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小强
摘 要:作为长期从事乡村小学高段语文教学工作者,在多年的乡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发现,乡村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比城镇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更难,主要表现在乡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量小、知识面狭窄,又由于家长外出务工或在家家长文化程度低,缺乏课外辅导环节,知识的掌握仅限于课堂。而作为一名乡村小学高段语文教学教师,课堂教学的有效程度至关重要。
关键词:乡村小学;教学现状;对策
一、教学现状与问题
我在从事多年的乡村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教学方式的不断探索,对教学改革的认真贯彻,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之下,注力于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对其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适当的引导与修正。在完成最终教学目标和中期教学目标时发现乡村小学高段语文的教学中普遍存在几个问题。
1.对“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学习方法很难贯彻。
所有的人民教师都知道一个问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传授一个好的学习方式比传授知识更重要、更迫切。但是到了乡村高段语文教学中。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过程中困难重重导致无法自主学习。只能机械化的死记硬背课堂上所学到的课程,缺乏自主性、创造性。在目前的学习过程中这尚不足以构成问题,升学之后这将成为一个很大的隐患。也是乡村小学学生各方面发展在逐渐成熟中处于劣势阶段的重要原因,对自主学习的引导是目前乡村小学高段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2.对课本兴趣度不高。
现在的教材固然是长久以来沉淀的精华,但是对于乡村小学学生来说,多数课文很难有生活的共鸣、思想的共鸣。这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知识的传授都有很大的阻碍,光靠学生的想象力和我的引导构建很难构成一个丰富、积极、具有传播效应的课本精神世界。没有生活的共鸣也更难拥有思想上的共鸣,何来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在追求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路上未果,反过头来追逐成绩也变为末流了。
3.教学条件、学生自身条件问题。
本校的图书设施为2006年时为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所配置的图书。跟不上教学需求,乡镇小学所配备的“班班通”教学设施,本校也没有。导致一些课文所需要的知识无法直观、立体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大多数乡村小学学生的时间因为自身条件而被浪费,一旦入冬,班上一半的学生必须在天不亮就赶往学习,天黑才能回到家。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二、教学对策
为了避免出现的假、大、空的现象,将采用经济学中最基础的模型理论(先设定基本框架,再增加条件),用一篇课文讲解的形式来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定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三维目标为扫清阅读障碍的生字、新词认读,体会作者的心路历程,引领学生走进文章中心,感受父母对作者的爱,联系自身情况,体会生活中是否有类似的“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从而学会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对象我们首先定为一个学生,这样有利于接下来的阐述。在上节课结束的末尾,我将收集一些文章作者巴德.舒尔伯格的生平简介与伟大成就给这名学生让他与课文一并预习阅读之后提出问题:找出文中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并查阅字典,注音;找出父母在评价巴迪那首诗的描写语句,在书中划出;为什么作者在多年以后回过头来看这件事会感到幸运?通过预习了解到了什么?在现有的条件之下,如何有针对性的挖掘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自主性和情感表达能力。我在多年的尝试之后,有了一些比较有用的经验。
1.课文联系学生真正實际的生活。
同样是以《“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为例,我任职学校附近多果树,在本课的预习任务开始之前,我简单介绍了课文作者并布置了一个任务。让学生六人为一组分工查阅生字、新词,向当地果农询问在种植果树时为什么不仅要悉心照顾也要定期砍掉一些枝桠,并讨论预习之后你对课文的感想。由此,真正从学生日常生活出发,并且进行分组学习,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合作能力。也解决了一定程度上因为生活条件所带来的不便。果不其然,在正式授课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小组已经从我提出的“果树问题”联想到了课文中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在学习生字、新词的过程中也有很好的良性小组竞争。
2.集中解决必要问题,适可而止的课外延伸。
在教学过程中,孩子的积极性一旦调动起来,对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要正确的引导。主要在课文中延伸与发展,首先从扎实的将生字、新词学习之后,每个小组会有不同的问题,对于五个小组的五个问题我会选择与课文有关度最高的几个公开在课堂上写出,让大家参与讨论,至于没有选择出来的问题我也会在课后给学生解答,在不打击学生积极性的前提之下真正做到保证课时质量、保证情感引导。
3.对学生生活学习真正关心、做学生必要情感载体。
在最后的文章中心思想结合自身实际的过程中,有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我爸爸妈妈不在家里爷爷很少跟我说话,我这样的孩子没有家人批评和表扬啊!”是啊,我在多年的乡村小学教育中这样的情况不是比比皆是吗?父母在外务工、当前监护人因为生活原因并不能给孩子应有的教育、学习环境。我摸了摸学生的头:“爸爸妈妈忙着挣钱养家,所以派老师还有同学们来对你进行督促啊,父母这么用心良苦,你要更懂事才对。”
在国家为学生增加营养午餐这一福利政策之后,我们乡村小学教师与学生的生活更贴近,更加立体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生活、学习带给学生必要的关心,平时生活中缺少的关心。是很有必要且很有意义的事情。作为一个情感载体,在这些孩子的心目中,师长也肩负着家长的形象,因此要引导知识的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首先要做学生心中的情感载体,真正肩负“师长”二字。从生活、课堂真正的授课、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