在学习语言时,根据学习者的具体实际情况,难度要适中,过难或者过易都会严重降低语言学习效率。(2)吸收理论,所谓“吸收”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学习后,最终将他人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要灵活运用语言素材,就必须转化为自己长期记忆的一部分,这就要对这些语言素材进行处理、巩固、运用及加强等。因此,要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思考怎样输入、采取何种方式输入这些关键问题。(3)输出理论,与输入理论相反,输出理论要求学习者将自己知道的和学到的语言及知识点通过互动表达出来,从而与他人交流,连接“输入”与“输出”两者的纽带正是课堂上的互动。(4)内在习得大纲理论,“内在习得大纲”是任何一位学习者都具备的,要想完全掌握一门语言,需要逐步学习、逐步积累,因此,阶段性发展是它的显著特点。在发展阶段中,“中介语”可以帮助学习者逐步习得语言,作用非常关键。每个学习者都有自身的特点,习得规律与进展各不一样,采取的学习方式各有千秋,在“输入”上加大量和提高质量,学习过程中调动积极性、增强主观能动性,不过无论如何也不能打破语言的习得规律,只能加快自身学习语言的进度而已。

根据语言学习的途径,二语习得可分为“自然习得”与“课堂学习”两种途径。“课堂学习”是很多学习者的主要学习途径,也是效率比较高的途径,对学习者非常重要。因此,认真研究二语习得与语言教学的关系,不仅可以直接启发语言教学,还间接地具有潜在的影响力,这些都体现在针对输入、吸收理论、课堂互动和错误的作用及“自然顺序假设”等方面的研究上。二语习得的研究是一项复杂且影响较大的研究,从抽象的课程设计到现实的课堂微观技巧,覆盖面大,涉及各级各类的决策,因此,教师要不断更新知识储备,及时引入新的概念并应用于教学中,以应对日新月异的教学要求。

二、国内及日本本土日语二语习得研究现状

以欧美语言,特别是英语语言学习者为对象的习得研究经过50多年的蓬勃发展,无论从理论体系的构建,还是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研究内容的深度广度上都取得丰硕的成果。与之相比,日语语习得研究成果稍显薄弱。

为了反映近10年来我国日语教学研究发展的现状,张佩霞(2013)对刊登在《日语学习与研究》杂志上2000年—2011年间所有涉及日语教学和二语习得的论文进行考察。结果显示二语习得类论文共38篇,占总数的16%。而且从内容方面来看,仍然缺乏非专业日语和二语习得类论文现状研究内容。张认为中国非专业日语学习者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有着较大的教学需求,缺乏这方面的综述论文,可能与教师重专业、轻非专业及传统上将专业和非专业割裂考虑有关,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语言技能教学中专业与非专业区分的淡化,非专业日语教学势必会成为日语教学的主要构成部分,有关其教学研究,将逐渐显现其重要性。另外,新兴的日语二语习得学科在我国的开展情况亟待学者们摸底。

日本方面,毛文伟(2013)根据具体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的不同,将二语习得研究细分为理论研究、学习者产出研究、语言能力研究及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二语习得理论研究重点探讨有关第二语言获得过程的理论、方法、假说等,如水野晴光等。学习者产出研究通过分析学习者的产出,包括文字和音声,考察第二语言的习得情况。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可以进一步分为语言对比研究如中岛悦子等、学习者失误研究如赵南星等和中介语研究如大石久实子等。学习者能力研究着重于运用各种测试方法,观察学习者语言能力和语用能力的发展状况如福冈昌子等。学习者内部因素研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学习策略研究和学习意愿研究。前者主要关注学习者对学习策略的运用和学习模式的形成、演变如馆冈洋子等。后者则主要考察学习意愿的形成、演变及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如守谷智美等。毛曾对《日本语教育》中发表的二语习得相关论文做过统计分析,他指出,日语二语习得研究的发展历程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之前,二语习得类论文很少,日语本体研究与教学研究占主导。七十年代以后,以推广日语教育为契机,二语习得类论文不断增加,但长期停留在语言对比研究及学习者语言错误分析阶段。在日本,直到九十年代后,中介语理论才得到普遍认可与应用,各领域的二语习得研究逐渐加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日本的二语习得研究虽然起步并不算晚,但与欧美的二语习得研究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欧美语言学界非常注重研究的理论背景与方法论,日本语言学界的普遍做法是针对某一具体语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与细致探讨。日语二语习得研究受以往理念的影响,注重个案考察,缺少理论类研究,因此,日语二语习得研究发展较慢。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国内的日语习得研究空白比较大,仅从日语权威学术杂志《日语学习与研究》中没有设置二语习得栏目可窥一斑。另外,观察国内日语习得相关研究可以发现,语言对比分析与学习者错误研究较多,学习特征与发展规律研究较少;错误分析中罗列错误现象较多,深入细致分析较少;举例时大多摘录于教学中学习者的病句错词,缺乏代表性。

