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刚
摘 要:职业教育在精准扶贫中具有独特优势,通过采用招生扶贫、学校培训等方式可以达到精准扶贫目的,但是目前由于政府重视不够、教师能力欠缺等原因,造成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功效没有完全释放。从创新体制机制、改善办学机制、完善环境机制等方面构建一个较为完善的政策驱动机制,是优化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一种有益探索。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政策驱动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一、职业教育精准扶贫方式
(一)招生扶贫
贫困地区之所以贫困首先在于人才的贫困、教育的贫困。职业院校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挥其自身独特优势,因为职业院校在每个地区都有专门的招生工作人员负责招生事宜,这些招生人员可能原来就生活在本地,或者在本地有亲戚和朋友,在长期招生过程中,他们对该地区的学校、教师,甚至学生都已非常熟悉,利用这个优势,职业院校可以摸底该地区的贫困家庭和学生,征询他们的意见,对有意向报考的贫困学生在单招时予以单独划线和单独录取,尽量让每一个贫困学生都能有学上。
(二)学校培训
很多农民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事最简单的农活获取低微的收入,由此长期陷入生活困境。职业院校可以利用自己的人才优势和场地、设备优势等,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定期对贫困农民进行技能培训,让贫困农民熟练地掌握一门技术或技能。因为培训农民对师资力量要求较高,教师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所以职业院校最好是组建一个农民培训师资库,可以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学校要加强现有师资的培养,通过访学、锻炼、深造等方式,强化这部分教师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实践教学能力;二是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从行业和企业引进一批专门人才充实到培训师资库,不断优化师资结构。
(三)专家指导
职业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相关方面的教授专家成立“扶贫技术小组”,直接到贫困户家里实施精准扶贫,培训农民技术和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在此期间要为贫困户建立跟踪服务档案,实行培训教师包干、包时、包对象的“三包”制度,在后期要采取现场指导和电话指导等多元跟踪形式,持续做好扶贫后期服务,让贫困农民无后顾之忧,直至他们完全脱贫。
(四)网络教育
职业院校可以构建网络教育平台,平台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新技术,搭建农民网络学习平台,开发各种技术技能方面的远程培训资源库以及培训微课程。由于农民的文化基础较低,这些课程资源要简单、实用、生动。安排教授专家利用网络平台对贫困农民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贫困农民切实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二、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存在的现实障碍
(一)政府教育资金投入不足
贫困地区一般都地处偏远,交通不便,工业不发达,人均收入低,政府可支配收入少,能投入到教育方面资金的就更少。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匮乏与教育观念落后,导致当地民众在接受新知识、新观念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实践表明,大部分贫困户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根本不具有走出贫困的技术技能,只能依靠自己的体力从事简单的劳动赚取微薄的收入,有的贫困农民甚至连脱贫的意识和勇气都没有,处于心安理得的贫穷状态。
(二)部分培训教师能力欠缺
现在多数职业院校都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招聘人才时重学历轻实践,结果是很多教师都理论知识强实践知识弱。职业教育精准扶贫要求培训教师必须“接地气”,能懂“田间地头”的技术,而不是拿着教材对着农民照本宣科。农民不同于普通大学生,他们文化基础差,大学式的授课方式农民既不喜欢听也听不懂,所以培训教师必须创新培训和教学方式方法,以农民听得懂的语言讲农民需要的知识,而这正是众多培训教师所缺乏的能力。
(三)部分职业院校培训管理混乱
部分职业院校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日常教学和培训的衔接,没有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造成了整个培训管理的混乱,降低了培训的质量。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没有处理好:一是没有形成专门的培训教师队伍,培训任务主要通过临时聘请校内外专业教师完成,这部分教师可能还有大量的教学任务要完成,时间和精力往往不够,培训质量自然不高;二是职业院校培训部门在制定培训计划时没有和日常教学部门进行充分沟通,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一致,因此培训与日常教学在时间、场所安排等方面有冲突的情况时有发生,降低了培训质量。
(四)创新创业教育匮乏
现在的职业教育存在一种普遍现象,就是文化理论课程比重较大,实践技能课程比重太小,职业教育成了“缩小版本科教育”,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尤其是现在很多职业院校没有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课程开设很少,一个普遍的做法就是开设一门就业方面的课程代替,导致学校没有创新创业氛围,也没有创新创业的学术和经验积累,那么自然也不能将这种“知识”和“能力”转移应用于农民(脱贫)培训了。
三、政策驱动机制设计
(一)创新体制机制:职业教育精准扶贫的前提
1.创新管理机制
职业院校负责具体的扶贫工作,包括培训、招生等;政府主要负责给予相关激励政策,投入一定的扶贫资金,监督职业院校的精准扶贫;由第三方独立机构履行评价职能,出具评价报告,政府部门依据评价报告对职业院校扶贫工作作出奖惩决策。
2.创新激励机制
职业院校在精准扶贫过程中要付出人力、时间、资金等成本,如果得不到补偿和认可,自然对精准扶贫的態度趋于冷淡。政府应该制定和创新激励机制,除了在资金上给予扶贫效果好的职业院校补偿,在项目、优惠政策等方面也要适当倾斜,为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提供政策“引擎”。
3.创新校地合作机制
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和贫困地区的交流制度,定期互相选派相关人员挂职和锻炼,熟悉对方的情况,密切双方的关系。在上级政府部门统筹下,可以让职业院校和贫困县(乡、村)形成一对一帮扶关系,为贫困地区量身制定脱贫方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