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倪
摘 要:从事高职中外合作项目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教育管理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一些现实困难, 克服困难的关键在于加强合作项目中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整合中外师资和教学资源。以项目中英语师资整合为例,通过尝试建立“整合——建构”模式,能够有效利用中外英语师资,最大限度地发挥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优势。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整合——构建;英语师资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国务院于2003年3月颁布《中外合作办学条例》以来,高校中外合作办学的层次和水平逐步向纵深发展。国外的著名大学和一些大学的著名专业与我国高校进行了交流合作。外国合作者的资金投入力度逐渐加强,合作办学的规模继续增加。中外合作办学涉及的地域范围继续扩大,西部地区的很多高校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中外合作办学。继本科院校之后,高职院校也纷纷创办各类中外合作教学班,合作办学对高职院校的教学多样性起到了较大推动作用,有力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现实困境
一些从事高职中外合作项目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和教育管理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着一些现实困难:
(一)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太弱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一般会对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相對比较高的要求,但由于在高职这一层次,学生录取分数比较低,作为主课的英语成绩往往不高,整体英语水平偏低,语言基础差异很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标更是有着较大的差异。
(二)教学资源选择有限
高职高专层次教材选用本来就困难,由于学生各项语言技能掌握不够,同时又在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下就使用原版教材,也开始接受全英文的外教专业课的讲授,相当一部分学生反映在外教课堂上听天书。如果教材和教师使用不当就会极大地影响到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
(三)软硬件的投入与师资水平有限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般对中方合作院校在教学环境、条件、师资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国内高职院校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教学软硬件的投入等方面相对较弱,两者间往往难以完全匹配,因此相互包容、谅解、磨合,强有力的及时沟通十分重要。
(四)中外教师师资整合能力有待提高
中外教师合作方面,中方师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需进一步与外方教师在教学方式、进度和教学材料等方面融合。在教学实施中往往中方承担了英语教学和管理,外方又负责了学生的语言水平考核,使得教考分离,对教学自主权有较大影响,不可避免地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压力倍增。
三、中外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差异及原因分析
在现有条件下,要克服上述四个方面的困难关键在于加强合作项目中的师资队伍建设,有效整合中外师资和教学资源。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研究中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哪些差异甚至是矛盾,原因何在?以下从三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剖析。
(一)教师的教育理念
在教学行为的各个阶段,教学理念对课程、教师和学生等教学因素的认知以及采取何种教学手段都会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大多数中国教师还是认为重视知识和道德传授无疑是教师的首要职责,教学是以知识和道德为中心的;教师是教学的权威,教学过程以教师为中心,培养出的人才缺乏个性与创造性。外籍教师由于国情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在教育理念方面也与中国教师完全不同,国外教育特别发达国家重视学习者的选择和参与,以皮亚杰“认知发生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为基础。
(二)教师的文化素质和个人素质
中外教师接受不同的教育,受不同的文化影响,文化素质和个人素质也完全不同。总体来说,中方教师知识结构以学校开设课程学习内容为主,少有自己自主选择,是由自己的兴趣主动建构到自己的心智中的;学习方式也是被动地摄入,缺乏主动地自主建构,学习到的知识也只是为应对考试,对形成能力帮助不大,知识与能力往往脱节。外籍教师成长于多元文化环境,教师培养制度也不同,文化素质与个人素质与中方教师完全不同。多元文化环境造就了教师尊重各民族平等,尊重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精神气质。
(三)教学方法
方法是教学理念的直接反映。以英语教学为例,中方教师的教学方法受制于语言知识和技能目标的达成,只要能让学生最有效地掌握大纲要求的语言知识,形成一定的交际技能,考出好的成绩,就是好的方法。外方教师把自己当做一名促进者而不是领导,更不是权威,他们通常使用交际法,课堂上基本不讲授枯燥的语言知识和进行机械操练。
但是,我们应该同时看到,他们各有所长,各自在语言综合能力的培养方面有所擅长和侧重。中外教师有效的合作教学可以发挥各自的长项:外教是学生提高听说能力,了解西方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的重要来源。他们教学方法灵活,营造的课堂气氛平等活跃,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有着积极作用。而中国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难易度把握较好,教学更加系统,在讲授语法、分析句子结构时学生更容易接受,也能够全面、深入地分析课文内容和篇章结构。
四、基于“整合——建构”模式的中外英语师资的有效整合
整合一词起初指的是学习方法的使用,表示学习方法是混合式或结合式,即互相整合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整合”也有定义为“系统内各要素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从而使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能够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对于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具有特殊要求的中外合作办学大学英语教学来说,整合资源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尤为重要。在继承现有教学模式的优秀成分基础上,可以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改进原有的以讲授为主的单一课堂模式。
建构主义,称作构造论结构主义,是认知科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分支,由瑞士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其核心思想是“学生中心观”,即:“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可以说,在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之后,建构主义理论进一步深化了学习理论。因此基于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更突出的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仅仅作为“领路人”,帮助学生有意识地主动学习,帮助学生主动地建构学习环境获得学习体验与反馈。endprint
