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课文解读,采撷议论文训练点

2017-12-10 19:52张茂香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关联词思维习惯议论文

大多数学生怕写议论文,把写议论文当做一件为了拿分而不得不做的苦差事,甚至于一些喜欢写作的学生也未必会喜欢写议论文,因为他们觉得写文章和考试写议论文是两回事,导致这样的现状,恐怕责任应该归咎于教师,教师教学体系不完善,议论文指导教学效率低下,效果甚微。很多老师认为,写作指导是作文课的事,与阅读教学无多大的联系,如果教师能在阅读教学中有效渗透议论文教学要素,并持之以恒地去做,这将对低效的议论文教学起到极好的辅助效果。阅读教学与议论文教学的相得益彰,不仅能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能力,也将改变学生对议论文写作的认识。

一、注重对话引领,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

议论文写作需要辨证、发展、全面的思维习惯,而思维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日之功,需要在日常学习中不断训练,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并在文本解读中有目的,有意识的引领。

(一)抓矛盾点,培养辨证思维

许多文章都存在看似矛盾的地方,这些地方恰恰是辩证分析的触发点,而辩证思维是议论文写作的重要思维能力。

某老师上《陋室铭》,在合作探究环节,出示思考题“找出描写陋室的句子,你觉得陋室陋吗?”学生找出了幽雅的景,儒雅的友,高雅的事等相关语句,分析也非常到位,最后老师和学生一块得出结论:陋室不陋,不陋的原因是“惟吾德馨”。这样的分析也不能说有错,但总觉得少了点宽度和深度。就从文章来看,文里明明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说明这就是一间陋室。在这个问题上,如果老师稍加引领,效果就完全不同。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自然有学生会讲到其陋的一面,也有学生讲到其不陋的一面,不能说其不陋,陋的是其屋本身,不陋是在其德馨,一为物质,一为精神,精神上的富足足以掩盖物质上的贫瘠,这就是刘禹锡要表达的东西。这样解读,思维就全面了,思想也就深刻了,学生也明白了的辨证分析的重要意义。

其实《陋室铭》还有明显的矛盾之处,“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与通常的思维相矛盾,名寺往往建在高山上,蛟龙往往藏在深潭里,此处偏是“山不在高”“水不在深”。“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两句在行为上矛盾,既然喜欢弹琴,为什么又觉得“丝竹乱耳”呢?老师得引导学生去分析这些看似矛盾之处,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刘禹锡坚守初心,坚持操守,特立独行的品质特征。

(二)抓发展点,培养行进思维

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应自觉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文章,培养学生用运动,变化的思维看问题。

八年级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中有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此句关键词有三个,“幸运的人”和“不幸者”及“愧怍”。陈日亮老师的《<老王>与时代的伤痕和隐痛》,认为此文折射出“人生的孤寂与隔膜”以及“时代的伤痕和隐痛”从而为我们全面地分析了“愧怍”的内涵,联系上下文来看,此句前用了两个问句来解释自己“心上不安”的原因,是吃了老王的香油和鸡蛋吗?是他来表示感谢,“我”却用钱来侮辱老王吗?作者说都不是。几年过去后,“我”才渐渐明白,然后得出了最后一句。从这几句可知,作者先前一直想不通自己不安的原因,后来才慢慢地体会到,可见作者是经过很长时间的分析与反思的。要理解这一点,了解写作时间和背景很重要。这需要用变化和发展的思维来分析。文章写于1984年3月,此时距离老王去世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了,我在“文革”中幸存下来,而老王却没有这样的幸运了,如果解读不跳出文章内容,抠住文章表现的现状不放,就不好理解这“幸与不幸”了。作者不直接用“我对老王的愧怍”,而用“幸运的人”和“不幸者”这两个词,是否是要读者把文章放于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中去挖掘其更深刻的意义呢?作者似乎超越了时空,经过回想和反思而做出的回答。很佩服陈日亮老师对文本的解读,他用发展的眼光,用变化行进的思维来解读,把文章解读得不仅深刻全面,又富有时代感。

(三)抓多元点,培养发散思维。

多就是指理解的角度多,层面多,背景多,分析成因多,多元思维是议论文审题及写作中的必备的思维能力。

多元解读无处不在,很多老師迫于对权威的畏惧,在文本解读中,往往在主题的分析上对号入座,缺乏多元的思考与引领。好的文学作品是经得起推敲的,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多元解读。大多数教师会把《边城》的主题归纳为:作者通过对边城人民完美人性的描绘,表达作者对现代文明的批判,对故乡的怀恋,对重塑人民美好人性的渴望等等。笔者认为他的主题不仅这一方面,既然他对都市文明做了如此多的思考,是不是对传统的农业文明也做过反思呢?他曾经多次地提醒读者,请别忽视他作品背后的隐忧与伤痛。在分析文章的主题时,我如是引领,让学生辩证地分析文章的主旨,有学生说沈老通过边城的描述来寻找安慰,有人说沈老批评了边城人民的保守和封建,还有人说表达了作者对农业文明被现代文明侵蚀的无奈。笔者提出一种看法是对边城人民蒙昧生命意识的批判。其实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对错在此并不重要,关键是在这种引领过程中,我们拓展了阅读的广度与深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如果在文本解读中,能够把议论文思维的培养当作一种常态,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对议论文的审题和写作有极大的帮助。

