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与俄罗斯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可行性分析

2017-12-20 22:46车艳竹
文教资料 2017年25期
关键词:文化融合可行性

车艳竹

摘 要: 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及生活理念的转变,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产业将会步入发展快车道。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发展乡村旅游势在必行。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黑龙江省应充分利用境内俄罗斯民俗文化,加强乡村旅游与俄罗斯民俗的融合发展,这将是黑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突破口,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 黑龙江乡村旅游 俄罗斯民俗 文化融合 可行性

俄罗斯民俗旅游资源可以提升乡村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除了体验价值外,还可以使黑龙江乡村旅游业更具有特色和不可替代价值,为黑龙江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一、必要性

一是兴村富农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黑龙江省(特别是黑龙江中上游地区)的农村,传统经济仍以农业生产为主,具有农业经济靠天吃饭的弊端。主要的经济作物为大豆和玉米,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的影响,该地区农作物一年只能收一季,产值不高,效益一般。农民一年当中赋闲时间过长,这期间无经济收入,精神生活匮乏,孤独感强。在这种背景下,黑龙江省的农村可以通过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带动产业转型,增加农民收入,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幸福指数,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助力。

二是弘扬和保护俄罗斯族民俗文化的需要。

乡村旅游是民俗文化的载体。俄罗斯民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目前传播渠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通过与俄罗斯人民在旅游、文化等各领域的互相接触过程中完成,但这具有不可控制性,不是我们讨论的重点。一个是依托中国境内的俄罗斯族进行俄罗斯民俗文化的弘扬和传播,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应加以科学引导和规划。俄罗斯族在中国出现极晚,人口数量较少,黑龙江省北部是俄羅斯族在全国的主要分布地区之一。在黑龙江省整体保存着传统的俄罗斯民族的原生形态,还保留着自然环境的原始面貌,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双重原生形态的良好组合。民俗文化越加以利用越活跃,俄罗斯民族文化特点显著,应该说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垄断性。但目前基本上没有展示和整理,这不利于境内俄罗斯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亦不利于国际民族文化交流。通过旅游业,我们就可以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整理、保护和利用。

三是实现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产业规划和应对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黑龙江省旅游局出台了《全省推进新农村旅游工作指导意见》,对全省1600余个乡村旅游点进行科学规划,计划在“十三五”期间,要培育出10个乡村旅游重点示范市县区、20个重点乡(镇)、100个重点旅游名村和1000乡村旅游示范户。形成农家乐、乡村度假村、特色产业园、民族民俗体验村、现代农业生态园等多类型的产品体系。但目前来看,黑龙江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面对全国如火如荼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压力,出现了发展瓶颈,那就是省内、国内乡村旅游产品严重雷同,这很容易让游客产生视觉疲劳、体验疲劳等情绪。这种情况下,笔者认为今后黑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路应该是立足我省的资源优势,将境内俄罗斯民俗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这将成为应对激烈市场竞争,走出发展瓶颈的一个突破口。

四是完善乡村旅游与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理论的需要。

在全国存在乡村旅游与民族风俗融合发展的例子,但是乡村旅游与俄罗斯民俗的融合发展还未曾有学者深入研究。这将是黑龙江省发展乡村旅游的新思路,也将是完善乡村旅游理论研究的一大举措。

二、可行性

黑龙江省的农村地理位置较优越,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能够满足发展乡村旅游的需要。另外,该地区俄罗斯民俗资源较集中,这都为发展乡村旅游和俄罗斯民俗融合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可行性。

(一)交通便利,旅游需求明显。

黑龙江与俄罗斯边境线长2981公里,与俄罗斯5个州、区接壤,共有国家一类口岸25个,其中边境口岸15个。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区位优势十分显著,水路、公路、铁路等交通线路较完善。借助多层次、高密度的旅游交通网,使该旅游区的可进入性较强。

从古至今,两国人民交往甚密,彼此文化相亲,互相信任,民俗融合现象很明显,形成了独特的俄罗斯旅游风情体验带。全国各地的游客来到黑龙江,可以不出国门,即可体会到浓浓的俄罗斯风情,感受到中俄两种不同文化的碰撞及融合,节省经济成本的同时,也给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化体验和感受。这里也是对国人(特别是中国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开阔国际视野的一大平台。

(二)乡村旅游资源吸引力强。

黑龙江省的空气环境在全国首屈一指,农村的空气洁净,食品和饮用水无污染,自给自足的田间经济是本区域最典型的特色。黑龙江乡村旅游处于旅游生命周期的初级阶段,游客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到原生态的乡村旅游资源,村民友善,能接触到最古朴的乡村文化,能感受到农民生活的本真、恬淡、慢节奏,体验农家人的乐趣,这正是城市人所向往的生活状态。

