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农村职业学校都热衷于培养“飞鸽牌”毕业生,农村的经济靠谁来发展?当本地企业无法从属地职业学校得到人才支撑,他们凭什么要来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当远去外地打工的孩子在几年后不得不回到家乡,步履维艰的本地企业又如何接纳他们就业?正是这种恶性循环,造就了许多地区的贫困和许多农村贫困人口的代际相传。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脱贫问题,必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对于精准扶贫的重大促进作用,让职业教育精准发力,成为精准扶贫的“造血器”和“输氧机”。
一是要瞄准“精准招生”,改革招生制度,聚焦重点人群,扩大贫困家庭孩子进入职业院校学习的机会。二是要瞄准“精准资助”,完善“奖、助、贷、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政策体系,惠助重点对象,让贫困家庭的孩子“真正学得起技能”。三是要瞄准“精准培养”,推进教学改革,消弭学历情结,培养学生立足社会、搏击市场的能力,成为“懂经营、善管理、能致富”的新型农民。四是要瞄准“精准培训”,以项目化实战,强化技能训练,让贫困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学会实用技术、拥有一技之长。五是要瞄准“精准就业”,狠抓就业扶持创业,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的最终目标。
诚然,无论是吸引和资助贫困家庭孩子就读职业院校,还是培养他们能就业、能创业,都只是制度设计层面的愿景,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須由地方政府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重视职业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让教师有信心、学生留得住,同时加大宏观协调,促进政校企行合作。离开这个必要前提,职业教育助力精准扶贫难免就会沦为空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