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新思维

2017-12-10 19:03李彩霞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7年11期
关键词:个性化学习者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悠远深邃,熠熠生辉。其中,古代诗歌尤为耀眼夺目,千百年来,无论时代如何更迭与变迁,它始终以其永恒的魅力与深情的吟咏,唱出了民族的内蕴,歌出了人民的心声,因而成为了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诗歌教学却始终沿袭着最传统的“读——讲”式的教学模式,尽管也运用着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但都并未真正突破惯有的教学思维,从而使得精髓传播低效。因此,为了保有中华民族诗歌传唱的传统,保存诗歌真实珍贵的精华,保留诗歌润泽人心的作用,促使诗歌继续散发出恒久迷人的魅力,将诗歌教学纳入到大数据背景中进行教学方式的尝试与革新,势在必行。

一、大数据与教育

大数据基于海量数据的采集及其之后的专业化分析与处理,教育基于知识信息的传播及其接收者自我内化的完善与提升。二者看似找不到契合点,但当它们携手同行时,却会爆发出无限的潜力。正如舍恩伯格所言“大数据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测量,它有助于弥补我们收集、分析数据能力的不足。在教育领域,就意味着我们不单能收集到涉及学习结果输出的数据,还能收集到学生如何学习、我们如何帮助每个学生改进学习过程的数据。因此,如果说小数据只能测量到学习输出,那么,涉及学习的大数据则意味着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测量,依据充分的数据随时改进学习过程。”因此,大数据能够优化学习过程,使学习更高效,更有针对性,更具个性,而不再是简单地“你讲我听”“你说我写”,由单一到多元,由单向到多维,由同质到异构,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更是教育本身的要求。

在舍恩伯格看来,大数据改善学习的核心要素是:反馈、个性化、概率预测。1.课堂教学或学校教育是需要反馈的,它永远都不是单向度的发出,而是双回路的互动。只有在反馈中展开教学,教育才是有意义的。大数据很好地带动了反馈的实现,而且是及时与高效的。2.在二十一世纪这个个性化的时代,教育也必然会追求个性。学习什么,怎样学,学习过程如何开展等,大数据及其相应技术为我们实现了这一个性化定制,教育的“不拘一格”得以真实重现。3.大数据应用的直接结果就是概率的预测,这本教材是否合适,这种教学方式是否合理,这种教学手段是否有效,诸如此类的探讨,借助于大数据从概率上都能做出相应的预测,而且精确度会越来越高,哪怕存在着只有百分之一的误差,却依然能够为人们提供最直接可依赖的参考,而这也是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构成。

反馈——过程,概率预测——结果,个性化——目标,大数据从不同侧面进行着教育教学的实践,推动着教育教学的发展进程。因此,大数据与教育携手同行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教育教学与大数据同行的可能性与必要性

毋庸置疑,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而在信息技术大发展的今天,值得称道的表征即是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与教育的同行势必成为时代最强音。

(一)可能性

教育与大数据同行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而它可分别表现在理论、现实、技术层面上。

1.如前所述,舍恩伯格已为我们从理论上提出了相应的论说,他认为:“大数据帮助我们以前所未有的视角判断什么可行、什么不可行;展示那些以前不可能观察到的学习层面,实现学生学业表现的提升;可以基于学生的需求定制个性化课程,促进理解并提高成绩。”并且明确提出大数据改善学习的三大核心要素: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 而这一理论的提出则是有着现实可考的依据。

2.伴随着科技手段与技术的日益成熟,国外相继出现了以大数据为技术支撑的多种应用设计,多邻国(Duolingo)、可汗学院、Coursera都是其中显著的代表。据舍恩伯格所述,路易斯·冯·安(Luis von Ahn)启动了一种全新的设计——多邻国,即通過网站和智能手机APP帮助人们学习外语。与其他翻译软件不同的是,它充分利用了数据分析的技术来不断改进课程。通过掌握学习者学习答题状况,继而为单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这则基于巨大的用户量数据。可汗及他的可汗学院的成功更是以数据为核心的,“在可汗上传第一个使可汗学院闻名于世的视频之前,他便设计了收集有关学生行为的数据,并从中获取信息的机制。如果说那些吸引人的10分钟视频课程是可汗学院的心脏,那么时刻在后台运行的数据分析就是它的大脑。”可汗学院的教学方式的革新“凸显了大数据时代教与学的变化,让我们以崭新的方式看待学校、班级、课本和课程——将它们看作收集和分析数据的平台,并把分析成果用于教育的改良。” Coursera亦同理。综观这些全新的应用设计,能够发现,它们都是充分利用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呈现出“展示——反馈——数据收集——海量数据分析——针对性个人定制式回馈”的应用模式,而这无一不印证了大数据在教育领域得以施展的现实可能性。

3.技术上的可能性更是显而易见,信息技术发展到今天,早已渗透并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互联网+”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我们面前。网络应用的普及率更是以惊人的速度逐年上升,谁都无法也不愿置身其外。计算机、平板、手机、电子阅读器等可移动式手段的应用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更新着我们的认知。正因如此,海量数据得以呈现在相应的平台上,大数据分析才成为可能。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也呈现出及时性、适应性和广泛性。而通过网络平台获得相应海量数据,继而对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做出分析,最终指导实践,这将是未来教育的图景。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邓肯沃兹(Duncan Watts)认为,“有关人们行为和喜好的丰沛数据正改变着社会科学,使社会科学从数据最贫瘠的领域转变为数据最丰盛的领域。在从商务学到社会学再到文学这样一个又一个领域中,我们获取和解释数据的能力得到迅速成长,同时也需要获得新的工具”。语文教育与教学的革新之势由此而来,而表现在诗歌教学中的可能性也依此而居。

