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实地调研法研究平湖派琵琶的现状传承与保护发展

2017-12-13 10:26苗新茹张向前靳铃培
赢未来 2017年5期
关键词: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

苗新茹 张向前 靳铃培

摘要: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平湖派琵琶对研究传统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旨在梳理传承脉络,厘清在平湖派琵琶保护中使?的方式,并通过多方的访谈,找到现有的保护方式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经验,对其保护手段进行优化和创新,推动平湖琵琶的保护工作。

关键词:平湖派琵琶 传统文化 传承与保护

琵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弹拨乐器,明清以来,经过琵琶艺术大师们的创造与传承,逐渐在江南地区形成无锡派、浦东派、平湖派等几个流派。但随着时代发展,平湖派琵琶日渐没落。现有文献中多研究平湖琵琶历史传承谱系和演奏技巧,但笔者认为任何一项研究,目光都要向前去探索和发展,所以笔者结合以往研究中的不足与缺憾,决定通过实地研究,深入了解平湖派这一传统的民族音乐遗产的传承情况,促进这一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一、平湖派琵琶的历史发展脉络

平湖派琵琶经过李芳圆、吴梦飞、吴柏君、朱英等人的传承发展,尤其是经过朱英重新校订、规范记谱的平湖派琵琶的十三套大曲作为上海国立音乐院的琵琶教学用曲之后,平湖琵琶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并在其教学实践和演出中发扬传承。

但随着传统师徒制的解构,对于平湖琵琶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的、传其本味的继承发展情况如何,尚缺乏资料,平湖派琵琶的传承令人担忧。为此,我们有必要走访平湖琵琶的发源地,对其传承人的现况进行深入了解。

平湖市文化部门为推动平湖派琵琶的传承,请来了朱英的儿子朱大祯。朱大祯13岁起在父亲朱英的指导下学习琵琶,他通过几十年来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平湖派琵琶的相关技艺,现在朱大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二、平湖派琵琶的现有传承状况

(一)传承模式及现状叙述

通过实地走访调研,我们进行了相关的采访和问卷调查,归纳出平湖派琵琶现有阶段的保护传承模式分为三种模式:课堂普及传承、传承人传承和文化博物馆传承。

第一节:课堂普及传承

课堂普及的教学方式包括开设成人琵琶兴趣班和小学兴趣班,由黎庆慧和朱大祯负责。

但在采访百花小学的学生时我们发现,不少学生升入中学之后,因学业压力和中学没有琵琶兴趣班而没有再继续学习琵琶。

第二节:传承人传承

传承人是有朱大祯和黎庆慧两位传承人,朱大祯由于年事已高,主要承担百花小学的教学工作;黎庆慧作为青年传承人,除教学任务外,黎庆慧积极参与平湖派琵琶的对外交流。除本地域的文化传承外,平湖派琵琶寻求多区域共同发展,与西安音乐学院进行密切交流,开展学术研讨活动等等。

第三节:文化博物馆传承

文化博物馆侧重于静态传承,即免费向民众展示平湖派琵琶的简易介绍和历史传承,让更多的人了解这项非遗艺术,目前平湖市有一座小型的非物质文化馆。

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前来参观的人寥寥无几。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对前来参观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当地人对平湖琵琶的了解其实并不多,甚至超过六成的受访者没有听说过平湖琵琶。而且文化博物馆的陈列室面积很小,仅有上下两层,有关平湖琵琶的相关简介仅有两间都是以文字图片为主,没有动态化的声音展示,使这一传承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三、平湖派琵琶的传承评估与保护建议

第一节:传承评估

通过采访及调研,我们对平湖琵琶目前的传承方式进行了评估。

在传承方式上,现阶段的传承具有以下的优势:

1.通过普及平湖派琵琶的基础课堂教育,在某种程度上为推广流派的技法发挥了基础性作用,更好的让平湖派琵琶的學员了解平湖派的演奏技法。

2.当地政府将非物质形态的文化融入到当地的民俗节日中,将平湖琵琶与当地的文化风俗相结合,有利于文化共享及文化交流,从而更好的推动平湖琵琶发展。

3.传承人积极参加对外的交流及展演活动,通过多方平台合作,使平湖派琵琶的知晓率进一步扩大。

在实际传承中,我们也认识到在传承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1.知名度仍旧很低。民众对平湖琵琶印象并不深刻。

2.人才断层问题。当传承主体小学生步入中学,大部分中学不再开设琵琶教学班。成人班也由于工作的原因,学习时间的持续性不足。

3.地域因素。平湖琵琶地处平湖市,较小的发源地和较为落后的地区经济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平湖琵琶的传承和扩张。

第二节:保护建议

目前,平湖琵琶面临的问题主要集中在社会影响力不足、人才断层和流失、推广方式欠缺等方面,基于上述问题,笔者结合各地优秀的传承方案提出如下建议:

1.创新社会学员的培养模式。社会学员之所以流失,是学员并不能从中获得直接收益,因此我们可以创新培养模式,用一定的鼓励机制激发他们深入学习。

2.将传承基地向初中和高校推广。因为高校学生一方面时间充裕,同时学习能力也较强,这样教学进度可以更快,成长空间也可以更大,使“非遗进校园”常态化。

3.继续从国内知名的音乐学院引入人才,引入有志于传承平湖派琵琶的青年学生,增强传承力量。这种方法也能更好解决平湖琵琶面临的人才断层问题。

4.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方面的作用,投入精力到互联网平台的推广上来,让更多热爱传统民族乐器的人,共同推动平湖琵琶的保护和传承。

四、结语

平湖市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资源的小城,非遗项目众多,其中不乏在当前依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项目,平湖琵琶可与平湖市其他民俗结合,形成组合优势,共同打造平湖市“文化小城”的城市新名片。同时利用其研究成果,推动国内其他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为传统民族文化的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 汪岷, 胡新宇. 平湖派琵琶艺术大师——李芳园[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2):87-88.

[2] 朱平生. 朱英与平湖派琵琶[J]. 音乐探索, 2012(3):60-62.

[3] 蒋傲霜. 平湖派琵琶的艺术风格与演奏特点[J]. 戏剧之家, 2015(17):54-54.

[4] 黎庆慧,平湖派琵琶[J]. 浙江档案,2015年11期

猜你喜欢
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
河北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传承与保护的研究
贵州黔东南侗族大歌传承与发展新探
文化体制改革背景下高安采茶戏传承与保护研究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关于扬州口头文学调查问卷结果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