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光源 张 建
北京市三级医院住院医师角色认知现状研究
■ 焦光源①张 建②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角色认知 人力资源
目的:了解住院医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情况,为进一步提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质量、促进住院医师成长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北京市13所三级医院的住院医师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医师角色认知自我评价平均得分为2.48±0.76,其中单位委派培训人员和自主培训人员对角色认知表示“清楚”和“非常清楚”的比例高于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住院医师的角色认知情况对其在工作中的归属感、获得感、耐心、工作热情和服务意识都产生了影响,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在科室文化建设、科室日常工作等方面的参与度。结论:住院医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情况对其工作状态产生了影响,需要住院医师明确角色定位,提升在工作中的归属感和存在感。
按照医学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医学人才培养的特点,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的临床医师需要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下简称“住培”)等毕业后医学教育。教育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六部门于2014年联合发布的《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建立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继续教育的医教协同培养体系。在医教协同背景下,住培正在稳步推进,住院医师这一群体也逐渐为社会所关注。其中,住院医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情况,对其参与住培的质量将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要了解住院医师角色认知情况,首先需要对社会角色的概念进行分析。角色,是社会地位的外在表现,是人们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和行为方式,是人们对处于特定地位的人们行为的期待,同时也是社会群体的基础[1]。关于住院医师对“住院医”这一角色的认知情况,主要是探究住院医师能否真正理解自身角色的特点,最终实现认识真实的自我,而不是感知一个戴着面具的自我[2]。
本研究对象为在北京市13所三级医院参加住培的住院医师,包括单位委派培训人员、自主培训人员和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
1.2.1 问卷调查。本研究采取分层抽样方法,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收回问卷1002份,删除无效问卷后,有效问卷928份。
1.2.2 数据统计与处理。数据采用EpiData进行数据录入,运用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卡方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
为了便于探究住院医师对“住院医”角色的认知情况,本研究采用Likert 5分质量表进行处理,“非常清楚”为1分,“清楚”为2分,“一般”为3分,“不清楚”为4分,“非常不清楚”为5分。调查显示,研究对象对“住院医”这一角色的认知情况,平均得分为2.48±0.762,其中,52.6%的住院医师表示“非常清楚”或“清楚”,而表示“不清楚”或“非常不清楚”的占6.4%。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对“住院医”角色认知情况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不同身份类别住院医师对自身角色认知情况,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9.230,P=0.000)。其中,对住院医师角色认知选择“非常清楚”和“清楚”的比例中,单位委派培训人员和自主培训人员的比例高于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比例。在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群体中,部分临床专业硕士研究生更注重自己的学生角色,而对临床医师身份的角色认知存在模糊认识,见表2。
表2 不同身份类别住院医师角色认知情况
住院医师的角色认知情况与其自身的主观评价相关联,在对个人归属感、获得感、耐心、工作热情和服务意识(1=非常强烈,5=非常不强烈)方面存在相关性,经相关性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住院医师对“住院医”角色认知越清晰,其个人归属感、获得感、耐心、工作热情和服务意识越强。见表3。
表3 住院医师角色认知与工作感受相关性分析
对于住院医师对“住院医”角色认知的建立形成过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以住院医师对自身的角色认知情况为因变量,将住院医师在院内参与的工作情况、学习情况、生活情况等因素为自变量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住院医师角色认知情况(1=非常清楚,5=非常不清楚)与其参与科室文化建设(1=经常参加,5=从不参加)、每月参加专业培训讲座次数(1=小于1次,4=5次以上)、参与科室病案讨论情况(1=经常参加,5=从不参加)、平均每天工作时间和参与科室制度建设(1=经常参加,5=从不参加)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各影响因素中,排在首位的是住院医师参与科室文化建设方面,参与科室文化建设越频繁、参加专业培训讲座次数越多、参与科室病案讨论越多、平均每天工作时间不要太长、参与科室制度建设越积极的住院医师,其对“住院医”这一角色的认知情况越清楚。见表4。
表4 住院医师角色认知回归分析
本研究显示,住院医师对“住院医”角色的定位与认知情况,对其工作状态产生了影响。Ralph Linton认为,一个人占有的是地位,扮演的却是角色[3]。因此,可以认为,角色所体现出的行为模式,应该与个人的地位、身份和特点相一致。
由角色的概念可知,角色可分为领悟角色、规定角色和实践角色[4]。研究角色,必须研究人的地位。笔者研究住院医师对自身角色的定位,首先就要了解住院医师对个人的地位是否认识清楚。在现实生活中,当住院医师这一概念出现在人们视野的时候,其实就表明社会赋予了这一群体具体的行为期待。但是,住院医师群体不仅仅扮演着住院医师这样一种角色,还同时扮演着学生、同事、子女、父母、爱人等多种角色,而不同的角色,其实在社会层面都赋予了一种行动的期待。通常情况下,社会赋予某种角色的规范与角色扮演者的实际行动之间通常都会存在一定的差距,也就是说角色期待与角色表现之间没有进行相互匹配,当角色扮演者没能很好地处理好各种角色的表现时,角色冲突就逐渐显现了[5]。角色冲突主要是指在角色扮演中,角色之间或角色内部发生了矛盾、对立和抵触,进而阻碍了角色扮演的顺利进行[6-7]。
