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钊贻
“黄马褂”词义浅探
张钊贻
“黄马褂”在现代汉语中,甚至一些大型方言词典,包括中国内地编辑出版的广东话词典里面,对“黄马褂”的释义却并不全面。通过对一些例证的分析,可以得出结论:“黄马褂”并非仅仅是清朝受重用达官贵人的一种服饰,还引申为官场和职场中受重用的人物。在粤方言中,还再引申为贬义的不凭本事、单靠与上司有亲属关系而受重用的人物。
黄马褂;《汉语大词典》;引申义
“黄马褂”是一个现代汉语的词语,对于香港人来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应该是很清楚的。但在现代汉语中,甚至一些大型方言词典,包括中国内地编辑出版的广东话词典里面,对“黄马褂”的释义却并不清楚。让我们先看一下最权威的《汉语大词典》:
黄马褂,亦作“黄马袿”。清代的一种官服。巡行扈从大臣,如御前大臣、内大臣、内廷王大臣、侍卫什长等,皆例准穿黄马褂。有功大臣也特赐穿着。清昭梿《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班领,护军统领,前引十大臣,皆服黄马褂。”《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四回:“他还是花翎、黄马褂、‘硕勇巴图鲁’、记名总兵呢。”王闿运《皇赠侍郎祭葬光禄大夫贵州布政司使王君墓志铭》:“寇平,加号达冲阿,赏黄马褂。”沙汀《淘金记》十:“‘就只等那个穿黄马褂的了。’季熨斗再三挽留着他。”亦省称“黄袿”。清黄遵献 《冯将军歌》:“江南十载战功高,黄袿色映花翎飘。”①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年版,第12卷,第986页。
按照上面的解释,“黄马褂”只是一种历史实物。但仔细看那些例子,就发现存在问题:沙汀《淘金记》写的是1939年四川淘金的故事,其中“那个穿黄马褂的”是指石缸坝的保长 “乔面娃娃”,此人当然不是满族御前大臣之类,也肯定没有为清廷立过战功,更不可能在抗战时的四川获赐“黄马褂”。②沙汀:《淘金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117-118页。此处“黄马褂”显然是用的引申义,但《汉语大词典》没有解释引申的意思。那么这个引申义是什么呢?查这个“乔面娃娃”因当时国民政府征调受训人员,他受国民党县委会训练一月后当上保长,不过这个保长并没有立过什么功,所以这里恐怕只能用“黄马褂”作为赏赐物的意思,引申为受上面恩宠器重。这样的引申义,已经使“黄马褂”从一个简单历史实物名称,变成有象征意义的广义的成语,《汉语大词典》对此应该注明。
将“黄马褂”引申为受上面恩宠器重,似乎并不算四川方言。许宝华和宫田一郎主编的《汉语方言辞典》虽列有西南官话成都方言的“黄马褂儿”,但指的是当代“草绿军装”的贬义。③许宝华、宫田一郎主编:《汉语方言辞典》,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4卷,第5309页。另一套大型方言词典,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也是这个解释,但除了上面四川的“黄马褂儿”之外,还有一条词目“黄马帏夸”:
广州,指获得重用的皇亲国戚(按:例子从略)。帏夸,广韵马韵苦瓦切:“帏夸,衿袍也”。④李荣主编:《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4卷,第3611页。
这条释义显然将物件引申到人,也非常接近现代香港粤语“黄马褂”的意思,虽然说得还不够清楚确切。但为什么要用一个冷僻的“帏夸”字呢?