二、巧借文本范例,进行议论文的框架训练

(一)着眼全篇思路,建立作文行文框架

在高中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堪称议论文范文的经典之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其行文框架,训练学生的思维推进。必修三《劝学》的论证思路由提出“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到论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最后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做”,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再“解决问题”,思路非常清晰。此时学生刚刚接触议论文写作,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范文帮助学生建立议论文框架意识,很有意义。

《师说》在首段提出“学者必有师”的观点后,先用一句“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这一反问句论证从师必要性,再用“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来分析怎么做。第一段简单几句话体现了“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做”的严密论证思路,接着第二段针对当时现实采用三组正反对论证论述了从师的必要性,这一部分用发展的眼光进行辨析,让人明白了从师之重要,是思辨的集中体现,第三段以孔子为例论证如何从师,是议论文解决问题部分,行文同样对学生很有借鉴意义。endprint

(二)抓住典型段落,训练段内逻辑论证

有了良好的思维习惯,形成了行文的基本框架,接着要做的就是完善段内的逻辑体系,段内逻辑体系的形成也可以努力在文本解读中训练。

《拿来主义》一文全文的关联词使用就有近三十处,可见其文内复杂的逻辑关系。其中第三段最为典型,“当然┅┅然而┅┅虽然┅┅但是┅┅当然┅┅但┅┅所以┅┅要不然”,整段不过二百一十二字,但关联词使用就有八处。此段是让步论证的典型,前面三组转折关联词构成三个层次的让步分析,最后一组“所以┅┅要不然”进行总结,得出自己的结论。层层让步,以退为进,有力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在课堂中抓住此段关联词来分析,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本段的内容和思路,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让步论证法的认识。

当然,为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们在课堂中还可以采取一些策略来加强学习效果,譬如教学此段,可以把鲁迅用的关联词隐去,让学生读读它的效果,然后再把关联词补充出来,再反复诵读比较,在诵读比较中加强认识。

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典型范例,《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第四段“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要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此段是递进说理的典型。

三、利用课堂仿写,强化议论文训练效果

(一)依据范例,进行提纲训练

其实可以用做议论文范例的文章很多,课外的范例可以使用,课内的范例更不能错过。因为课内文章教师分析具体,学生理解到位。所以课文中的说理文可作议论文教学范文,让学生在吃透文本后进行仿写训练。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利用此单元的学习来训练学生的议论文论证思路本就是單元目标之一。我们可采用大单元教学法,在一个单元学完以后,安排一节课专门进行议论文提纲训练。《劝学》和《师说》结构类似,是常规议论文结构的典型,又是事例对举论证和正反对比论证的典型;《过秦论》欲抑先扬,欲擒故纵,采用大量史实证明,最后水到渠成得出观点,这适合驳论文中使用,如果觉得高一学生还不能驾驭,可以不用,《寡人之于国也》是比喻论证的典范之作。在训练中,可以先给学生几个观点,再让学生选择自己最能驾驭的一篇进行框架模仿,经过模仿,学生就能形成自己的作文框架,从而实现框架的入格训练。

(二)模仿段落,强化逻辑推理

段落内部的逻辑推理,我们亦可通过摹写进行训练。在《拿来主义》第三段时,我确立了一个论题进行摹写:青少年是否应该使用智能手机。并要求同学用让步论证法来论证自己的观点,看谁用上的关联词最多且最恰当。在此正反观点各举一例。

诚然,智能手机能方便沟通,拓展视野,给人带来愉悦。然而,它毕竟是把双刃剑,一旦使用不当,就可能引发严重后果。虽然有人会说,我们是有自控能力的高级动物,但是,面对手机的诱惑,你真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吗?所以,青少年还是不使用智能手机为好。要不然,一旦沦陷其中,就可能玩物丧志,遗恨终身。

当然,智能手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诸多的不良反应,然而,我们能因为出门可能遇到危险而拒绝出门吗?能因为网络中有些病毒而远离网络吗?虽然有人认为,青少年意志薄弱,辨识力低,要远离智能手机,但谁又能说,青少年就一定不能克制自己?又有谁能保证,成年人就不沉迷网络,深陷其中呢?所以,远离智能手机不是消除手机危害的良策,应该努力让健康使用智能手机成为青少年的自觉法则,要不然,青少年如何锤炼自己,让自己远离诱惑,避免伤害。

这两段是学生参照段落摹写的,虽然算不上严密,但论证都能成立,学生经过这样的摹写训练,会不断增强逻辑思维能力,对议论文写作也是极为有利。

(张茂香 福建省宁化六中 365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联词思维习惯议论文
用关联词造句
高中挚友情谊长
Your high school friends are your lifelong friends
议论文阅读专练
Get两种论证法,一举拿下议论文
简谈“议论文”写作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探索发展学生科学思维习惯的方法——以初中生物学实践活动为例
关联词的秘密
议论文应以“理”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