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识教育已经在我国开展了一段时间,但是教学形式和方法大同小异,真正要实现通识教育的终极目标,需要在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突破。只有将实践教育引入其中,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本文主要探讨实践教育具体在通识教育中的路径研究。
关键词:通识教育;实践教学;路径;价值
一、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英文名(General Education)。通识教育最早可追溯至西方古典时代的“自由七艺”(Artes Liberales)培养,主要包括文法、逻辑、修辞学、算数、音乐、几何与天文等科目,与西方大学历史上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传统密切相关,以训练人的理智、完善人的理性、提高人的道德素养为基本目标。现代通识教育直接起源于19世纪初的美国大学,拥有近两百年的发展历史。在哈佛大学、耶鲁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美国一流高校中,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大学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现代大学教育以不断分化的专业教育为基本特征,虽有助于知识的增进和演化,但却易导致学生视野过于狭窄,人格发展过于片面。有鉴于此,通识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单纯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而更关注学生作为一个“人”的最基本思想、情感、能力修养的需要。通识教育培养的不是仅仅受过专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工具人”,而是拥有均衡知识结构、广阔视野、完整人格,并实现全面发展的“全人”。
通识教育亦植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之中。中国古代即有以礼、乐、射、御、书、数为代表的“六艺”教育,可视为通识教育的雏形,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较为全面的教育体系。在传统儒家思想中,教育的最高宗旨是培养君子。君子之本,不在于器物或技艺之学,而要“志于道”并能“弘道”。所谓君子,一要求“通”,能博览古今,成为“通士”,免于狭隘,“通天下之不通;二要达“识”,具备“择善而从之”的器识。“通”为求学问之通达,“识”则要辨别善恶价值。君子不仅要有才学,更要身体力行,知行合一。
与传统中国教育相比,现在的中国高校越来越看重通识教育。不仅纷纷设立通识课程,更是不断深化通识课改革,从而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之时,同时不断通过通识课教育,拓展其知識视野,增强其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
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倡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文理、理工相通的交叉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并且在教学计划中不断增加自由选修课。提出“宽口径、厚基础、重能力、求创新”的人才培养理念,实施“通才教育、因类施教”。目前形成了“专业教育、通识教育、完满教育”三位一体的创新育模式,为通识教育的快速高效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制度保障。可见,学院对通识教育的重视。
通识教育相对专业教育,有其优越性,塑造坚毅而健全的人格,拓展知识视界与社会见识,不断修炼学习的智慧,涵养人文情怀与领袖气质,促进人生境界的提升。在通识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打破过去传统教育的壁垒,以更开放、更具时代特色的方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成为一个突破口径。
将学生从课堂引入户外,将知识从教室牵引到实际生活,将能力从书本应用到具体实践中,这时通识教育的目标,那么,实践教学就要发挥其作用了。
二、实践活动在通识教育中的应用
随着通识教育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希望以更好地形式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越来越多的课程开始创新教学模式。
1、设置学生活动环节
以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为例,在其通识课程中,如《音乐剧》,其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又因为贴近人们的生活,所以在正常教师讲授课程之外,开始将学生按小组分组,每一组按照所学习的理论知识,进行剧本创作,人员分工,拍摄短剧,并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活动,最终或现场表演,或以视频的方式播放给同学们观看,最终大家以所学知识进行专业点评。
通过采用学生表演的方式,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或创作,或表演,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懂得所学知识不仅只在考试中有用,对大家的实践能力、音乐鉴赏能力和通识能力都会起到提高作用,进而熏陶每一个的艺术修养。
2、采用新媒体方式
