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惠星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上海 200135)
论“知行合一”对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作用
蔡惠星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上海 200135)
管理效率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共同追求的目标。从“知行合一”的哲学视角,阐述应用于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中的“知”与“行”的辩证关系。通过企业管理者“知”与“行”的互相作用,推动和实现企业管理效率的不断提升。
知行合一;辨证关系;企业管理;效率提升
“知行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华,源自于宋元时期儒学家金履祥所著的《论语集注考证》:“圣贤先觉之人,知而能之,知行合一,后觉所以效之。”意思是,先知先觉的圣贤,知而能行,思想与行为一致,是后知后觉之人效仿的榜样。此后,“知行合一”论由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发扬光大,并逐渐发展成较为完备的哲学体系,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树一帜,影响深远,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早期的“知行合一”思想主要关注的是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认为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只有将“知”与“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知行合一既不是以“知”吞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吞并“知”,认为“行”便是“知”。“知行合一”思想认为,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这个道理是密不可分的。
“知行合一”强调“知”与“行”要相互贯通、相互促进,化知识为德性、化德性为德行,这在当今也是具有现实借鉴意义的。有效的管理,从人(岗位)的角度而言,本质上也是“知”与“行”的统一。
在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中,管理效率并不是新的管理理论名词,其是随着科学管理的产生而被提出的,是科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原则。通过研究管理思想史可以发现,科学管理产生的主要动因是企业对管理效率的现状不满,从而产生新的提升管理效率的诉求。因此,管理效率是企业家和企业管理者共同追求的目标。
影响管理效率的因素可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其中客观因素包括其所处的环境、资源状况及机制等,很多人就此提出多种提升管理效率的工具性方法。这里主要讨论主观因素,即从参与管理的人的角度,从“知”与“行”统一的视角,阐述提升管理效率的有效路径。
当前相关研究人员普遍认为,在互联网时代,王阳明的“心学”将成为一种显学[1],这里指的不是道德层面的内容,而是由外向内,追逐自我提升的思想方法。“知行合一”所有的着眼点和立足点都是自我的提升。
王阳明的知行学说主要有以下含义[2]:
1) 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知行一体两面,知行必须兼顾,不可偏废;
2) 真知必行,不行甚至乱行就是不知、假知;
3) 躬行实践,通过行,推进知。
“致良知”就是将良知贯彻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实践中去,实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为善去恶,强调自律、自觉。这些正是所述的“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思想基础和理论源泉,预期通过倡导“知行合一”,找到一条可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效率的路径。
“知”而“行”,“知”是“行”的基础,只有具有更高的“知”,才能得到更正确有效的“行”[3]。这就要求通过提升自己的认知来驱动更正确的行为。例如投资,“行”很简单,只需签字确认即可,但哪些项目能投资、哪些项目将来能带来利润、投资某项目会带来哪些结果及存在哪些风险等,这些“知”很难把握。而“知”的提升往往与经验有关,同时与“行”密切相关,需要以更高的“知”来驱动更正确的“行”。在企业管理方面,应该提升的认知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知目标。“目标管理”是管理中的一个很重要的要求或提升效率的方法。只有管理者明确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所做的工作预期达到的目标,才能使效率得到更有效的提高,即所谓的“目标导向”问题。知目标,通俗地说就是在处理一件事情时,要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想要得到的结果。只有清楚地知目标,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2) 知环境。环境主要是指实现目标或管理的外部环境,包括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竞争对手和行业特征等。若要提升管理效率,必须明确所从事的工作面对的客观现实。通常需解决的某个问题或从事的某项工作一定与这些环境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只有深刻地知环境,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3) 知资源。提升企业管理效率一定与企业的自身状况密切相关,特别是在推进一些项目的过程中,成与败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对资源的认知程度。资源指的是企业处在一个环境中的自身优势以及可投入或可支配的力量,也包括工作的执行者或企业能力的大小。有时会发现,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的效率及得到不同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的人在做同一件事情时所具备的资源是不同的,因此若要提升效率,就必须使资源组合的效果达到最佳。此外,要了解资源上的短板,并予以弥补甚至规避。因为提升效率的实质是弥补短板,企业之间的竞争更主要的选择导向是扬长避短。因此,真实地“知资源”实际上就是扬长避短的前提条件。