根据上文所述的理论依据,本文将所提出的“整合——建构”立体教学模式定义为:整合中外教师资源,建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体系。在中外合作办学英语课程教学中,首先明确中方和外方教师资源的各自特征,进而充分利用各自的教学特点,依照中外教师的各自优势,采用有效的教师资源整合,从而获得具体的教学步骤,同时强调在中外教师资源的整合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目的。我们把整个过程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
在班级英语教学过程中,配备有中方教师一名和外方教师一名,根据整合教师资源建构立体英语教学模式,以实现最大化的整合效果,达到语言教学目标。在语言教学层面:要求中方教师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灵活掌控课堂,对于能力教育的语言应试部分有着清晰的了解。外方教师应具有较强的语言掌握和运用能力,知识结构全面,对于能力教育的语言使用部分有着熟练的掌握。在双方沟通合作层面,要求中方教师最好曾赴合作院校学习培训,有一定的国外生活学习背景或较多的接触外国人的经历;对于外方教师,要求其有一定的中国生活经历,能够较为熟悉和理解中国文化,与中方教师无沟通交流障碍。
(二)教师的整合熟悉阶段
根据整合教师资源建构立体英语教学模式。双方教师首先须进行有效的教师“整合”,即双方选定教师在正式授课前,进行为期一周的相互了解、沟通学习,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继续此项工作。具体做法是:双方教师定期进行固定时间的英语沟通和交流,其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解释。定期进行相互听课活动,安排中方教师进行大学英语授课,外方教师听课并反馈,外方教师讲授英语口语类课程,中方教师听课并反馈。这样双方更加明确各自的授课方式,了解对方的授课习惯,授课方法,真正达到取长补短,整合教师资源。
在充分的了解沟通之后,形成由中方教师负责的中外英语教学小组,明确各自的教学任务:中方教师侧重于语言能力的读写教学,外方教师主要偏重语言能力的听说教学,同时,双方均应注意在语言教学过程中的中西方文化对比与碰撞。此外,中方教师还应负责教学效果的反馈与学生学习情况的交流。
(三)教学材料的选择阶段
语言教学材料的选择十分重要,在这一层面双方各具特色:中方英语教师大多采用课本教材讲解式教学,备课内容具体详实,教学进程连贯系统,学生课后可以根据教材和听课笔记进行复习和预习。反之,外方教师大多没有选用中国编写的英语教材,而多是自己编写讲义或者影印西方出版资料,此类材料灵活多变,新颖丰富,多受学生喜欢,但其系统性和条理性严重不足。虽有利于创建活拨生动的语言学习环境,却无法达到知识系统掌握的目标。
在整合建构英语立体教学模式要求下,为同时实现系统化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情景化语言使用技能,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按照语言情景模块化编写的以西方语言材料为主要内容的系统性语言学习教材。该教材须涵盖语言能力的听、说、读、写全部要求,注重学习者通过练习进行知识的积累,重视语言学习的情景设立,以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组织内容,配有相关的音频、视频资料以丰富课堂教学,合理发挥双方教师教学能力,取长补短,全面提升。
必须强调的是,在整合建构英语立体教学模式指导下,中外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必须使用同一教材,进行分模块化的系统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整体性,在基础阶段和能力提升阶段保持步调一致。
(四)教学计划的拟定阶段
在教材选定后,双方教师开展对教材的熟悉工作,统一备课,并且分配各自的教学任务,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对于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保留中外教师各自的特色,但始终强调,中方教师偏重知识讲解,外方教师负责语言运用。但必须保证双方有一定的共同授课安排,即在各自的相关模块授课完成后,统一进行合作式共同授课。如:就某一单元的讲授,中方教师进行必要的语法、词汇、阅读教学,完成固定内容的练习后,外方教师完成该单元内容的口语、听力部分教学。建议组织双方教师进行2到3个学时的共同授课:双方教师出现在同一课堂内,由外方教师组织学生对本单元话题进行讨论,中方教师负责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讨论分组,了解各組学生角色的分配以及观点、意见的形成,并撰写发言提纲。此后,外方教师主持学生的课堂发言和论辩并进行点评。课后布置学生以书面方式形成报告,由中方教师评定并反馈给学生。整个共同授课过程中,中方教师还需扮演“解释”的角色,对学生的理解情况进行及时掌握。共同授课过程中,中外教师始终应保持最为密切的沟通。
综上,每一教学单元应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为一定学时的基础课程,由中方教师担任;一定学时的听说课程,由外方教师担任,一定学时的共同授课,由双方教师担任,共计学时。整个学期设计以单元教学方式推进,主体是中外合作课程教学,剩余学时为复习和测试时间。
(五)试行课阶段
为明确教学计划的正确制定和实施,在整合建构英语立体教学模式指导下,双方教师应在学期开始之前进行为期一周的试行课,试行课内容为一个单元的教学,授课对象为中外英语教师和部分学生。通过其反馈来修改和完善教学计划,保证正式教学的有序进行。通过试行课来进一步磨合双方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材料的熟悉和了解,进一步探究在教学计划执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也通过听课者的反馈来判断双方教师的整合效果。
五、中外师资整合对促进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探讨与建议
中外办学模式下英语教学关注的是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而绝不仅仅是简单关注英语语言的知识。英语教学模式的改变伴随着其内核理念的改变,在外在形式上表现为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的改变。这一理念首先体现在英语教学目标的改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取代语言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成为教师教学的唯一目标。中外教师师资整合正是以这一理念为前提,充分体现了这一教学目标。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教师的引导和培养贯穿整个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大学期间英语应用水平尤其是听说水平得到长足的进步。
高职院校中外合作教育项目旨在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与培训,为他们的未来生活与就业作好准备,使他们成为终身学习者,并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唯有充分发挥好师资的作用,建设一支整合有效的中外教师队伍才能达到这样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冯增俊,陈时见.当代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3]光昭.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的现状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2010(11).
[4]郭小林.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与国际通用型人才的培养[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5]杨帆.高职院校中外籍英语教师课堂教学浅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0(11).
[6]侯新民,刘佩佩.中外教师英语课堂教学行为对比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3).
[7]黄玉兰.优化组合中外英语教师资源,提高英语教学质量[J].宜宾学院学报,2005(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