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妍��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信息量少,枯燥单调的现象,学生的习作选材假,表达虚,缺乏真实情感,独立作文能力差。因此,我们在现代教学指导下,遵循学生认知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规律进行作文创新教学,从观察入手,加强思维发散训练,在立意选材和构思方法上指导学生创新,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作文教学;培养能力;创新思维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功与否。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作文教学成功的关键;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过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我认为要有效地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 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愿望
在我们小学各阶段的近百篇作文当中有好多命题作文可以写成同一文题而材料不同,写法各异的文章。以《童年趣事》为例:有的同学写小时候蹲在鸡窝里孵小鸡;有的写在雪地里打雪仗;有的写种下黄豆后三四天不见“豆宝宝”有动静而将豆子掰开看个究竟。我们要抓住时机出一些半命题的作文,如《我的》《第一》等。这样的作文题可使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避免出现选材雷同的现象,也可以不断地巩固学生“创新”的兴趣和积极性,直至形成习惯。
二、 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观察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古人云:“事事留心皆学问”,这说明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是形成新思维的前提。在学生初学观察还没有掌握观察方法时,让其观察事物并写一篇作文,如:观察老师手中点燃的一根火柴,展开想象;出示一幅漫画,让学生自己去描述,去提炼观点;让学生亲临一个场面,写一段场面描写。教师还可以带学生们走出课堂,到校园周围观察自己平时熟视无睹的事物,学生只要以满腔热情来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在写作中就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通情而达理。
三、 训练思维的发散性
为克服学生习作思维的单一、不善于变通的弊病,在指导学生写同一素材的习作时,让学生从材料或题目的内容多方面去阐述,要注意引导学生挖掘同一素材的多义性,注意对事物的正面、反面、侧面、纵横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观点去分析、认识,得出不同的或相反的立意,從而写出别出心裁的文章。如:从我们日常生活的细小事情中,发现作文题目蕴含的社会意义,从小事中挖掘深刻主题,就是以小见大的写法。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经常要求学生在平常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发现事物并产生联想,运用发散性思维,抓住“小”来反映“大”。又如写《负荆请罪》的读后感,有学生从蔺相如出发写为人应宽容大度;有学生从廉颇出发写处事应知错就改;有学生从赵国的形势出发阐述了生活在集体中应顾全大局等,形成观点各异,百花齐放的局面。通过这样多角度、多方向引出问题,展开思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 选材上的创新培养
作文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在作文选材的问题上忽视了创新的问题,最终导致文章千篇一律,人云亦云,缺乏生机与个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同一题目多角度选材,同一中心多种选材,坚持人取我弃、人有我无、人有我优的原则,写出独到、新颖之处。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与提高。
此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多留心观察别人不留心的人或事。学生将生活中收集和积累的素材进行选择、加工、提炼,形成题材,这样的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有灵魂,这样别人都写的内容你就不会与他重复,如果别人写了同一内容,那么就要在构思上下工夫,做到“人有我优”。
五、 加强想象能力的训练
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离不开想象能力的训练。丰富的想象是创造力的翅膀,一切创造性的活动都离不开想象,要有意识地创造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的心灵不断涌现创新的浪花。有了想象,思路就开阔,思维就灵敏,语言就丰富,写作文时就会得心应手、妙笔生花、水到渠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努力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境,让学生开启思维之窗,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创作灵感,把无意的感念引导到有意的创作上来,凭借某一个词、句、段或某一景物,某一感受进行扩散思维,展开想象,形成“词语麻辣串”。另外,从儿童诗、童话、神话故事等优秀范例入手,指导学生大胆创新,自由抒发情感。文章的创新意识强了,自然会与众不同,形成鲜明的个性特征。
总之,作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开阔思路,打开眼界,提高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水平。要教会学生感受生活,热爱生活,积累生活的素材,留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这样才能写出生动有趣、活泼鲜灵的作文。当然,在作文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去构思,让他们从实践中探索规律,最终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风格,他们的作文水平就会有质的飞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