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调查研究

2017-12-15 01:21:46廖夏俊黄玉华
江苏教育 2017年88期
关键词:言语比例初中生

廖夏俊 黄玉华

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调查研究

廖夏俊1黄玉华2

以张文新等修订的Olweus儿童欺负问卷初中版为测查工具,对244名初中生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发生的频率、类型、方式和特点等。结合调查结果提出相关预防建议:系统化构建学校有效预防机制;多元化构建校园防欺负课程;生动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立体化加强学生个体辅导。

初中生;校园欺负行为;建议

一、引言

欺负行为在中小学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不良行为,它会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经常受欺负会导致儿童情绪抑郁、注意力分散、孤独、逃学、学习成绩下降和失眠,严重的会导致自杀;对于欺负者,欺负他人则可能会造成以后的暴力犯罪或行为失调。

通过对欺负行为的研究,了解其发生的频率、类型、方式和特点等,既可以为控制和消除这一不良行为提供参考依据,也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二、方法

1.研究对象。

本实验通过系统抽样的方法,从宁波市某学校初中部三个年级中选取研究对象,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分布情况(单位:人)

2.研究工具。

采用张文新等人修订的Olweus儿童欺负问卷的中文版。问卷包括56个项目,由4个维度组成:关于朋友;关于直接受欺负;关于欺负他人;儿童的态度。

3.研究程序。

采用以班级为单位的集体施测方式。被试匿名作答,遵循自愿性原则,所有问题均在电脑上完成作答。

三、结果

1.欺负行为的概况。

自我报告被欺负的发生频率:初中生经常被欺负的比例为8.6%,每周至少被欺负一次的比例为4.9%。其中,受欺负持续一年或一年以上的占3.7%,持续半个学期和一个学期的均为1.2%。自我报告欺负他人的发生频率:初中生中经常欺负他人的比例为4.1%,每周至少欺负他人一次的比例为2%。自我报告既是欺负者也是受欺负者的比例为1.2%。

欺负者的年级:来自受欺负学生班上的比例为82.8%,和受欺负学生同年级不同班,以及来自高年级的比例均为6.9%,和受欺负学生不同年级的比例为3.4%。

从欺负者的性别分布来看,欺负来自于一个男生的比例为22.2%,来自一个女生的占20.6%,来自于几个男生或几个女生的比例均为15.8%,男生和女生都有的比例为25.4%。

2.性别、年级间差异。

在被欺负的性别差异方面,男生被欺负的比例为7.0%,显著高于女生,其中七年级男生被欺负的比例最高,为9.5%。而在欺负者的性别方面,男生欺负者的比例为2.9%,女生欺负者比例为1.2%,其中八年级男生欺负者比例最高,为5.1%。

3.欺负的类型。

在本次调查研究中,对学生的四种欺负类型:言语欺负、关系欺负、肢体欺负和所有物损害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如下:

在受欺负者中,受过言语欺负的比例为46.3%,受过关系欺负的比例为13.9%,遭受过肢体欺负的比例为19.3%,所有物被损害的比例为12.7%。受到言语欺负的比例高于其他。在欺负者中,对他人实施过言语欺负的比例为20.1%,对他人实施过关系欺负的占5.7%,对他人进行肢体欺负的比例为10.3%,损害他人所有物的比例为2.5%。

4.对欺负行为的反应和态度。

面临不同的被欺负对象时,受调查学生的态度也呈现了差异:当看到朋友遭遇欺负时,70.1%的学生会感到不愉快,而面对不认识的同学被欺负时,这一比例分别降到48.4%和48.0%。

在受到欺负的调查者当中,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选择不告诉父母、教师或朋友的比例均高于告诉的比例。其中,女生受到欺负不告诉父母、教师或朋友的比例显著高于告诉的比例。在告诉他人的男女生中,男生向老师报告的比例最高,占46.7%,女生向朋友报告的比例最高,占40.0%。

5.教师和家长对欺负行为的关注程度。

在教师和家长对欺负行为的关注情况方面,48.2%的受欺负学生表示父母没有和他们谈论过这一问题,66.7%的受欺负学生表示教师没有谈论过这一问题。欺负他人的同学中,有72.4%表示父母没有和他们谈论过欺负行为,表示教师没有谈论过相关问题的占62.5%。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教师和家长对欺负行为的关注情况(单位:%)

四、讨论

对欺负行为的分析表明,有8.6%的初中生卷入欺负、受欺负问题,这一比例低于同类研究,但欺负行为随年级增长而降低的总体趋势,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这或许是因为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身心发育成熟,能够在人际关系中减少冲动行为,更加理智地解决人际冲突;另一方面,随着年级升高,学业负担不断加重,使得学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学科学习,减少了欺负行为的发生。

在欺负行为的性别差异方面,女生的欺负比例在大多数年级上显著低于男生。这一结果除了生理素质的原因,也受男女社会角色期待的影响,女生往往比男生表现得更加合群和遵守社会规范。这一结果也提示,在欺负的预防和干预过程之中,要着重引导男生学会用社会规范来约束自身的行为。