沿黑龙江的乡村,有山有水,景色宜人,可以户外烧烤,亦可以游泳垂钓。不仅景色秀美,还有东北地方的特色,如东北的大锅炖,小鸡炖山蘑、黏豆包等。这里的冬天,夜晚来得相对较晚,若游客玩累了,则可以选择在本地的家庭旅馆,体验这里的“原始乡村印象”,睡热乎乎的火炕,听清早的鸡鸣,会让体验者感受到家的温暖。说到农村的交通工具,有马车、牛车、拖拉机、爬犁等,游客可以骑着马儿走在乡野小路上,冬天亦可乘坐马拉爬犁等,充满了新奇与刺激。乡村旅游纪念品更是经济实惠,绿色环保,笨鸡蛋、大碴子、玉米面等,虽无城市旅游纪念品的精美包装,但安全、放心,需求很大。乡村旅游的本质就是体验。节假日,城市周边的游客前往乡村进行旅游,既是一种放松,又是对孩子进行劳动教育的好机会。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依托良好的自然山水、乡村风貌和生态农业,对游客产生了集休闲、观光、教育、娱乐于一体的吸引力,若能再巧妙地融入俄罗斯民俗风情,则势必会进一步增强其吸引力。endprint

(三)境内俄罗斯民俗资源丰富。

在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中叶,黑龙江中上游有先后有6万—8万俄罗斯移民入驻此地区。虽然后来大部分迁回了俄罗斯,但是仍有数以千计的俄侨永远定居下来了,其中大部分是俄罗斯妇女,她们与中国男性结成混合家庭。但当中国政府对这部分人员统计国籍时,基于当时中俄关系紧张,所以大部分俄侨在登记民族时并没有真实填写俄罗斯族,而大部分写的是汉族和满族。经过大半个世纪的繁衍生息,她们的后代如今已遍布黑龙江中上游边区各市镇村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生活印记,成了地区经济开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例如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镇外四道沟村,其地处黑龙江畔,仅与俄罗斯一江之隔,该村现有73户,308人。在村中有俄罗斯血统的村民有108人,占总户数的35.7%。在该村处处能够感受到俄侨及其后代生存的气息,这就为该村旅游和俄罗斯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提供了基础。

(四)乡村旅游资源与俄罗斯民俗旅游资源具有完美融合的条件。

黑龙江省与俄罗斯接壤,有眾多边境口岸,这为周边乡村发展俄罗斯民俗旅游业提供了地缘优势。另外,漠河至嘉荫沿江地带250个村镇中的俄裔大致有1万人左右。他们及其子孙身上有着浓厚的俄罗斯民俗烙印,他们大部分生活在农村,和汉族人杂居在一起,民俗文化融合现象很明显。现在黑龙江省的一些乡村正在进行旅游与俄罗斯民俗融合发展的尝试,如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区管辖的外四道沟村,乘着国家建设新农村的东风,立足村子的发展历史,正在尝试打造“俄罗斯民俗村”。具体做法有:首先利用新农村建设项目,对全村房屋进行了改造,统一换成了绿色瓦盖,房屋墙体颜色农民可自主选择,墙壁上绘制了反映俄罗斯不同时期民俗风情的油画,从而增强了游客对“特色乡村印象”的吸引力。其次,村子的街道全部使用俄语名称,在该村有“萨沙大街”、“喀秋莎大街”等。该村还建立了东正教堂、俄罗斯面包厂,这些建筑全部采用俄罗斯传统建筑风格,在该村营造了浓郁的俄罗斯风情。但以上举措均属尝试阶段,还不成熟,未成体系,有进一步挖掘和利用的空间。

借助俄罗斯特色民族文化资源,创建独具魅力的黑龙江乡村旅游,对黑龙江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从黑龙江省乡村旅游发展的情况来看,与俄罗斯民俗文化融合发展具有可行性,前景广阔。符合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和环境及文化保护的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力举措。

参考文献:

[1]孙磊.黑河乡村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11.(4):44-48.

[2]黑龙江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黑龙江调查队.黑龙江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

[3]刘筏筏.论民族地区旅游发展与民族文化保护——社区居民参与的视角[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8(2):26-29.

[4]宋瑛.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8(9):79-83.

[5]左晓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新出路——社会学的分析思路及解决方案[J].广东社会科学,2010(5):158-165.

[6]王佼佼.发展乡村旅游的若干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2):13-15.

课题项目:黑河学院2015年项目“黑龙江省乡村旅游产业与俄罗斯民俗文化融合发展研究——以黑龙江中上游为例”(编号RWY201509)。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融合可行性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珠澳两地高校文化情感融合研究
知识型新移民文化融合的内容及途径分析
基于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学模式探讨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PPP物有所值论证(VFM)的可行性思考
自由选择医保可行性多大?
HDL-C,LDL-C,CK-MB和RBP使用朗道质控品作为室内质控品的可行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