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莉
摘要:根据人社部颁发的《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和《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简称《标准》),笔者所在学院为完善“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将《标准》转化为申报认定“一体化教师”的可操作性实施方案,研究制定了《一体化教师认定办法(试行)》,并在2016年开展了认定工作实践。本文从定标准的解析、申报材料的规范、认定流程的设置、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困难与解决思路等方面,将认定工作的研究与探索分享给大家,为职业教育同行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一体化教师 标准解析 认定办法 实践与思考
“技能型人才在推进自主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体化教学是培养大批生产一线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根据人社厅发(2012]30号《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试行)》(以下简称《技术规程》),“一体化课程”是按照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律,根据国家职业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构建课程体系,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学习载体,按照工作过程和学习者自主学习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活动的课程。按照人社职便函(2013]37号《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的规定,“一体化教师”是能按照《一体化课程规范》进行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并组织实施一体化课程教学的专业教师。因此要完成一体化课程的教学,必须要有符合《技术规程》一体化课程资源建设和符合《标准》的“一体化教师”队伍。
制定《一体化教师认定办法》,建设并规范管理一体化教师队伍已势在必行。本文仅就“一体化教师”认定标准的解析、申报材料的规范、认定流程的设置、一体化教学实施的困难与解决思路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
一、关于认定标准的解析
为了指导普通教师按要求尽快把自己培养成“一体化教师”,笔者反复研究《标准》,并将《标准》转化为教师申报认定“一体化教师”的可行性方案,研究制定出校级《一体化教师认定办法(试行)》,确定了认定的要求与工作流程,规范了各级一体化教师申报认定需提交的佐证材料,理顺了申报认定流程、编制配套表格,完善了一体化教学资料的审核和认定现场组织等一系列工作,并于2016年开展了校级“一体化教师”认定工作的实践。
根据《标准》的要求,“一体化教师”从基本条件、胜任典型工作任务和能力要求三方面设立了三级、二级和一级,最高级别为“一级一体化教师”,三个级别的标准依次递进,高级别涵盖低级别。
可以肯定的是,“一体化教师”不同于过去的“双师型”教师,在能力要求上有明确区别。“双师型”教师一般是指一位教师既有专业技术职称,又有职业资格证书。因此,所谓“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学校里,在拥有合法教师资格的基础上,既拥有专业理论的教学能力,又拥有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的教师。而“一体化教师”在工作能力上要求更高:需要在“双师型”教师的基础上,能够将理论课和实际操作课融为一体化课程,并实施教学;能够将企业工作任务提炼出典型工作任务和代表性工作任务,并转化为参考性学习任务;能够根据学习任务开发出“学习工作页”等教学资源。
笔者学校制定的《“一体化教师”认定办法(试行)》将三个级别的“一体化教师标准”转化为可操作性更强的“一体化教师”资格认定条件,每一条件规范了认定所需的申报佐证资料要求。
1.基本条件认定
(1)教师资格证书(教师上岗证)和本专业一线教学年限要求:从三级到一级分别要求具备2年、3年、5年以上的教学年限。认定依据为教学系出具的“教学任务书”。
(2)專业技术职务和职业资格等级要求:从三级到一级分别对应初级专业技术职务+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中级专业技术职务+技师以上职业资格;高级专业技术职务+高级技师职业资格。认定依据是职称证书和职业技能资格证书。
(3)企业实践经历要求:从三级到一级分别要求企业实践时间累计不少于3个月、6个月、12个月。本校从2012年起就开始实行教师下企业实践研修制度,认定依据是由教学系核实的该教师“企业实践研修评鉴表”。