概括而言,管理者的主观行为决定着管理效率,在管理岗位上的人往往是最重要的。然而,有些管理者既不关心企业的目标,也不清楚企业的环境,自然就不知道企业和个人的短板在何处。在这种情况下提升管理效率,一定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当然,“知”的本身也是一种“行”,“知”和“行”的实现过程是互相依存的,上述知目标、知环境和知资源的过程本身就是“行”的过程,只有认真学习、结合实际思考,并将其融会贯通,才能使“知”不虚妄,能明觉精察的“行”也就是“知”,这样的“行”才会有效,才会不断提升“知”。
知而后行,有效的“行”是“知”的结果,所有的“行”的目的,必然是有效提升个人的“知”。王阳明指出:“真知即所以为行,不行不足谓之知。”[2]意思是说,真正的“知”必须付诸实践,没有“行”的“知”就不是“真知”。提升管理效率的根本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只有同时具备规范的“行”和创造的“行”,才能实现有效的“行”。
要有规范的“行”是指在“知”的指导下按照制度、规范及逻辑努力达到“知”所要达到的效果,强调的是某种约束下的实践。在明确目标、环境和资源以后,应该有相应的行动,而这些行动首先要按照制度、条例及程序来有效推进。从这个角度讲,按照规范实施本身就是效率的一种保障。
要有创造的“行”是指融会贯通地围绕目标,克服不同困难的“行”。通常仅满足于规范的“行”是不够的,比如在面对某个复杂问题时,往往需要一种自觉的创造性行为。管理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规范的“行”更多地对应管理的科学性,而创造的“行”则指向管理的艺术性,使工作不墨守成规,能把握瞬时的变化而产生管理结果。
只有将规范的“行”与创造的“行”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管理效率的提升。这种“行”同时也在不断地积累和拓展“知”的内涵,否则“知”就会停滞不前。例如: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有效的合作要以真正的平等和共赢为前提;有效的合作要有严格的计划性等。这些进一步扩大了“知”的范畴,从而更好地指导下一步实践。
管理工作较为复杂,提升管理效率的任务更是艰巨。这种巨大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通常会给管理者带来巨大的压力。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赋予了现代管理新的内涵,即简化认知管理秩序的框架,通过回归本体,认识自我,实践最好的自己。通过坚持做最好的自己,使管理效率得到持续提升。
“知”是无界限的,提升“知”则较为困难:对看到的某句话表示认可、对某句格言或某个道理能做到熟记,这都是知;同理,能对目标、环境及资源等有所了解,这也是“知”。其实这种理解是不够全面的,“知”的内涵会随着“行”的推进、变化而不断变化、拓展和深化。“知”与“行”处在永恒的转换过程中。“知”与“行”不是一个简单化、单一化的定性概念,而是一个不断升级、更新、循环的过程。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具有深层次的内涵,其阐明“行”是“知”的源泉,主张历事炼心,强调在做事上磨练、在实学中求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知而后行,有“行”才会有“知”的更新与迭代,而有更高的“知”才会使“行”更有效。“知行合一”是“知”与“行”相互统一、转化和提高的过程,是推进管理效率提升的源泉和动力。
[1] 赵建永.知而能之知行合一[N].光明日报,2016-09-20(02).
[2] 杨国荣.王阳明[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 DRUCKER P F.卓有成效的管理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UnityofKnowingandDoing”forImprovingManagementEfficiencyofEnterprises
CAIHuixing
(Shanghai Ship & Shipping Research Institute, Shanghai 200135, China)
Management efficiency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of the business management, and the common objective for entrepreneurs and managers to achieve. From the angle of philosophyprinciple of “unity of knowing and doing”, this paper analyzes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nowledge” and the “action” in practical business management,and points out how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will advanc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continually.
unity of knowing and doing;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usiness management; improvement of efficiency
F270
B
1674-5949(2017)03-0085-03
2017-08-02
蔡惠星(1960-),男,上海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企业管理、科研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