本研究显示,住院医师对角色认知存在不同认识主要表现在对“住院医”角色的定位,存在领悟角色、规定角色与实践角色之间的矛盾。有的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一角色的定位,而有一部分人群对这一角色的认知还存在模糊认识,认为自身存在的价值感不强、住培工作意义不大、对当前的管理模式不认可、工作消极等多种表现,因而,其在对角色的领悟层面与规定角色之间存在差距,在实践角色扮演过程中也与规定角色存在差距,但在实际工作中又必须接受和执行规定角色所要求的内容,所以角色冲突就发生了,由此引发了对自身生存状态的影响。
如何提升住院医师对角色的准确认知、解决角色冲突,最重要的就是要处理好领悟角色、规定角色与实践角色之间的冲突。要认清角色的规范,通过自己的言行认真履行角色所期待的行为[8-10]。对于住院医师而言,在领悟规定角色层面,就要明确住培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明晰住培工作在个人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主动了解住培工作的各项政策法规,使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适应住培工作的要求,进而在实践过程中强化对“住院医”角色的认识。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要努力将自己的实践角色与规定角色相匹配,尤其需要主动参加科室文化建设、参与科室日常工作,使个人能够充分融入科室,提升在科室的存在感,进而提升个人的综合能力,提升工作的质量。
[1] 林芝.社会学视角下的社会角色[J]. 科技风,2012(22):219.
[2] 田雨杰,慈勤英.虚假认同:带着面具生存[J]. 中国青年研究,2003(11):13-16.
[3] 戴维·波普诺.社会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4] 彭华民,杨心恒.社会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 杨同卫,陈晓阳,曾波涛,等.论医疗制度变革时期的医生角色冲突[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6,19(6):21-23.
[6] 铁桂娟.角色冲突:高职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一种社会学分析[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6):38-40.
[7] Huang CY, Chen L, Li SQ. Roleconflict is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eacher's professional tiredness[J]. University Education Science,2008,33(1):33-54.
[8] 李飞.大学生角色期待与行为引导——基于角色扮演的社会学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13(4):111-115.
[9] 夏纪康.角色期待与改革者[J].社会,1984(6):46-47.
[10] Muller-Juge V, Cullati S, Blondon KS, et al. Interprofessional collaboration on an internal medicine ward: role perceptions and expectations among nurses and residents[J]. Plos One,2013,8(2):57570.
Research on the situations of role cognition of residents in tertiary hospital in Beijing /
JIAO Guangyuan, ZHANG Jian// Chinese Hospitals. -2017,21(12):51-53
resident,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of residents, role cognition, human resource
Objectives: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residents' role cognition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tandardized training and help resi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Methods: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residents in 13 tertiary hospitals in Beijing.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chi-square test and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The average score of cognitive evaluation of residents was 2.48±0.76,and the proportion of "clear" and "very clear" about the role of trainers and independent training staff is higher than that of clinical medical postgraduates. The role cognition of the residents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sense of belonging, sense of gain,patience, enthusiasm and sense of service in the job.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mainly include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daily work of the department. Conclusion: The role cognition of residents has an influence on their work status. Residency needs to define roles and promote the sense of belonging and presence in the work.
Author's address:School of Marxism,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No.10, Xitoutiao, You’anmenwai, Beijing,100069, PRC
首都医科大学科研基金(2016SK08)
①首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100069 北京市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②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100069 北京市右安门外西头条10号
张 建:首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与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E-mail:yidecmu@126.com
2017-06-04](责任编辑 张晓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