三、二语习得研究对日语助词教学的启示

日语属于黏着语系,这一点与汉语不同。粘着语可以通过粘着在词语之后的助词实现其语法关系或语法意义,这是它的一个主要特征。因此,日语中格助词种类特别多,一个格助词往往有多种用法,一个相似的意思又可以由多个格助词表示。对于我国学习者来说,相比其他内容,要掌握好格助词用法有很大难度,导致学习过程中在使用日语助词时,出现的错误多。正因如此,很多人将格助词的学习列为日语教学上的重点和难点。二语习得理论视域下,在具体的教学中可做如下尝试:endprint

1.在助词教学过程中,要提供足够多的语言材料,使学生接收到大量的输入信息,引導学习者找出日语和其他语言的联系,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格助词的用法,对于中国学习者来说,找出汉语和日语的联系非常重要。如何才能找出二者的联系呢?这需要增加输入量、提高输入质量,或者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课后要提供同步的练习,促进学习者通过处理、巩固、运用、加强等过程,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长期记忆,最终灵活运用。另外,通过比较,包括中日语言比较、已经掌握的和新学到的日与知识的比较等方法,减少格助词的使用偏误,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符合学习者的实际情况。

2.在助词指导的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把握住学习者容易产生混淆的地方,然后利用学习者母语的优势,通过开展中日两者之间的比较使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日语助词。通常基础日语教学普遍运用的教学方法包括翻译法、直接法和交际法。每个教学方法都有优点,例如翻译法注重语法学习和阅读、翻译能力的培养;直接法以口语模仿为主,口头表达和语法记忆相结合;交际法强调教学中的互动性,最大限度地保证学生的练习量。相对的,它们都有各自的不足,例如翻译法由于过分传授语言知识,忽略语言运用技能的培养;交际法可能会打乱原有教材的语法系统,教学过程难以控制,教学效果较难评估。因此,在实际基础日语教学中,教师不能采取单一的教学方式,要边实践边总结,更好地增强教学效果,即不仅要吸取他人的经验指导教学,还要结合学习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而调整和更新原来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3.具体到课堂教学中,为了更有利于提高语言技能,语言的规则和规范化使用都要加以重视,最好进行相关的训练,这样才能不影响日语式的思维或者能力的培养。以此为目标,教师要有效引导学生,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重视语言的规则和使用规范化的语言。针对初学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口头表达训练要增强;(2)要进行助词的应用练习,最好是结合每课书出现的助词和新的知识点;(3)着力训练学生对助词词义的理解与掌握,可以通过类比或者比较的方式给出短语搭配,也可以通过造句的学习方式;(4)对学习者进行小测验,可以通过翻译的方式。

四、结语

二语习得研究蓬勃发展,对外语教学的革新起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日语专业学习者自不必说,非专业日语学习者相关研究仍显薄弱,急需来自各方学者的专业视点,笔者将继续跟进相关研究,以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佩霞,吴宇驰.近10年国内日语教学研究的现状考察[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3(10).

[2]毛文伟.日本的日语二语习得研究50年:回顾与展望——以『日本語教育』学刊为例[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3(7).

[3]时春慧,刘玉琴.日语二语习得研究与学习者语料库[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15).

[4]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北京: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二语习得启示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二语习得的关键期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