首先,这“黄马帏夸”肯定就是“黄马褂”。 “帏夸”音“kua2”。①为方便打字,本文将所有注音转换成《广州话拼音方案》注音。而“褂”虽然在一些词典和参考书的粤音注音为“挂”(gua3),②见黄锡凌:《粤音韵汇(重排本)》,香港:中华书局,1982版,1/9E;饶秉才主编:《广州音字典(普通话对照)》,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365页;张丽妍、张赛洋编:《国音·粤音索字字汇》,香港: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126页。但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广州,“褂裙”与 “长衫马褂”的“褂”都读为“kua2”,所以“褂”的粤音应该有文(gua3)、白(kua2)二读。 何国祥编的《常用广州话异读分类整理》就列出两种读音,虽然建议文读的读音“gua3”;③何国祥编:《常用广州话异读分类整理》,香港:香港教育署语文教育学院,1994年版,第376页;但较早前的《常用字广州话读音表》只标文读。香港教育署语文教育学院编:《常用字广州话读音表》,香港:香港教育署语文教育学院,1990年版,第188页。黄港生编的词典也列出两种。④黄港生编:《普通话·粤音商务新词典》,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版,第626页。也就是说,“褂”的白读与“帏夸”音完全相同。 《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大概是按古书切音定“褂”音为“挂”,只好从《广韵》另找一个同音近义古字“帏夸”来配方音词“黄马 kua2”。然而,“帏夸”固然是“衿袍也”,但“马帏夸”显然是个双音节单词,究竟其为何物,请恕笔者孤陋寡闻,手头及此间图书馆所藏词典,均未见“马帏夸”一词。“黄马 kua2”跟“获得重用的皇亲国戚”意义相连的,实在只能是清朝才有的“黄马褂”。
还有,香港语文界对粤音正音曾有热烈的讨论,幸而有关争论与本文无涉。黄港生由于广州话语音无标准可循,故采用“兼收并蓄”的方法,将古代辞书切音与现代通行读音一并注录,⑤见《普通话·粤音商务新词典》之“出版说明”。虽然未必为尊奉《广韵》为圭臬的学者所接受,可幸何文汇对“马褂”的读音却与黄港生“英雄所见略同”,也认为声调该为第二声,但原因是变调,由“阴去变阴上”。⑥何文汇:《粤音平仄入门·粤语正音示例(合订本)》,香港:博益出版集团公司,1992版,第19页。对于“马褂”的声母,未知何先生认为是“g”还是“k”,故云“略同”。可见“马褂”读成“马 kua2”,既有事实根据,也有一些规律可循,实在无须另找一个“帏夸”字来代替。况且“马褂”既然是清朝的东西,⑦“马褂,旧时男子穿在长袍外面的的对襟短褂。本为满族人骑马时穿的服装,故名。解放前与长袍合为官定的常礼服。清赵翼《陔馀丛考·马褂缺襟袍战裙》:‘短褂,亦曰马褂,马上所服也。’”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2卷,第781页。恐怕也无须在宋朝的《广韵》中去寻读音。
但是,“获得重用的皇亲国戚”释义还不够清楚。关杰才著《英译广东口语词典》对“黄马褂”提供英译之外,还加注:“比喻与老板有亲戚关系的职员。”可以说是更切合粤语用法的解释,⑧关杰才著:《英译广东口语词典》,香港: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第182页。但仍非尽善。
“黄马褂”在粤语的这个引申义,似乎是比较新的。所谓新,也起码有近百年。查1926年香港《华侨日报》曾有一篇专门讨论“黄马褂”含义的文章,兹摘要如下:
……考华人商店中。有所谓“黄马褂”之一名词。……盖其意旨之所属。以为凡得斯名者。为“皇亲国戚”之流也。“皇亲国戚”。无论有功与否。皆得黄马褂而穿之。商店之中。常有因与东家有姨妈姑爹之关系。或有郎舅之戚谊。不辨菽麦。而在店中大权独揽。旁若无人。横行无忌者。店中伙计以其与皇亲国戚之穿黄马褂相类。因特此以呼之。盖所以示讥也。然世亦有以“黄马褂”三字。书为“皇马褂”者。语虽不典。然其意尤为深刻也。……⑨耸:《商店中之“黄马褂”》,《华侨日报》1926年12月21日。这类商业机构中“黄马褂”的语料例子不少,虽不敢肯定全部出自香港,但绝大部分应该如此,网上一搜便可找到,此处从略。不过,“黄马褂”似乎不仅用于商业机构,也应该包括以前的官场,所以,如果把“老板”改为“上司”也许会更符合事实。
按照上述粗浅的分析,“黄马褂”并非仅仅是清朝受重用达官贵人的一种服饰,还引申为官场和职场中受重用的人物。在粤方言中,还再引申为贬义的不凭本事、单靠与上司有亲属关系而受重用的人物。然而,随着清朝的覆灭,这种引申意义,可能正在逐渐消失。①例如,比较新的粤语俗语和词典已不收此条目。饶秉才等编:《广州话词典》,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吴昊编:《语言俗文化·港式广府话研究》,香港:次文化有限公司,1994年版。但不管其前景如何,《汉语大词典》及其他方言词典及粤语词典,应该对“黄马褂”所具有的含义做出更准确的解释。
【责任编辑 郑慧霞】
张钊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历史与哲学探究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鲁迅研究、汉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