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峰
中职数学中的基础知识、理论、技能等是相互联系的,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效利用迁移理论,帮助学生熟练、快速地掌握新知识。
一、迁移理论的概念以及影响因素
迁移理论是指将已经学习并掌握的基础知识、方法和技巧等运用到另一项学习中,通过知识的迁移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知识迁移主要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两个方面,正迁移能够帮助学生又好又快地掌握新知识,而负迁移则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应用迁移理论的过程中,教师须采取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式,引导学生将学习到的基础知识、思维方式方法以及技能等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去,最终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影响迁移理论应用的因素众多,在具体教学中,主要有两个。一是相似性高的数学问题。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问题越相似,越有助于快速应用迁移理论。因此,在解答和研究数学问题时,教师需在挖掘数学问题的共通之处上下足工夫,为迁移理论的应用打好基础。二是恰当的教学方式。中职数学教学中主要有函数方程、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教学方式,它们一般都具有较强的系统性和概括性,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提高理论应用的有效性。
二、迁移理论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熟练掌握数学概念,促进正迁移
扎实的数学概念基础能够确保学生准确理解数学基础知识,并掌握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和技巧。因此,在应用迁移理论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掌握数学概念的能力,只有学生熟练掌握数学概念,才能保证迁移理论的有效应用。例如,在学习数列极限概念时,数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从数列极限概念中提炼出具有普遍性的函数极限知识,通过阐述和理解“ε-N”,帮助学生将概括出的数学语言迁移到函数极限概念中去。这样,学生在学习函数极限概念的时候,就能够快速地掌握函数极限的相关知识,从而推动正迁移的产生和完成。
迁移理论的有效性与基础概念的掌握牢固程度联系紧密,学生只有熟练掌握必要的数学概念及相关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加顺利地将学习到的数学语言迁移到新的学习领域中,并快速地掌握新知识、新技能。
(二)变换思维方式,提高学生迁移能力
在应用迁移理论的过程中,数学教师可以从原有的数学案例中概括和提炼相关数学知识,对数学案例的前提条件进行适当的变通,以此探索出数学问题与前提条件及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变换思维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同时它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因此,数学教师在应用迁移理论的时候,应积极探索新颖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采用变换思维的教学方式和解题思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活跃度,激励学生根据变化的条件找出多个不同的解题思路。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应用迁移理论,提高学生的迁移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营造氛围,推动情景迁移的完成
合适的情景迁移有助于推动迁移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一般而言,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往往会表现出紧张或者消极的态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而良好的教学氛围,能够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根据中职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的平时成绩一般要优于考试成绩,随堂测验的成绩也高于期末或者期中测验的成绩,这种现象与情景迁移有很大的關系。需要注意的是,情景迁移虽然能够促进迁移理论的良好应用,但有时也会对迁移理论的应用造成一定的阻碍。数学教师在应用迁移理论的时候,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情景,从而实现迁移理论的有效应用。
(责编 黄紫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