在其通识课《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这门课程中,教师创办专属课程的微信公众号“玩转票号”。公众号由每年选修此课的优秀学生经选拔后负责内容的整理和编写,老师负责指导和修改。其内容包括“玩”“票”“扒”三个子栏目,其中“玩”栏目中主要是与晋商票号相关的各个大院的相关介绍。“票”栏目主要是《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这门课程的基本信息和票号专业知识介绍。“扒”栏目主要包括“历史上的今天”、“晋商人物趣闻”和“课外活动”三个固定子栏目。其内容基本每2天更新一篇文章,以期在课堂外给予同学们更多的相关知识。
公众号除了在传播课外知识方面发挥作用外,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负责点名工作。
由于班容量较大,如若每一个同学的名字都要点到,大约要用去最少20分钟的时间,所以在公众号运营后,要求所选课程的同学必须关注,让学生在指定时间发指定内容,在后台进行统计,实现点名功能。
另外学生在上课过程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在公众号内进行提问,老师在课后进行回答,实现课上课下的随时互动。也会根据同学们集中反馈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再进行深度讲解,更好的提升教学质量。
通过新媒体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大家的课堂参与度。而真正参与到公众号工作中同学,对所学知识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3、建立课外实训基地
很多通识课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这就需要同学们可以真正活动
起来,参与到课程之中。在与课程相关的企业、单位进行合作,设立课外实训基地,也成为另一个丰富大家实践的活动。
例如《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这门课中很多内容具有实践
性。其中课程的第四章“山西著名票号与商人”时,很多内容都会涉及到太谷曹家的三多堂博物馆、祁县乔家大院、渠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灵石王家大院等晋商博物馆。如果只限于课堂内的话,形式单一而且效果一般。
所以,为了激发大家学习的热情,在课堂外开展实践活动开始被
提上日程。老师在课下组织16名学生到三多堂进行“超越课堂,走进历史”的课外实践活动。在已经学习完有关曹家经商的历史和票号经营活动后,学生亲自到博物馆进行实践活动,实现感受晋商文化和晋商精神的目的。最后前往实践的同学会以文字、图片、演讲等形式在课堂内进行分享。
通过不断建立的课外实训基地,让同学们不局限在课堂,用更生动的形式学习知识,感悟历史。加深对文化的理解。
三、实践活动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越来越多的课堂组织形式在通识教育中应用,通识教育的效果也得到很大的提升。
1、教学内容更加广泛
传统的通识教育课堂 ,集中对学生进行的是知识的传播、方法的传授。更多的是要建立学生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素养。而通过实践活动的引入,使得内容更加广泛,它需要將传统的课本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活动想相系的各方面知识都引入,并在其中发挥大家的能力,因袭它更重要是要进行情感态度的培养、价值观的素养以及能力和个性的发展等。
2、教育形式更多元
传统通识教育的主战地是教室,它将知识整理的非常系统和具有逻辑性。将新媒体应用到课堂中,采用线上线下互动的方式,以课程兴趣小组的形式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具体实践中,以研讨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业交流。这促使通识教育可以更全方位、立体化的发展。也避免了传统课堂受时间、空间、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并利用多元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
3、参与主体更多元
在传统通识课堂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教师的主体作用就比较凸显,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所以当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被引入后,课堂的参与主体也开始增加,包括学生的兴趣小组,甚至学生社团也可以参与进来,其学习或实践结果又以多种形式呈现出来,这样,教师从过去的主体参与者慢慢变为与学生、社团等共同参与、组织课堂,并以激发和实践学生能力为终极目标。
正是由于实践教学在通识教育中积极作用,所以未来在真正的通识课堂上,要继续坚持实践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同时要继续拓展和创新实践模式,以期真正实现“全人”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张莉鑫,王丽雅.通识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大学第二课堂建设[J]. 北京教育(高教). 2004(Z1)
[2] 李绮,黄欣加,林峻.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价值、问题与路径[J]. 扬州职业大学学报. 2011(01)
[3] 薛桂波,闵永军.通识教育实践的“单向度”困境与“整体性”超越[J]. 当代教育科学. 2016(11)
作者简介:
高洁(1988.11-),女,汉族,山西晋中,现就职于山西农业大学信息学院,讲师,硕士,中国历史人文地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