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张志勇 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
应试教育的本义
文 / 张志勇 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
人们不明就里,往往望文生义地认为,应试教育就是准备应试的教育,并以此为据寻找种种为应试教育张目的说辞,什么“充分认识应试教育的政治正确性”等等,不一而足,不但鲜有人出来制止,反而迎来众人喝彩。
殊不知,应试教育是有原罪的。
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对于国家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有考试,就有应试。遗憾的是,在应试中教育界出现了种种乱象。正因为如此,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要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按照实际需要,改善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克服教育脱离实际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
为了解决教育界日趋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1987年12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家教委“端正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研究与对策领导小组成立并举行第一次会议。会议决定,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基础教育脱离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违背教育方针和教育规律,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的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向全社会公布调查报告。1988年5月21日,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和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调查组”在《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名为《抓住关键,综合治理》的调查报告。
报告对“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内涵、外延及其治理路径给出了科学的界定。所谓“片面追求升学”,是指“脱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把基础教育办成单纯的升学教育,违背教育方针违反教育规律的错误做法”。“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具体表现是:不按教学计划开课,升学考什么,学什么;不按教育规律教学,升学怎么考,怎么学;不面向全体学生,只对有希望升学的学生教学;大量办复读班;以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工作的唯一标准,搞升学排队,规定升学指标;猜题、押题、舞弊等等。造成的危害是:教育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学生不能全面发展;教育不面向全体学生;摧残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浪费等。“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治理路径是:“表现在学校,根子在社会,出路在改革,解决问题的关键在领导。”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3年2月13日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首次提出了“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普通高中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模式要多样化。”此后,人们用“应试教育”这个概念取代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提法。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内涵,是有其特指的,这就是:在教育的价值取向上,脱离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在办学实践上,违背教育方针违反教育规律。可见,“应试教育”并不等于“升学教育”,它是有其“原罪”的。我们反对应试教育,并不是反对学校追求升学率,而是反对学校脱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违背教育方针、违反教育规律去办学。
人们对应试教育内涵的种种自我解读,曲解了应试教育的本义,制造了教育思想的混乱,扰乱了党和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的贯彻执行,甚至为错误的教育政绩观张目,产生了极其严重的后果。到了全社会为应试教育的内涵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尽管《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课题组发表的调查报告已过去了29年,但报告所揭示的教育现象,不但没有随着时间长河的流逝而消失,反而在当代中国的教育舞台上,由于错误的教育政绩观的绑架而愈演愈烈。解铃还须系铃人。“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领导”,各级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切实树立科学的教育政绩观,一切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本。
张志勇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民进中央委员、民进中央教育委员会主任;兼任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会、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