2.典型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认定
(1)三级一体化教师。能完成中、高级工一体化课程教学;一体化教学班级管理;一体化教学场所设备维护与管理。
(2)二级一体化教师。能完成一体化课程教学活动策划;预备技师一体化课程教学;企业学员中、高级工培训。
(3)一级一体化教师。能完成对一体化学习任务进行设计;指导三级、二级“一体化教师”开展教学和研究;对一体化课程教学质量综合评价。
申请认定的教师需提供申报级别所对应的一体化课程典型工作任务教学资料,以佐证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真实性。
3.能力要求的达标认定
(1)三级一体化教师要具备所任教课程的操作技能;能依据一体化课程教学资源制订一体化课程授课进度计划并编写教案;能组织中、高级工层次一体化课程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体现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理念,达到课程目标要求;能依据一体化课程标准测评学生的学习效果,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持续改进;能管理一体化教学班级,形成与一体化课程教学特征相适应的班级管理模式,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能完成一体化教学场所的规范管理,维护保养教学设备设施,满足一体化课程教学的要求。
(2)二级一体化教师要能组建和带领团队,结合教学实际情况,依据学习任务设计编制教学活动策划表;能根据教学要求,实施预备技师层次一体化课程教学,能较好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能按照企业培训要求和校企双方确定的培训方案,完成企业员工中、高级工培训。
(3)一级一体化教师要能组建和领导团队按照《一体化课程规范》完成学习任务设计,并能结合教学实际情况,带领团队对工作页进行二次开发;具有丰富的一体化教学经验,能对三级、二级一体化教师进行指导,指出其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能根据一体化课程标准开展课程教学综合评价,评估课程教学实施效果,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具备工作页开发能力。
上述三个级别“一体化教师”能力要求逐级提高。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研课改积极性,笔者学校还增加了教研成果条件;并要求申报者提供一个完整教学单元“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或授课教案。
二、关于申报材料的规范
1.编制认定资料参考目录
根据一体化课程所需要的教学资源和各级别能力要求的不同,我们梳理出每个级别“一体化教师”认定申报所需资料的参考目录,方便申报教师对照《认定办法》和“认定资料参考目录”逐项整理相关佐证材料。
2.配套申报与认定表格
申报认定需要规范化进行,按照《认定办法》我们制作了一系列认定过程所需的配套表格,包括:“一体化教师认定申请表”“一体化教师认定情况记录表”(认定条件达标情况记录)“一体化教师认定表”(鉴定结论)等。
3.报送佐证资料的规范要求
针对20 16年初次认定时大家对标准理解不透,材料准备不到位,不统一的情况,我们制定了《“一体化教师”认定资料规范说明》,从填写申请表、解读佐证材料目录、一体化教学资源确认(教材、学材、场地)等几个方面提出规范要求,细化一体化教师应具备工作能力的具体要求和对应的佐证材料。
三、关于认定流程的实施
按照《认定办法》要求,笔者学校2016年组织了第一次申报认定工作。
1.动员准备阶段
学院《关于2016年“一体化教师”认定工作具体安排的通知》具体安排了认定程序时间表,并对申报教师第一次报送的材料进行初审,发现很多教师准备的申报材料无法满足认定需要,特别是“一体化教师”能力要求方面的佐证材料存在很多问题:一些教师所授课程为纯理论课、纯实操课,且从来没有进行一体化课改,教学场地无法满足一体化教学需要,企业实践经历证明不规范……
针对此情况,我们再次召开教学系负责人和申报教师会议,详细解读认定标准,要求申报教师反复修改完善申报材料。
2.申报及审核阶段
(1)准备参加“一体化教师”认定的教师,对照对应级别认定条件提交《“一体化教师”认定申请表》,并逐项整理相关佐证材料报教学系。
(2)由教学系确认初审后报教务处、人事处、教学督导室审核后同意申报。
(3)由教务处牵头组织对“一体化教师”认定申报材料是否符合各级别认定标准及真实性、完整性、规范性和一致性方面等逐项进行核实,并将存在的问题反馈给申报教师,要求其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3.评审及认定阶段
教务处组建认定专家团队,对不同级别的一体化教学进行了现场听课、评课,公正、客观地进行了认定。
(1)一体化课程认定。现场所授课程必须是“一体化课程”,其确认依据是教学系发给老师的教学任务书应标注所授课程为“一体化教学”,避免一些教师把纯理论课或纯实际操作课与一体化教学混为一谈,也可促使教师们加快理实一体化课改的步伐。
