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生物试题分析

2017-12-14 08:39河北苏洪波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7年6期
关键词:因变量幼苗导图

河北 苏洪波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生物试题分析

河北 苏洪波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生物试题继续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坚持深化“一点四面”的考查。具体表现在,要求学生能从文字、图表中概括转换出新的知识或发现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理性思维的考查,培养学生实验与探究能力;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

一、试题分析

(一)考点与能力分析

表1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试题考点与能力分析

由表1可知:

1.选择题部分

从考点分布来看,仅仅是单一模块内关于某一核心概念的辨别、理解;

从分值上分析,与2016年试卷相比(必修1:1.5道;必修2:1.5道;必修3:3道),2017年试卷每个必修模块各出两道试题,初步呈现“三分天下”的特点;

从能力考查来看,主要以理解能力为主,要求学生能够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非选择题部分

从考点分布来看,必修模块内容的考查,改变了以往仅涉及单一模块的考查,而是逐渐向模块相关知识之间的综合考查过渡,如第29题涉及必修1的细胞周期、必修2的DNA分子复制、植物多倍体形成的原理,第30题涉及必修1的水的生理作用、必修3的脱落酸的相关内容;选修模块命题以选修为主,部分涉及必修内容(第38题第1问)以及学科交叉(第37题第3问),体现学科内和学科间综合的思想。

从能力考查分析,通过新情境,以多种形式(曲线、信息等),侧重于对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二)试题特点

1.稳中有变,注重生物学核心素养考查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2017年高考全国卷Ⅲ生物试题主要对生物核心概念、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进行考查。

试题围绕《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生物技术与实践》和《现代生物科技》等模块内容进行设计,具有较好的覆盖度。本卷对生物的考查并没有停留在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简单理解上,对学生的要求是既要知其然又要知其所以然。如稳态与平衡观的理解与运用在试题中具有很好的体现,其中第4题、第31题都是在实际情境下提出问题,随着外界环境因素的变化和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机体通过调节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解答这些试题,需要学生具有完备的概念体系与灵活的应用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实验与探究能力方面,试题对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实验结果的分析解释能力、实验结论得出都有考查,如第30、31、32题。试题对实验设计能力、理性思维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的考查,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失分率较高,是学生复习阶段能力提升的重点。

在综合运用方面,以真实情境为素材进行题目设置,强化考生对实际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如第31题关注生物学与人体健康方面的联系,学生需要准确把握和理解血糖调节的方式以及低血糖的症状和处理方法。

2.依照考纲,体现2017年内容新变化

为适应新的高考改革以及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高考生物考纲内容有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既有能力要求中有关表述的调整,又有要求掌握程度的调整,部分内容由Ⅰ级要求调整为Ⅱ级要求,这些变化在试卷中有所体现,如第29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通过新情境:人为干预DNA和蛋白质的合成,让细胞分裂无法顺利完成而停滞在间期。此外,还可通过破坏纺锤体或抑制纺锤体的生成,阻止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而让细胞分裂停滞在分裂期。

二、备考建议

(一)核心概念复习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是理性思维中判断、推理、论证的基础,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

然而概念的学习并不是简单记忆,而是既要深度理解概念的本质,又要把握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首先引导学生抓住核心概念,整合生物学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并以思维导图为方法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知识体系,力求从点、线、面、体四个层面实现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实现知识的组织化、视觉化、层级化,利于知识的存储和提取。

在高三复习(包括新授课)过程中,笔者设计如下的指导步骤,逐步帮助学生构建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思维导图。下面以“免疫调节”为例:

1.头脑风暴法了解“碎片化”概念

每位学生在笔记本或草稿纸上列出学习到的“免疫调节”中的已有的概念、事实。本环节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学生头脑中关于“免疫调节”的所有知识,因此提醒学生不必考虑概念的重要性、层次性、相关性,只要尽可能多地列出所知道的内容即可。

2.整理事实、概念的层次关系

将最重要的概念放在最中心或最左侧的位置,然后列出几个相关联的下位概念。下位概念下又可以分出几个支概念或事实材料,从而达到对概念、事实的有层次地排列。在这个阶段,可以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参与指导的方式。

