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晗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肾脏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肾炎的效果观察
李晗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 肾脏内科,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两组患者临床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联合组24 h尿蛋白量(24 h pro)、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及C反应蛋白(CRP)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0.00%,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缬沙坦;阿托伐他汀;慢性肾炎;效果观察
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为慢性肾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尿蛋白、血尿、肾萎缩、肾功能不全和水肿,主要原因与原发于肾小球的免疫介导的炎症相关。该病进展缓慢且病情迁延,患者会出现多种异常变化,预后较差,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和尿毒症的首要原因。目前临床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考虑的独立风险因素为控制尿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常用药物以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ARB)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为主,近年来研究表明[1],他汀类药物联合ARB可起到降低尿蛋白、保护肾脏的效果。本次研究基于以上论述,对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进行了观察,希望能为临床提供借鉴。
2015年3月‐2016年4月,选取本院收治的慢性肾炎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各60例,对照组男女比例为 34∶26,年龄 35~69(50.34±2.66) 岁,病程 1~5 (2.87±0.23)年;联合组男女比例为 35∶25,年龄33~70(50.86±2.54)岁, 病程 1~6 (2.94±0.16)年。两组患者组间基线资料进行独立样本检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和排除标准:①入选患者均符合《慢性肾炎中西医诊疗学》[2]中所述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均为中度肾功能损害,合并有血尿症状;②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前均与我院签署药效研究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标准;③排除肾脏肿瘤、糖尿病肾病、对缬沙坦和他汀类药物过敏、有精神病史或家族精神病史的患者。
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给予低蛋白、低盐饮食,蛋白质摄取量为0.8 g/kg/d,同时给予醋酸泼尼松(许昌奥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232,5 mg/次,一日二次)、青霉素V钾(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3020658,0.236 g/次,一日二次)等常规治疗,并酌情给予环磷酰胺(公主岭市红光制药厂,国药准字H22022406,50 mg/次,病情严重者一日三次,病情缓解者一日一次)。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海南皇隆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508),160 mg/次,一日一次,每日晨起时口服。
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20050),缬沙坦用法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20 mg/次,一日一次,每晚睡前服用。
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后,对24 h尿蛋白量(24 h pro)、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进行测定对比,并持续随访9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以SPSS 19.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联合组24 h pro、Scr、BUN及CRP明显低于对照组,且GF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对照组随访期间均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0%,观察组仅有2例出现肝转氨酶轻微上升,采取保肝治疗后再次随访恢复正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2/6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34,P =0.154)。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对比 (±s)
组别 例数 24 h pro/(g/24 h) Scr/(μmol/L) BUN/(mmol/L) hs-CRP/(mg/L) GFR/(μmol/L)对照组 60 1.60±0.57 201.94±23.06 8.97±1.43 1.62±0.48 69.83±6.27联合组 60 0.85±0.55 173.19±18.51 8.42±1.30 1.07±0.63 82.79±8.21 t值 7.334 7.531 2.204 5.379 9.718 P值 0.000 0.000 0.029 0.000 0.000
慢性肾炎在世界范围内均受到广泛关注,是临床常见的由多种病理类型和病发原因组成的一组肾小球原发性免疫疾病,病情表现多样化,不同病理类型和病期的慢性肾炎临床表现各异,现代血液代谢组学研究表明[3],慢性肾炎不同病理类型主要体现为各自特征性标记物不同,但生物标记物相同,在患者代谢途径中,脂质代谢异常最为严重,其次为氨基酸、三羧酸以及嘌呤。吴潇等[4]的研究中对蛋白尿与慢性肾炎的危险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基础蛋白尿每升高1 g/d,病情进展的相对危险性会上升38%,因此控制蛋白尿是临床治疗慢性肾炎的首要途径。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联合组24 h pro、Scr、BUN及CRP明显低于对照组,且GFR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原因分析为:①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II(AT1)受体阻滞剂,可通过抑制炎症、降低尿蛋白水平、阻止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和肾小球硬化等途径发挥保护肾脏的效果,从药学分析角度来看,缬沙坦与血管紧张素I型受体亲和性较高,可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生物活性,从而限制醛固酮的分泌量,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最终起到减轻钠水潴留,改善肾小球高灌注、高滤过和高跨膜状态,减少蛋白尿排泄的作用[5]。② 阿托伐他汀作为他汀类降脂药物,可通过对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产生抑制作用来减轻肾小球肥大状态,从而避免肾脏纤维化,控制尿蛋白排泄;此外,阿托伐他汀还可通过改善肾脏局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异常状态,减少肾小管间质和系膜区的脂质蛋白沉积,起到间接保护肾脏的效果。③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调节慢性肾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尿蛋白水平,疗效优于单用缬沙坦,但需要注意的是联合用药可能会对患者肝功能造成一定影响,或出现消化不良、便秘等不良反应,故临床用药时需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进展酌情酌量增减,并做好护肝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疗效。
综上,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可有效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和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1]唐春霞,赵菁.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43(17):93-94.
[2]朱昭明.慢性肾炎中西医诊疗学[M].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19-20.
[3]陈卫东.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的临床应用[J].慢性病学杂志,2015,16(5):557-558.
[4]吴潇,陈宇.阿托伐他汀联合缬沙坦对慢性肾炎患者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J].中国药房,2016,27(15):2065-2067.
[5]陈红彬.缬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慢性肾炎的治疗效果分析 [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14):57-57.
R692.3
B
10.19338/j.issn.1672-2019.2017.09.035
2017-06-20
(张立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