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忠良
(大连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035)
关键字:大连地区;高校;体育俱乐部;现状
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休闲体育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一些传统项目,如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在大学校园内广泛开展,深受学生喜爱,随之而来的一些时尚、优雅的项目也走进校园,成为大学生体育选修课或课余休闲活动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调查了解大连地区大学生体育俱乐部的开展现状,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从而促进大连地区高校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1].
选取大连市15所高校体育俱乐部作为研究对象.
(1)文献资料法.利用知网检索休闲运动、高校体育俱乐部等方面的论文,并查阅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方面的著作,为本文提供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对15所高校体育俱乐部中1 500名大学生发放问卷,回收1 397份,回收率93.13%.其中有效问卷1 279份,有效率91.55%.
(3)数据统计法.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
(4)逻辑分析法.运用辩证逻辑和逻辑推理方法对调查结果和数据统计结论进行归纳、分析和综合.
被调查的15所高校中,体育俱乐部的建设都比较普遍.但由于受场地器材、师资力量、资金投入及学生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体育俱乐部建设的规模、类型差异较大.调查结果表明,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以及武术俱乐部在15所高校均有设立,而其他运动项目俱乐部的建设则各具特色.
被调查的15所高校体育俱乐部均为学校领导下的群众性学生组织,既有学生管理部门组建的,也有各学院、系部组建并管理运营的.这些俱乐部的领导均由学生担任,由体育教师或辅导员进行指导并展开工作.这种组织架构既强调学校对体育俱乐部的管理,又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爱好等实际情况开展训练及竞赛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又能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对推动高校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2].
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支持建立体育俱乐部,通过参与俱乐部组织的竞赛及其他活动,对体育锻炼的价值、作用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多数人养成了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从表1可以看出,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传统体育项目俱乐部开展训练、竞赛等活动较多,兼具健身性、娱乐性、趣味性、竞争性、社会性,参与人数也较多,受到大学生的喜爱.而跆拳道、瑜伽、网球等一些新兴的项目,虽然也有自身特殊的健身功能,但由于多数学生对其了解较少,认识不够,或因宣传力度不够,学生的选择较少.从长远考虑,应该加强宣传引导,让学生充分认识每个项目的作用,以平衡各体育俱乐部之间的参与人数.
表1 大连地区高校学生选择体育俱乐部活动统计表 (N=1279)
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大连地区高校学生参与各项目体育俱乐部的动机多样化趋势明显,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提高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强身健体.这些基础动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能够认识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作用,并且能够参与其中,但大部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欠缺,只有6.72%的学生认识到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重要性[3].
表2 大连地区高校学生参加体育俱乐部动机调查表 (N=1279)
3.1.1 片面认识体育教育功能
无论是高校领导、体育工作者还是大学生,对体育的教育功能普遍认识不足,只停留在体育的锻炼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等生理层面上,对于体育教育增进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高适应社会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功能缺乏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只注重锻炼学生身体,忽视心理健康、情感需求、审美情趣、意志品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培养[4].
3.1.2 场地器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
大连市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和发展受诸多因素的制约,场地器材是其中之一.由于高校大规模扩招,体育场馆设施和师资队伍的建设满足不了学生日益增长的需要.高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日益减少,场地的利用率和社会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明显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连市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建立和各单项体育活动的深入开展[5].
3.1.3 体育俱乐部的组织管理不力
调查结果显示,有42.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参与的体育俱乐部组织管理不力,存在混乱现象.由于管理俱乐部的是学生,因此俱乐部各项活动的开展缺乏计划性、组织性、纪律性、针对性,俱乐部的运行缺乏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各俱乐部之间也缺乏交流和沟通,成熟的经验得不到分享和借鉴,缺少领导监督各俱乐部的组织[6].
3.1.4 学生身体素质差、参与热情不高
由于大学生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并且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也不高,严重影响了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而各高校的体育俱乐部主要集中在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武术等传统项目上,这些俱乐部的自身开发能力有限,每年的活动都集中在一些赛事上,趣味性、娱乐性强的内容比较缺乏,降低了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再加上很多高校把体育课从早排到晚,挤占了学生的运动空间和时间,学生的课余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
3.2.1 积极转变观念,促进大连市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
由于大连市各高校体育管理者、工作者和大学生普遍对体育的教育功能认识不足,只注重锻炼学生身体,忽视心理健康、情感需求、审美情趣、意志品质、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培养.因此应该积极转变观念,重视大学生心理、情感、审美、兴趣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加大对体育俱乐部的宣传和引导力度,让各单项体育俱乐部功能更加全面化.
3.2.2 加强疏导与管理,保证体育俱乐部活动的正常开展
高校应该建立体育俱乐部的管理联合会,由学工办领导、体育教师与学生会联合办公,为各俱乐部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协调各俱乐部之间的关系,聘请相关专家为俱乐部管理者和参与者举办讲座,推广成功经验,俱乐部内部可成立监督小组,引入各项监督和激励机制,引导俱乐部沿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
3.2.3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保证体育锻炼的时间和空间
制约大连市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时间和场地,因此可以大力开展休闲体育项目,充分利用节假日时间,利用公共资源,享受大自然的馈赠.合理分配和利用校内的场地资源和师资力量,努力创造条件来保证大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参与体育锻炼,从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养成终身参与锻炼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