欺负与被欺负的年级差异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被欺负的比例呈下降趋势,欺负者的比例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八年级的欺负比例最高,九年级的欺负比例最低。在现实中,八年级通常是初中学生心理问题较为集中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使得八年级学生更容易卷入校园欺凌事件之中。

在欺负类型方面,言语欺负是初中生主要的欺负形式,其次为肢体欺负,并且随着年级的升高,四种类型的欺负均在不断下降。这一结果表明,对初中生欺负的干预重点应放在七年级,并主要针对言语欺负和肢体欺负展开。

对于身边欺凌事件的态度,大多数同学会感到不舒服,但是无论是看到他人受欺负或者是自己受欺负,一半多的学生不会将欺负事件报告给教师、家长和朋友,这反映出学生对欺负事件较不关心以及不知如何应对,虽然会在情绪上感到不舒服,但很少会做出行动,旁观者心态在校园欺负事件中较为普遍。值得重视的是,多数受欺负同学不愿意报告受欺负,更多选择自己默默忍受,这表明很多校园欺负事件很难被他人知晓,如何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设置安全的渠道鼓励受欺负者报告欺负事件,值得进一步思考。

在教师和家长对欺负行为的关注方面,调查结果表明,教师和家长并未对校园欺负予以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欺负者,大多数家长和家长没有进行及时的批评和教育,这和初中生欺负以言语欺负形式为主有一定关系。言语欺负难以界定和监控,家长和教师往往将其视为学生间的争吵,忽视了这一行为带来的后果。这一结果也反映了家长和教师对校园欺负没有清晰的认识,对肢体欺负这一形式有较好的识别,但是对言语欺负和关系欺负的认识就较为模糊。

五、建议

近年来,频频曝光的一系列校园欺负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校园欺负的广泛关注和反思。在国外,对于校园欺负的干预已有成熟的体系,而我国中小学在校园欺负的预防和干预方面还有很大的改善和提升空间。

1.系统化构建学校有效预防机制。

国内外对校园欺负事件的研究表明,校园欺负的预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层面应设置完善的校园欺负预防制度,在欺负行为发生前进行系统的信息收集和预判,全面预防校园欺负行为的发生。为此学校首先需要明确各处室在预防欺负工作中的职能和责任;其次要对全校的教职员工,包括班主任、学科教师、后勤人员等进行校园欺负行为识别的培训,使他们具备判断欺负行为征兆和线索的能力;第三为学生建立安全有效的欺负申诉和求助渠道,制定对欺负问题处理的制度,让学生知晓遇到校园欺负时如何应对。

2.多元化构建校园防欺负课程。

在学校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逐步开展“我是一个被欺负者”“我是一个欺负者”“我是一个旁观者”“我要做一个改变者”四个主题的课程学习,引导学生在体悟与反思中提高对欺负行为的认识,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增强法治观念和正义感,敢于直面并积极应对欺负问题。

3.生动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学生对校园欺负行为视而不见,家长和教师缺乏足够的重视,均表明师生和家长对“校园欺负行为”的含义和内容缺乏了解,导致欺负行为发生了却不能被及时发现,以至于欺负他人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质,被欺负的学生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因此时教师有必要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融入校园欺负的内容,通过宣传教育让学生认识到校园欺负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教会学生欺负发生时如何应对,在校园中形成反对暴力、友爱和谐的人际氛围。在实际的工作中,可以通过各种宣传渠道,如主题班会、心理健康宣传周、宣传橱窗、网络媒体等,向广大师生和家长宣传校园欺负的含义、危害以及应对措施,促使他们提高对校园欺负的关注度,鼓励学生勇敢地向教师和家长报告欺负事件。

4.立体化加强学生个体辅导。

研究表明,欺负者的一个重要特征是缺乏同理心,对欺负行为缺乏道德感,因此简单的惩戒和思想教育不能很好地减少欺负行为的发生,必须深入欺负者的心理。在对欺负者进行心理辅导时可采用“非责备取向法”的方法增强欺负者的同理心,让他们学会对自我行为负责。这一方法的重点在于以“非责备”的态度让欺负者意识到自身行为带来的影响和后果,激发欺负者的同理心,赋予他们采取实际行动的责任,思考改善的具体方法。对于受欺负者,主要的辅导策略包括以下3点:(1)评估受欺负者的受伤害程度,可通过观察、访谈和心理测验综合了解欺负带来的身心影响;(2)处理受欺负者的情绪感受,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让受欺负者能够真实自由地谈论和宣泄内心的情绪感受;(3)教授应对技能,提高受欺负者的社交技能和人际沟通技巧。

加强个体辅导,不仅要发挥学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而且要让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增强“每个教育者都是朴素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意识,齐抓共管,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G446

A

1005-6009(2017)88-0053-03

1.廖夏俊,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浙江宁波,315103)心理健康教师,二级教师;2.黄玉华,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外国语学校(浙江宁波,315103)副校长,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言语比例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都市(2022年12期)2022-03-04 09:11:46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人体比例知多少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 01:53:04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按事故责任比例赔付
红土地(2016年7期)2016-02-27 15:05:54
限制支付比例只是治标
中国卫生(2014年7期)2014-11-10 02:33:04
关于冬天
中国诗歌(2013年3期)2013-08-15 00:5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