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春城 蒲成林
摘 要:德育教育是中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确保学生树立科学、端正的价值观念。本文作者立足于此,以“课文教学”、“作文教学”及“课外活动”三个方面作为切入点,围绕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德育教育;课文教学;作文教学;课外活动
新一轮的语文课改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丰富的人文教学素材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感的更好发展至关重要。”同时,倡导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致力于教会学生基础的语文知识,更要巧妙利用课程教学中的德育资源,确保学生树立科学、端正的价值观念。这就表明了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渗透的必要性及迫切性。
一、 在课文教学中有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现行的人教版语文教材所选取的课文或文字简单朴素却蕴含有丰富的情感意蕴,或文笔优美清新具有明确的主题思想,或直抒胸臆抒发了作者的浓厚强烈情感,又或含蓄内敛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态度……但毫无例外,他们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佳作,可作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有利突破口。
如,在《故宫博物院》的教学中教师除了带领学生学习说明文的基本表现手法,体会说明文的艺术创作特点之外,可以带领学生细细品味文章中描写故宫博物院壮观、恢弘气势的段落及词语,还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教辅设备为学生呈现反映故宫博物院的幻灯片、纪录片等,这样一来,学生就在强烈视觉感官冲击下,不仅会更加深刻的了解故宫的规模、历史与价值,更能从中升腾一种雀跃的民族自豪感与自尊感,而这很显然有利于其爱国主义情感的升华。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挖掘课文中的丰富德育素材,有利于对学生巧妙进行德育渗透。
二、 在作文教学中有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是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创造性地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升华成具有自我浓厚情感的一个思维发展过程。由于作文能较为全面地反映學生个人的内心情感或者对某一事物的真实感受,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有针对性的融入具体的德育教育。这同样不失为巧妙对学生进行恰当德育渗透的一个策略。
如,针对校园中有些学生随手丢弃垃圾的行为,教师就可以为学生布置“对随手乱扔垃圾的行为说‘不”的写作话题。随手丢弃垃圾是学生现实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一种不良行为,因此,学生对于这一写作话题也普遍较为熟悉,有着更多的写作与抒发热情。这样一来,学生便能在写作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方面进行阐述与探讨,像有的学生会重点分析为什么不能随意丢弃垃圾,因为这一行为会致使赖以生存的家园环境变得日渐恶劣;有的学生会重点表达如何帮助人们自觉抵制乱扔垃圾的低素质行为,包括多召开宣传讲座、举行丰富多彩的环保活动等等……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写作切入点,这样一来,他们便能在写作的过程中深化自身对于“随意丢弃垃圾”这一行为的主观认识,而这很显然有利于他们在日后的社会生活中树立端正的环保价值观念。如此这般,在作文教学中有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目的便也落实到了实处。
三、 在课外活动中有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诚然,课堂是中小学语文教师系统地向学生讲授知识、传输崇高精神品质的主要阵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其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讲授、德育渗透的唯一渠道。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灵活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情感、品味道德、升华精神,最终达到语文知识能力与思想品德均衡、协调发展的良好目的。
如,在学习了《蓝色的树叶》、《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七颗钻石》等课文之后,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将其创编成内容丰富、故事情节鲜明的小话剧,并鼓励学生对其进行表演。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话剧表演的过程中既能及时复习之前课堂上所学到的语文知识,同时,又能从中汲取一些有益的道德情感资源,像通过亲身参与《蓝色的树叶》这一话剧的表演,学生便能懂得现实生活中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要在他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通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一话剧的表演,学生便能深刻体会到为人处世要诚实守信,而不能弄虚作假;通过《七颗钻石》话剧的表演,学生便能体会到人要有爱心、同情心,这是非常宝贵的高尚品质……这样一来,生动形象的话剧表演活动便很好地将德育教育的目标落实到了实处。
语文课程中蕴含有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并不仅仅局限于上述所提到的三个方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语文教学内容灵活采取不同的德育渗透策略,这样才能真正将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在润物细无声处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情操等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荣杰.对中小学德育教育的再认识.赤峰学院学报,2010-10-25.
[2]乔芳菲.新形势下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德育教育的认识与实践.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12-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