(二)必要性

教育是一个不断运动、不断发展的有机生态系统。它需要继承,更需要创新;它需要坚守,更需要突破。“迄今为止,我们的教育系统依然沿袭远古教育的模式,主要依靠教师的个人教学经验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判断和制定教学决策。二十一世纪后,世界各国的教育改革都倡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力争做到像医学一样根据学生的学习行为大数据来调整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基于证据的教学(evidence-based teaching,EBT),这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未来教育的理想形态。”因此,将教育与大数据结合起来,探索教育在大数据时代的前景,创新教育的实践手段,丰富教育的内涵与外延,赋予教育以活力与动力,从而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促进教育与大数据同行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我们可以思考与畅想的美好前途。endprint

三、基于教学实践的设想与尝试——以《水调歌头》为例

大数据时代不期而至,应用之潮滚滚而来,技术手段都已具备,如此美好的图景已展现在我们面前,笔者因此做了一次教学实践与大数据结合的大胆设想,试图顺应大数据的潮流,为教育教学的发展从理论上开拓一条新路。

(一)教学平台的搭建与文本录入

首先,需要有相关配套的软件及技术的强大支撑,比如语音识别技术、动画制作软件等;其次,学习者需要人手一台电脑或平板电脑,在家抑或学校,展开以计算机为基本平台的互联网教学新形式。在一个特定的时空内,学习者将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以吟诵的方式借助于朗读软件,比如Panoprete,将文本材料录入电脑,需注意把握词作的节奏与韵律,吟诵时力争做到抑扬顿挫,保证诗词古典美的质感。

(二)文本发散性认知与个性化体悟

以提前预设的画面问答形式,设置意象话题式表达、抒情主人公动态呈现、情境式联想与想象、情感流动式演进、情思自觉性内化体悟五个板块,令学习者以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分别做出自我认知式回应,并且及时收集相应数据,做出数据分析,看学习者在哪些类型题设上花费时间更长, 在哪个部分的表达上思维过于固化,哪个部分的体悟上更具创新思维、自觉感知能力等,从而比较、分析,明确学习者能力所及范围,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意见,从根本上提升学习者对诗词的兴趣与能力。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板块一:意象话题式表达。月是古人最喜爱也是情感寄托最多最深的对象。以这个意象为基本点,展开话题个性化表达,比如“月在我心目中就是一个敏感的精灵,她多情而温婉,她承载着太多人心靈深处无法割舍的情谊。”再如“月是我举杯邀约、精神共舞的对象,她给予我太多的慰藉与畅想,她与我在心灵上是共通的”等等,即以不同内容、不同形式、不同表达呈现出对主旨意象的认知性画面。

板块二:抒情主人公动态呈现。系统提前预设一系列的关键性表达,让学生快速选定哪些是与心目中的东坡居士形象相契合的,比如:“风雅儒士泛舟江上”“英雄挥毫感慨大江东去”“老夫打猎左擎苍右牵黄”“相濡以沫悼妻无处话凄凉”……选定结束之后将这些画面进行组合,并以动态画面加以完整再现,从而将画面人物立体灵动地出现在学习者的视野中。

板块三:情境式联想与想象。其中尤将东坡居士望月问天的特定情境单独加以动态立体呈现,融入学习者自身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展示一位既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徘徊,又以最真挚美好的祝愿于天上人间往来的君子形象。

板块四:情感流动式演进。心理的变化是时刻流动的,将抒情者的心路历程一一描画出来,比如,从无奈到埋怨,从埋怨到释怀,从释怀到祝愿,每一次心灵的悸动,都是最真实的人物状态。将这些变化绘制成曲线图,直观地投射出最难以捉摸却最值得关注的情感数据。

板块五:情思自觉性内化体悟。通过以上几个板块的动态化展现,学习者从不同侧面做出对人物个性化感悟的集中完整直观式认知动画,以此来考察学习者的自我认知、自我内化、自我感悟能力。

(三)反馈与概率性预测

学习者对《水调歌头》的学习过程自此完结后,反馈就将以数据形式得以展现。在哪个板块的理解更深,在哪个部分的认知受限;在哪个板块的能力缺乏,在哪个部分的体悟精细等等,系统都会全面地以数据形式为表征,回馈给观察者,继而有针对性地思考并提出相应解决办法,制定解决措施。自此大数据为我们提供了最直观、最鲜明的第一手资料,继而优化了诗词学习的过程,将文学个性化体悟的特点发挥了出来。

以上是对古诗词教学的方式做了一番全新而大胆的假想,但并非空想。相信随着技术手段的进一步提升,教学理念的进一步深化,在大数据理念下进行古诗词教学这一系统工程,实现大数据与教育同行指日可待。

参考文献:

[1]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用大数据优化我们的学习[J].教师月刊,2016,(3).

[2]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李彩霞 甘肃省兰州市 兰州交通大学附属中学 73007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个性化学习者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论远程学习者的归属感及其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