(2)一体化教材认定。现场授课教材必须是一体化课程教学用教材,如果不是,则需要申报教师提交在教学实践中配套编写的一体化辅助教学资料,能基本满足一体化教学需求,并能体现自己的一体化教学策略(教改思路),确保相关课程的一体化教学能够有效开展。
(3)一体化教学设计(教案)。申报老师提供的一体化教案必须体现一体化教学策略,具有学习目标、典型工作任务描述、学情分析、工作内容分析、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分组、考核、评价、师生活动和相应的可视学习成果等一体化教学环节。
(4)一体化教学场地认定。按照一体化教学的要求,现场查看一体化授课的场地是否具有所需的讲授区、操作区、成果、作品展示区和讨论区等功能区,如不能满足要求,则建议教学系在未来专业建设中加以改善,尽快满足一体化教学的场地需求。
(5)一体化教学设备认定。现场各教学系提供的教学设备基本能满足相关课程开展一体化教学的需要,但申报材料中提供的各教学单元使用的教学设备清单不够具体。
(6)现场听课(说课)认定评审。通过申报者现场讲课(说课)、专家提问、教师答疑、核对申报材料等环节,评委们填写《认定情况记录表》《认定表》并签署综合认定意见。专家签名后由教务处将通过认定的各级别一体化教师名单公示,然后报学院审批并颁发证书。
通过上述六个环节我们完成了一体化教师现场评审认定工作。
四、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困难及解决思路
通过本次认定,突显出一体化教学的实施面临诸多困难与不足,亟待我们研究对策,完善一体化教学的组织管理。
1.一体化教学面临的困难
(1)“一体化师资”严重不足。一体化教师培养动力不足,教师一体化课改压力不大。教师个人重视度不够,其原因是一体化教学要求标准高、课酬与纯理论或纯实操课酬差别不大、场地设备条件难实现、教学资源开发工作量大等。
(2)企业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开发一体化课程,双方共赢的着眼点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双方共同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多数企业只关注用工数量,不关注人才的培养过程。而教师个人也很难与企业对接,致使企业实践经历的认定条件不达标。
(3)政策实施不到位。国家虽然出台了《一体化课程开发技术规程》和《一体化教师标准》,并大力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但是没有开展国家级、省级“一体化教师”认定,我们的校级认定对教师向上发展的空间不够大,没有吸引力。
2.解决的思路
(1)将“双师型”教师培养升级为“一体化教师”。为了让更多专业课教师符合“一体化教师”标准,必须重视“一体化教师”的培养。教学系要挑选积极实践一体化课改的教师,优先安排去合作企业实践研修活动、组织操作技能专项培训,使其逐步具备完成“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要求”,尽快达到认定标准;安排高级别“一体化教师”指导帮扶低级别“一体化教师”,师徒结对共同提升“一体化教学”实践能力。
(2)加入校企合作联盟,提升企业参与度。由学校组织校企合作联盟研讨会,共同研讨满足企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学计划),确立一体化课程框架,制定一体化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建设一体化课程资源。真正做到“三合一”,即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通合一;工作实践和专业学习学做合一;能力培养和工作岗位对接合一,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参与积极性。
(3)落实“一体化教师”资格认定政策。加快完善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和规范化管理的步伐,建议出台国家级、省级“一体化教师”认定制度,并配套提高一体化教师的社会、经济和荣誉认可度。由于一体化教学课前准备工作量比纯理论课或纯实操课大很多,因此必须拉大课酬差距,同时要使一体化教师资格认定作为其职称晋升、岗位聘任、年度考核评优等重要依据之一。
综上所述,我们制定并实施《一体化教师认定办法》,是在规范“一体化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上的先行先试,侧重于防止一体化教学在形式上的“簡单模仿”,防止“一体化教师认定”流于形式。进一步完善“一体化教师”的培养、考核和激励机制,立足于真正提高一体化教学的课堂效率,让职业教育一线教师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和方向,能有序逐级达到《标准》要求,拓宽师资队伍成长空间,进而调动广大教师一体化课改积极性,提高一体化教师队伍素质,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