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核心素养探微

2017-12-20 11:21陆瑜
文教资料 2017年25期
关键词:提升途径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陆瑜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兴起,它的界定及运用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们激烈的讨论。我国的一些重要学术会议上,“核心素养”这一概念被不断提及。由核心素养聚焦到语文核心素养,本文梳理介绍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了概念界定,探究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及提升途径,以期给语文课程教学的变革带来一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核心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 特征 提升途径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这一新的概念不断被提及。简而言之,核心素养的本质直指教育的根本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因此,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势必成为我国未来课程改革的灵魂。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的目标和课程理念在顺应趋势发生相应的改变。纵观语文教育取向的沿革,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文革”前夕,目标为加强双基(基础知识教学、基本技能训练);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90年代,目标为加强双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重视非智力因素培养,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2000年至2010年,目标为确立三维目标;2010年至今,目标变化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显而易见,当今的教育已步入核心素养时代。

1.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1.1核心素养概念。

核心素养这一概念的研究讨论,最早见于《核心素养促进成功的生活和健全的社会》,研究报告将学生能力素养的讨论直接指向核心素养,且构建了一个涉及人与工具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三个方面的核心素质框架。

由国外涉及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我国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新的道路。在如今的理论构建阶段中,我国有一大批学者对此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于黔勋教授认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关键、必要的共同素养。

1.2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要义。

核心素养是深化基础课程改革的基础,指导并引领各基础学科课程教学,彰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服务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真正做到将“教学”二字升华为“教育”。肩负着教育发展重任的语文学科,其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拉开序幕。

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各学科学习都来源于生活也回归生活,语文学科也不例外。它更源源不断地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养料。因此,笔者将语文核心素养定义为:将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和健全人格作为理念;以增强学生倾听、阅读、书写、交流沟通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

语文核心素养的确立,为语文教育开辟了新的领域,明确了新的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2.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

2.1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

语文学科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怀、健全的人格,这是语文学科教育的培养目标,也是学生必备的语文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之一是综合性,是指语文学科培养出来的人具有综合的素质,具备个体优秀特征。

语文综合素养也具有实践性,它要求我们身体力行,从内而外真正做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及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人的个体发展符合社会整体发展的趋势。

2.2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

语文核心素养具有工具性。工具性是指事物本身具有的能够被用来达到某种目的或实现某种功能的特性,语文核心素养的工具属性要求学生能够实现学习知识的内化与迁移。

人文性是指在特定社会文化中成长起来的人对有关事物、环境的主观能动性反应的特性。在語文课程中,优美的散文如《多年父子成兄弟》《我的母亲》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怀,增加学生对父子、母子亲情的认识;小说如《祝福》能够使学生采用正确的态度认知历史,正确认识旧社会对妇女的残害。这一篇篇课文中蕴含的适合学生认知、思考和探究的内容,就是语文教育最终要培养的内容。

3.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途径

3.1确立课程意识,开发课程体系。

“永远需要教学研究,因为教学永远需要改革”。于黔勋教授曾多次、郑重地如是宣告过。我国的教育已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转变成“技能型人才”,现在已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旨在培养具有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技术型人才。

语文,覆盖面极广,上至天文星象,下知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以它独特的魅力有别于其他学科。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实践是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培养“语用能力”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进行情感体验,接受熏陶感染,使思维能力、审美情趣及文化素养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

确立语文核心素养,回归语文课本身,是让学生体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正确途径。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课程教学更倾向于跨越学科、拓宽领域、整体推进的学习,推进知识间相互融合。因此,逐步实现课程结构的开放性与多元性是课程改革的一个必然趋势。在语文课程的设计中,就内容而言,不仅要选取古今中外的优秀名家名篇,更要结合不同领域、不同思维,为学生搭建思考积累的平台,并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驱动力。

此外,探索跨学科的、校际间的语文多元课程形式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注重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其在核心素养培育的大时代背景下发挥应有的作用。

总之,在课程方面,要打破传统的考试中心论的思想,跳出应试教育的桎梏,优化教学结构,加强资源的开发,真正做到课内外与校内外相联结,构建多元课程体系,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endprint

3.2语文的关键词是“有趣”。

茶余饭后,女人之间永恒的话题是“衣饰、发型、妆容”。同事中有一位段老师,发型考究,打扮时尚,光彩夺目,她经常被称为“像英语老师的语文老师”。“时尚、夺目、美丽”是英语老师的标签。那么语文老师的标签是什么呢?