3.绘制成图,建立联系

将上面所有的概念、事实用方框或者圆圈圈起来,用线来建立2个要素之间的联系。建议①连接线最好是自然弯曲的,而不是一条直线,因为大脑会对直线感到厌烦,曲线和分支就像大树的树杈一样更能吸引眼球;②同一层级可以使用同种颜色,因为颜色能够给思维导图增添跳跃感和生命力,为创造性思维增添巨大的能量;③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可以增加图片,因为每一个图形,就像中心图形一样,相当于1 000个词汇。

4.提炼对核心概念的理解

用最简洁明了的陈述句描述“免疫调节”的概念:免疫系统能够抵御病原体的侵袭,识别并清除机体内衰老、死亡或异常的细胞,实现机体稳态。

图1是笔者用NovaMind思维导图软件将某学生所画思维导图转化而来,这名学生绘画并且总结出“五三”(“五”指核心概念下有5个二级主题,“三”指每个二级主题下的3个内容)这个易记词语。

此外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评价工具。不同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是有差异的,教师可通过查看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评价学生对某一主题的概念掌握情况,并判断学生是否获得了重要概念。

(二)理性思维培养

“理性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理性思维,因此这个维度也成为近些年高考命制试题的方向。通过对生物高考理性思维类试题的分析,得出论据和论点是两个核心要素,二者之间必须有清晰的内在联系。论点和论据在试题中的呈现形式是可以变化的(曲线类、实验类、表格类、文字类等),这种试题模式不仅为命题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也显示出了该类试题模式本身的魅力。下面以第30题为例进行分析,以期对这类试题的解决提供一个思路。

【真题再现】(节选)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和ABA缺失突变体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图2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______。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_____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解析及参考答案】本题通过研究干旱处理对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很好地体现了生物科学素养中的理性思维。本题可以从理性思维中论证的角度进行分析:

某种植物的野生型(可以合成ABA,对照组)和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实验组)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

题目以曲线的形式呈现实验结果,针对曲线类题目,可以从如下3个步骤分析:

(1)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生物学含义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植物幼苗类型”,因变量是“茎叶和根的生长量”。

(2)将图表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转成文字

由曲线1可知:在干旱条件下,突变体幼苗茎叶长度增加值大于野生型幼苗茎叶长度增加值。

由曲线2可知:在干旱条件下,野生型幼苗根长度增加值大于突变体苗根长度增加值。

结合题目信息“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和“野生型幼苗可以合成ABA,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可以进一步分析出本题的实际自变量是“脱落酸(ABA)的有无”。

(3)利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以及题目要求完成作答

对题目第1问的分析可知,该问考查的是实验结论的书写,即“自变量对因变量具体作用是什么”。根据(2)的分析可知,干旱条件下,ABA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第2问是对理性思维中的演绎推理的考查,具体分析如下:

事实1,植物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片)以水蒸气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事实2,ABA抑制幼苗叶的生长(根据第1问可以得出的结论)。

因此“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ABA”,结合事实2可以推出:处理后的植物叶片生长减慢,叶面积相对减小(推论1);

根据推论1和事实1可以推出:处理后的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降低。

【总结】通过典型试题的分析,总结方法,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系:

(1)对曲线、表格、柱形图等图表类题目

①弄清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生物学含义;

②将图表中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正相关或负相关)转成文字;

③利用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以及题目要求完成答题。

(2)实验结论突破法

①将实验组的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

②书写可以从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a.自变量对因变量有/无影响;

b.若自变量对因变量有影响时,探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促进/抑制作用;

c.若自变量具有程度变化(如不同生长素浓度)时,探明自变量对因变量促进或抑制的程度变化作用。

(3)演绎推理规则:

①若p,则q;②p存在,且为事实。由①、②一定可以推出q。

(p、q可以表示题目中或所学的事实、推演的结论)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因变量幼苗导图
调整有限因变量混合模型在药物经济学健康效用量表映射中的运用
种玉米要用“锌” 幼苗不得花白病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适应性回归分析(Ⅳ)
——与非适应性回归分析的比较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第6章 一次函数
默默真爱暖幼苗
“五老”倾注心血 呵护“幼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