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松泉,蔡予
(1.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 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0;2.南京大学 医疗系,江苏 南京 210000)
重组链激酶在早期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蔡松泉1,蔡予2
(1.江苏省南京鼓楼医院 神经内科,江苏 南京 210000;2.南京大学 医疗系,江苏 南京 210000)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时使用重组链激酶的效果。方法收集早期脑梗死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联合重组链激酶治疗,将两组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重组链激酶能够使患者脑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早期脑梗死;重组链激酶;治疗效果
脑梗死已经成为我国心脑血管疾病的首位致残原因,且致死率也居于第三位。相关的研究报道称,大约有四分之三的脑梗死患者是由于形成了急性血栓或者其他部位血栓转移而使局部脑血管闭塞,从而诱发急性脑梗死发生[1]。临床研究发现,在脑梗死患者的治疗和干预中,早期溶栓治疗疗效较为理想[2]。在本次研究中,对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了重组链激酶的治疗方式,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4年7月‐2016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脑梗死患者共86例,根据随机分配方案将其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3 例),其中,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42~77 岁,平均(55.2±6.9)岁;梗死部位:13例为左侧基底节区,13例为右侧基底节区,9 例为脑叶,8例为多发性脑梗死。观察组男26例,女17例;年龄43~74岁,平均(55.0±7.0)岁;梗死部位:14例为左侧基底节区,13例为右侧基底节区,9例为脑叶,7例为多发性脑梗死。纳入标准:发病时间均低于6 h;符合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高于18岁,并低于80岁者。排除标准:存在脑出血者;肝脏代谢功能、肾脏排泌功能、心脏射血功能严重不全者;近期接受了溶栓药物治疗或抗凝治疗者。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有可比性。所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关伦理学标准,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对照组接受常规综合治疗,0.5 g烟酸占替诺(生产厂家:广州康和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44024559)与250 ml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对患者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口服阿司匹林(生产厂家:辽源市真雨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2026092),每日1次,每次0.1 g;尼莫地平(生产厂家:牡丹江灵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H23022380),每日3次,每次剂量为40 mg。
观察组联合重组链激酶(生产厂家:上海凯茂生物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S20000022)治疗,剂量为50万u,与250 ml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后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
将临床疗效以及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显效:患者生命体征等各项指标均正常,且能够自理生活;有效:患者肌力恢复2级,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患者体征及症状仍然存在异 常[3]。
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 <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2。
表1 两组疗效对比 例(%)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例(%)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会出现一侧肢体运动功能、感觉功能障碍,而脑组织一旦发生大面积缺血,那么将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伤害。另一方面,脑梗死患者的病变血浆中会大量合成并释放内皮素-1(endothelin-1,ET-1),该物质在进入邻近组织后,会加速血管内皮细胞和纤维细胞的异常增殖,从而导致血管内腔闭塞、狭窄。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43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采用了重组链激酶的治疗方式,相较于接受常规治疗的对照组,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更佳,且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异[4]。临床研究证实,溶栓治疗能够通过导管接近甚至达到患者的脑梗死区域,并使血栓得到溶解,从而达到恢复血流灌注、改善患者症状的目的,继而使患者的梗死面积显著缩小,并降低脑组织受到的伤害以及患者的致残率[5]。而链激酶属于溶血性链球菌的蛋白水解酶,能够使纤溶系统得到快速启动,并对血栓进行溶解,其半衰期短,且作用时间快,但是由于具有抗原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出血风险,且制剂当中会残存细菌溶血素,对患者的肝脏及心肌造成损害[6-7]。而通过基因重组,链激酶的抗原性得到了极大降低,不但大大缩减了制剂的生产成本,而且危害性也大幅度降低,使患者更加受 益[8]。
综上所述,在早期脑梗死患者的治疗过程中,重组链激酶能够使患者脑神经功能得到有效改善,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1]王锦华,张震.重组链激酶在早期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6):805-807.
[2]雷光泽.早期应用重组人溶栓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J].饮食保健,2016,3(16):201-202.
[3]马铮,张志彬.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34(2):346-347.
[4]黄艳娇.关于早期脑梗死与合理控制血压的治疗临床观察进行研究分析[J].医学信息,2012,25(12):158-159.
[5]庄源,魏广宽.早期脑梗死应用重组链激酶的治疗效果研究 [J].中外医疗,2016,35(4):158-159.
[6]姜勇,高松,孟雷,等.重组链激酶在治疗高血压性丘脑出血破入脑室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02,22(4):221-222.
[7]孙海霞,刘波泉.急诊应用瑞替普酶、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临床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9,17(5):403-405.
[8]龚凯,黄道景,范跃祖.重组链激酶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3,22(7):402-405.
R743.3
B
10.19338/j.issn.1672-2019.2017.09.020
2017-02-22
(张立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