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及红
为了了解当前高职院校PLC原理及应用课程的考核与评价体系及现状,笔者选择了已开设该课程的15所兄弟院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为了解决调查和分析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课堂教学“微型化”改革为突破口,创新性地构建了模块考核与过程评价体系。实践表明,改革成效显著,符合高职教育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对于专业核心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构建具有借鉴和推广价值。
一、PLC原理及应用课程考核与评价现状及存在问题
本次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03份。统计结果显示,在受调查学校中,以下三种考核与评价方式所占比重分别为45%、34%和21%。
平时考查(出勤率+作业成绩+课堂表现)占期评总成绩的30%,期末闭卷理论考试成绩占70%。这种考核方式既传统又简单,但无法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能力,不能体现本课程的技术、技能性特点,考核结果往往是失真的。
平时考查(出勤率+作业成绩+课堂表现)占期评总成绩的30%,期末实际操作成绩占70%。这种考核方式虽然能够考查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能力,但是实施起来难度较大,具体原因有二:一是如果采用综合性程序设计题,绝大多数学生的水平还无法达到独立完成设计的要求;二是如果采用几个技能模块题,又将面临绝大多数学生考试时间不够用的新问题。
平时考查(出勤率+作业成绩+课堂表现)占期评总成绩的30%,期末闭卷理论考试成绩占35%,期末实际操作成绩占35%。这种方式既考核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能力,又考核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科学合理,但期末要集中组织两场考试,实施难度更大。
同时,以上三种考核方式都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三者均没有体现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评价,未能对课程“教”与“学”的阶段性结果进行及时、有效的分析和总结。而PLC技术、技能模块往往都是互为基础、相辅相成的,如果前面的模块没有掌握好,势必会影响后面模块的学习。二是教考分离,无法有效利用和发挥好“考试”这个法宝,促使广大学生高度重视平时学习。到了期末,无论是进行理论还是操作考试,无论考题多么简单,评分尺度多么宽松,班级整体成绩水平往往都不尽如人意。调查显示,认为已经比较好地掌握了PLC编程技术(包括应用)的学生只有23%。
二、PLC原理及应用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教学模块
根据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目标,安排如下教學模块:基础知识和技能、基本指令及应用、功能指令及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应用程序设计。
(二)考核模块
根据PLC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目标和模块,安排以下考核模块。
基本指令及应用:PLC外部接线方法,PLC编程软件的使用,PLC基本指令表示方法、功能,掌握PLC基本指令编程方法,掌握PLC基本指令功能及应用,掌握PLC外部接线方法和编程软件使用实践。
功能指令及应用:PLC常用功能指令格式、表示方法及功能,掌握PLC常用功能指令格式及编程方法,掌握PLC常用功能指令功能及应用实践。
程序设计方法:PLC经验设计法,继电器电路移植法,PLC顺序控制法,掌握继电器电路移植法设计梯形图,掌握PLC顺序控制程序设计法及应用实践。
应用程序设计(实践):PLC应用系统设计,PLC程序设计方法的实际应用,掌握PLC应用系统软件、硬件设计,掌握PLC程序设计方法的应用实践。
应用程序设计(理论):PLC应用系统设计,PLC程序设计方法及应用,掌握PLC应用系统软件、硬件设计,掌握PLC程序设计方法的实际应用,掌握PLC装配、检测和维护。
(三)考核方式
每个模块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特别是实践考核),要根据考核内容特点、参与考核的学生人数以及实验、实训设备情况而定。针对上文建设的考核模块,逐一设计如下。
基本指令及应用模块:编写和录用程序后再进行PLC外部接线和程序模拟调试。
功能指令及应用模块:考试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两组,第一组运用左移位指令实现灯光循环左移真值表的输出(输出可以是保持型或非保持型);第二组运用比较指令控制停车场显示装置。
程序设计方法模块:考试前教师将全班学生分成三组,第一组根据所给出的继电器电路(如电动机正反转、Y/Δ降压启动控制电路等)进行PLC梯形图程序设计;第二组根据自动门控制要求,运用起保停电路进行PLC程序设计;第三组根据自动门控制要求,运用步进顺控指令进行PLC程序设计。
应用程序设计(实践)模块:学生根据全自动洗衣机、加热反应炉、十字路口交通灯、舞台艺术灯和配料生产线这五个系统的控制要求,任意选做一个系统,运用自己熟悉的编程方法,进行PLC程序设计、外部接线和程序模拟调试。
应用程序设计(理论)模块:学生根据除尘室、小塔水位、两种液体混合、传送运输带、小车往返送料、多灯循环闪烁这六个系统的控制要求,任意选做两个系统,运用自己熟悉的编程方法,设计I/O分配表,编写PLC程序梯形图。
(四)考核说明
针对以上考核模块及考核方式,说明如下。
第一,每学期初,任课教师在编制教学计划时,要将考核计划纳入其中,即在60课时教学计划中,要包含5课时的考核计划,当一个教学模块结束时,教师要及时安排本模块考核,并将评价结果适时通报给学生。
第二,平时进行实践模块测试,此项占总评成绩的20%;期末考试时,统一进行应用程序设计(理论)模块测试,该项占总评成绩的20%。
第三,不设平时成绩,课后作业则借鉴“微课”和“慕课”的做法,以课堂练习、课后作业、课前提问等形式进行。因此,教师在设计和撰写教案时,要体现课前提问复习、新授、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布置以及模块考核(当本模块教学结束时)等教学环节。
由于要占用正常课时进行考核与评价,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对课堂考核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必要时可以安排几个学生协助工作。
三、PLC原理及应用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改革成效
(一)从学生的角度看,真正实现了由过去的“要我学”到现在的“我要学”的转变
在实验、实训过程中,学生们总是提前到课,争分夺秒地进行操作训练,唯恐模块测试成绩落后于他人;遇到难题时,就先找同学交流、讨论,当其他同学也解决不了时再找任课教师;一旦看到教师给某位同学分析、解决问题,其他同学也会主动围上去观看、聆听。
(二)从教师的角度看,真正实现了由过去的“填鸭式”到现在的“互动式”的转变
在不增加课程教学总课时的前提下,教师每学期会安排5个课时进行教学模块考核与评价,并利用课堂时间安排课前复习和课后练习,将过去的“满堂灌”式教学“微型化”,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使每一堂课都充满激情、快乐和智慧。
(三)从教学的最终效果看,真正实现了由过去普遍的“假合格”到现在“真优秀”的转变
实践表明,改革后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PLC基本原理及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能够运用PLC技术改造传统继电器控制系统,能够运用以PLC为核心的维护和管理自动化生产线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现代软生产线控制技术应用与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程考核结果既让任课教师满意,也令90%以上的学生满意。诚如有的学生所说:“我们的及格是真正的及格,我们的优秀是真正的优秀。”
笔者认为,作为职业教育一线工作者,既要尊重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和以学生为本的教学原则,又要运用课堂微型理论和借鉴其他教育模式,摒弃教育教学领域中的本本主义和形式主义,对职业教育教学进行“脱胎换骨”式的改革和探索。■
(责编 黄紫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