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丹玉
摘 要:戏曲并没有落伍、跟不上时代节奏,只是需要我们赋予其赖以生长的环境。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戏曲对孩子们的吸引力远比人们想象得大。手、眼、身、法、步,每一个动作和声腔呼应——戏曲课堂能充分调动孩子的艺术细胞,让他们更积极、活泼地发挥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关键词:自豪感以及民族自信心;鉴赏和表演的能力;真善美;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4-298-02
当下,“戏曲进校园”活动正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如火如荼地进行。将古老戏曲融入当代校园,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益尝试。现在,很多家长重视孩子对中国古典文化的学习,而戏曲中不乏中华思想文化和名著经典,其表演手法也有助于人们体会古典名著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从中小学戏曲教育入手,开设戏曲课堂,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一方面可以传承国粹,另一方面也能成为中小学特色教育建设的强大助力。
由于当今中小学生在成长环境中接触到戏曲的有限性,导致大部分学生对灿烂的戏曲文化一无所知。戏曲初进校园时,受大大小小的辅导班、艺术班的冲击,戏曲在很多家长那里遭受冷遇。作为在一线工作的中小学音乐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就“戏曲进校园的意义”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让中小学学生学习戏曲,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以及民族自信心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百多个剧种、两百多个曲种,这些剧种、曲种,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语音环境的不同均独具风格、各有特色。如此众多的剧种、曲种的音乐汇合起来,就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我们把戏曲音乐引入校园就可以让学生去感受戏曲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戏曲音乐进而了解戏曲艺术以至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就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但是这种自豪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从小接受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潜移默化地使民族文化的素养融化在学生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这样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就会深深地铭刻于他们的心灵。
二、让中小学学生学习戏曲,能培养学生鉴赏和表演的能力
中小学阶段的戏曲艺术教育主要是了解和赏析。中国的戏曲艺术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教师可从戏曲的形式、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生逐渐引入戏曲艺术的欣赏之中。要把赏析与学唱、学做结合起来,使学生懂得戏曲是如何运用唱腔来揭示人物感情、刻画人物性格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与喜好选择一些易学、宜唱、易做的劇目进行学唱与学做教学,使之循序渐进地步入不同角色和人物的学习之中。像京剧《沙家浜》“智斗”一场;黄梅戏《对花》;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豫剧《花木兰》等等,都可以根据不同角色,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一改传统单一教学模式为全方位音乐教学模式。
三、让中小学学生学习戏曲,能对学生进行真善美的教育
许多古代传统作品热情讴歌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反映孝道,教育人们孝敬父母、谴责不孝行为的作品在古代戏曲作品中比比皆是,象南戏《琵琶记》,对孝敬公婆,敢于牺牲自己的赵五娘是赞赏有加的。而对不孝之人则是痛加斥责施以恶报,像《清风亭》、《墙头记》等;批判嫌贫爱富、忘恩负义的,如《金玉奴》、《姊妹易嫁》等;歌颂临难不苟、舍生取义高尚品质的,如《赵氏孤儿》、《法场换子》等。教师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学习这些戏曲,不仅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休息,精神得到愉悦,而且又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思想、性情的陶冶,认清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当然,对于小学生来说,凭他们的阅历和文化修养还不能完全看懂这些戏曲,这要求我们音乐教师耐心的讲解和引导,让他们真正明白戏曲的意义。
四、让中小学学生学习戏曲,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素质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教会学生做人,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在戏曲艺术教学中如杨子荣、李铁梅等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学生传唱,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这种教育效果是品德课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传统戏也具有德育功能。如歌颂民族英雄主义、杰出爱国将领、仁人志士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剧目《岳母刺字》;体现正义、惩恶扬善、舍己救人精神的京剧剧目《赵氏孤儿》;取材于历史故事的剧目《将相和》等。各种剧种都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好戏,都能丰富充实音乐艺术教育,拓宽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提高,对学生全面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戏曲教育是继承与学习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实际需要。戏剧引进校园绝不是增加学生学业负担,而是补充音乐内容,调节课堂品味,戏剧教学要想出成果,应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利用音像制品和戏剧的特点来提高教学效率,相得益彰,定能达到事半功倍。
事实上,戏曲并没有落伍、跟不上时代节奏,只是需要我们赋予其赖以生长的环境。作为一名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中发现,戏曲对孩子们的吸引力远比人们想象得大。手、眼、身、法、步,每一个动作和声腔呼应——戏曲课堂能充分调动孩子的艺术细胞,让他们更积极、活泼地发挥主动性,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
在中国这片深厚的土地上,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优秀的戏曲艺术都应当被传承。如果说戏曲能够让当代青少年增加对中国古典艺术的理解、提升人文素养,那么当代青少年对戏曲的学习、吸收和探索,则滋养了中国古典文化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全安《中国戏曲》
[2] 杨世详著《中国戏曲简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3] 中小学音乐教师手册【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4.4
[4] 姚思源著《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