有同行曾在一个学术沙龙中分享了一个小故事,我印象颇深。她说,在普遍学生的印象中,语文老师的固有形象是“穿着黑衣服的、古板的、无趣的、严肃的中年妇女”。“无趣、呆板、过时”是语文老师的标签。从什么时候起,包括我们自己都接受并认同了语文教师这一固化的形象,甚至潜移默化中不断地把这一模板往身上套牢。然而回头想想,我们人生中第一堂语文课,接触感受到文字的奇妙感,不应该是一种快乐的体验,一种美的享受吗?

纪伯伦有一句名言:“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怎么出发。”语文的关键词应该是“有趣”。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中职语文教学?语文老师要不断思考:“核心素养”时代下,语文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教?如何理解核心素养对语文教学的指导、引领和辐射作用?如何发掘语文学科的本质魅力?如何发挥语文学科的独特育人功能?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回顾语文课堂,我只能想起学生睡眼惺忪的神情,掩盖在书本下的哈欠,以及学生在空间发布的“今天一大早是语文课,又可以补觉了!”的QQ动态……甚至我还能回想起考试前夕复习写作,我犹豫片刻添加的那句“应试作文的技巧”限定词的无奈。诚然,我们确实是出发得太久,已然迷失了最初前行的方向。

中职语文教学归根结底还是姓“语”。我们必须立足语文本身,以“语言”为核心,源于文本,讲求方法,推动学生深入文本,积极思维,穿梭于学生与文本之间,左右逢源。语文,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座城。在这个精神的城堡里,有童话的真,诗歌的纯,散文的澄明,还有戏剧的爆发力……语文课,更应该是有趣的,我们引领学生领略古代诗词歌赋的奇绝壮美,欣赏外国作品的异域风情,感受五四以来中国文体的演进。在时间的向度里,语文这座城和走进它的我们走成了中国文化的洋洋大观,即便人生荼蘼,我们也能保持静美的风度。

3.3拒绝闭门造车。

回顾短短几载教学生涯,羞愧于自身存在一些“短板”,我的教案中存在教学缺乏主线、呈碎片化的问题。甚至曾几次步入歧途,挖空心思地思考怎样在教学活动中尽可能地添加一系列华而不实、花里胡哨实则根本无效的师生互动,美其名曰:充分体现信息化手段与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

正所谓“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闭门造车是不可取的。教研活动、学术讨论、讲座培训都是一场场热闹非凡的头脑风暴,是一段段语文教师的成长历程。专家们高屋建瓴的授課,同行间异彩纷呈的讨论最终让我们明白:语文就是语文,不是一盘大杂烩。对于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同行曾这样感叹:“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就像是戴着镣铐跳舞。”也许从此刻起,我们都发现了镣铐的存在,并努力把它脱下。语文课改之路任重而道远,在艰难前行的路上,我们,正在一步一步坚定地探索。

4.结语

语文是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缩影,是五千年古老文明的一种积淀,凝聚着国人的审美情趣,为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语文课程,就是要引领学生讲字正腔圆的中国话,习端正工整的中国字,读文采飞扬的中国书,写洋洋洒洒的中国文,做顶天立地的中国人。

教育的本质即育人。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无论多媒体信息如何冲击,语文课程教育应该始终坚持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健康的审美情趣及必备的传统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赵莹莹.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11).

[2]徐林祥.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语用热”再认识[J].全球教育展望,2016(8).

[3]章亚琴.培养核心素养提升语文能力[J].语文教学通讯,2017(9).

[4]刘飞.语文核心素养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科教育,2016(33).

[5]顾之川.论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学语文教学,2016(3).endprint

猜你喜欢
提升途径语文核心素养核心素养
基于期待视域理论确定诗歌教学内容的研究
探究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现状及提升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