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实践有效性的研究

2017-12-09 20:48连标钱
考试周刊 2017年10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

连标钱

摘 要: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教学有效的开展,需要师生共同努力。教师要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合理设置动手实践教学的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生课堂上应紧跟教师提示,积极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实践表明,通过动手实践教学,增加了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

关键词:动手实践;学具选择;方法恰当

一、 动手实践教学的意义

(一) 通过动手实践教学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通过动手实践教学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学习并非是空洞乏味的,也可以丰富多彩,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 通过动手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将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实际上是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的观察能力,而解决问题的过程,才是数学真实价值的体现。先发现问题再自己解决问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运用数学的能力。

(三) 通过动手实践教学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启迪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孩子的好奇心是最强的,创造思维的可塑性也是最强的。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还较小,独立自主的学习意识还未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大多源于外界的刺激。而动手实践教学可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其中,因此受好奇心的驱使,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有所提高。

(四) 通过动手实践教学弥补学生自身的不足,提高教学效果。

1. 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小学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于抽象的知识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困难,这就需要借助学具,通过动手实践来提升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空间概念较差。教师在进行几何知识部分的教学时,不难发现部分学生空间概念较差。通过动手实践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将几何体进行分解,使学生大大提升对几何体的了解,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又能提升学生自身的空间感。

二、 动手实践教学的实施过程

(一) 课前准备。进行动手实践教学,充分做好课前准备是十分必要的。

1. 对学具的准备。首先,要保证学具自身的安全性,不会对学生造成任何伤害;其次,是在学具的数量上,要准备充足,最后还要确认是否有需要学生自备的学具。

2. 理论知识的准备。老师要对整个知识点进行详细研究,对涉及的重点、难点做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在指导学生动手的过程中,才有利于提升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

(二) 课上指导。为了保证动手实践教学能够有效进行,不仅方式要选择恰当,而且在出现问题时要采取及时有效的解决方法。并且不能让学生进行单纯的模仿,这样不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 动手实践教学实施的具体方法

(一) 以个人为单位的动手实践。如在学习各种规则形状的面积计算时,可以利用学生自己手中的学具,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其自己总结出相关的面积公式。

1. 排列法:在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时,要用8个边长为1cm的小正方形,排列成一个长方形,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总结出长方形面积与和宽之间的关系,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公式。

2. 剪拼法:在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将平行四边形学具沿高剪开,通过拼接,组成长方形或是正方形,使学生对图形有了更深的了解,从而理解平面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二) 以小组为单位,相互配合的动手实践。通过合作配合,可以达到更好的动手实践效果,同时还可加深学生间的友谊。

1. 游戏法:可以是学生和老师进行,也可是在学生之间展开。在学习“数学广角——策略问题”时,为了再现“田忌赛马”的情景,可以让同桌的2名同学分别充当齐王和田忌,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逐渐清晰田忌获胜的策略,理解巩固新学的知识。

2. 实验法:在学习“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时,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再准备一些细沙。然后请2名学生,一名学生将圆锥装满细沙,倒入另一同学拿着的圆柱中,直到将圆柱装满,不难得出圆锥体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体积的 1/3 的结论。

三、 动手实践教学的误区

(一) 学具选择不当。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的教师准备的学具过于花哨,这样学生就会被学具的表象所吸引,而忽略了学具本身的用途。所以教师在学具的选择上要用心,要尽可能排除学具无关属性在动手实践教学中的干扰因素。

(二) 操作方法不当。如果在动手实践中所采用的操作方法不恰当,就容易造成过于强调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思维活动的问题。因此,在动手实践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明白操作的目的,并将有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不要为了做而做,让学生明白动手实践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有效方法。不能把手段当目标,本末倒置。

(三) 流于形式,忽略重点。在动手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就像是一名操作工,按照教师的统一指令,整齐化一地动手操作,而教师更像是一名讲解员,在学生动手实践之后,直接进行分析,这是常出现的情况。课堂看上去很热闹,实际上,对思维训练并无效果。在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应通过预设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使学生通过做与思相结合的方式,理解消化课堂知识,从而走出动手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的误区。

四、 结束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把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由浅入深地理解、消化。动手实践能力可以促进學生更好地成长,提高学生自己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小学阶段要培养学生学习发展的一项技能。 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很好的教学参与感,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同时开发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动手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能促使小学生身心各方面的进步,应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田晓玲.动手实践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J].学周刊,2016,(24):166-167.

[2]董四刚.浅谈如何在动手实践中学好小学数学[J].学周刊,2016,(36):137-138.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
科学课的生活性与科学性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论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创建
小议如何提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竞赛激励法在计算机类课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