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初中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课堂

2017-12-08 23:39吴晓飞��
考试周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吴晓飞��

摘要:教师要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善于应用各种方法、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直观的教学,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欲望,增加学生的阅读动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为学生打造一种安静、和谐、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和环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的情感体验。

关键词: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情感体验

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使我们增长见识、开阔视野、丰富想象力、优化思维方式、提升创造能力。通过阅读可以增加学生对文章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阅读可以启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引学生学习的方向,充实学生的精神;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具有丰富的情感,追求更美、更真实的情感;閱读可以改变学生的生活品味,使我们更懂得生活的意义,更加珍惜生活。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把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积极地完成这一基本能力的培养。

一、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唤醒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学生踏踏实实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关键是找到教学内容的突破点,帮助学生找到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在教学中指引学生发现所学内容的重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点燃学生的激情,增加学生的好奇心,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地在文章中设置问题,紧紧地抓住学生的思路,当所设的问题被学生们解决掉时,学生们的学习阅读的热情将会被再次点燃。教师要在平日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善于应用各种方法、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直观的教学,从不同的角度激发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欲望,增加学生的阅读动力。

二、 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领略阅读带来不同的体验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阅读的过程中引领学生的情感体验。初中语文的教材中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很多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很简单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思想。教师要让学生们在品味这些文章时,慢慢地加深对词语的情感色彩,让学生的情感能够和作者的情感达到相同的高度,这样有助于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进一步理解。教师通过增加学生的朗读机会,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不能仅仅重视学生的文字能力。教师不断地增加学生的历练,培养学生对文字情感的敏感度,了解每个文字的情感。例如,教师可以在每日的晨读时间中,要求学生大声地朗读,通过朗读的过程让学生自己体会作者的意图,体会文章的情感,慢慢地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在朗读的过程中也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地带动学生的阅读情感,采取不同的朗读方式,齐读或是分组朗读等。例如:初中教材中《唐雎不辱使命》这一篇文章,教师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让学生们都能参与其中,亲身体会到每个人物的不同特点,感受秦王和唐雎的不同情感出处,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文章的情感。秦王的霸道、唐雎的智谋通过学生的朗读,都能一一地体会出来,这样分角色地朗读,增加了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

三、 改变阅读教学手段,采用语篇教学法

篇章是具有内在逻辑相关性的结构系统。实现了连贯的语句,并不一定能够形成篇章,原因是连贯只能保证语句间能建立起一定的逻辑关系,但不能保证作为一个结构系统所必需的完整性,这种完整性反映在逻辑关系上,就是逻辑的完备性。如果我们把单个的语言点从篇章中剥离出来,那我们所理解到的知识便会支离破碎,无法形成系统学习。这无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无助于学生语感的提升,无助于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该由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即按“整体—局部—整体”的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整体阅读和训练。为此,阅读教学时我们采用语篇教学法,通过整句、整段阅读,达到对全篇文章的正确理解,让学生“见之森林”,知其概貌。我们通过结合上下文、语境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对于单个的语言点进行讲解,指导学生通过了解作者生活的年代及特点,把握文章中心思想,进而读懂作者的写作意图。要求学生要先粗读课文,理解“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模式。词句的学习、观点的理解都在一个完整清晰的全篇认知图中进行,通过关键词、主题句,针对性地分析理解点,并以点带面,深化阅读。在阅读前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小说的电影片段或者作者的生平事迹作为文章的导读,使学生做好学习上的必要准备,使学生提前进入求知的学习状态,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自然过渡到新的内容的教学。

四、 阅读习惯的形成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一旦阅读习惯形成之后,学生就会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爱上阅读。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要为学生打造一种安静、和谐、轻松、愉悦的阅读氛围和环境。父母也是学生们最好的老师,在家庭中为学生创设书香之家,营造干净、舒适、快乐的家庭阅读环境。在家庭中将阅读作为家庭活动,父母和学生一起进行阅读,分享阅读情感,交流阅读心得,久而久之,在这种家庭集体阅读的氛围中学生会慢慢地受到熏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家长要鼓励学生将书籍当作娱乐的一种方式。作为放松的一种方法,明智的家长在满足了孩子的日常物质生活要求后,要注重对孩子的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学生去选择一些积极的书籍,供给学生们阅读。在家庭时间中,要每天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15分钟。但是,这一项很少有家庭能做到。据统计,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视,投资也很大,教育投资在家庭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即使在一线城市,每天能够坚持和孩子一起阅读的家庭比例也不到20%,大多家庭还没有真正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意义,缺乏对阅读的全面认识。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认识到,家庭教育中开展阅读对学生的早期阅读是十分有帮助的。例如美国利诺斯大学的研究员钦利斯·布朗用了20多年时间,对205名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针对性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养成阅读习惯的孩子拥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父母很早就开始陪他们一起读书,培养了他们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五、 开展课外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日新月异,课本知识对于学生的成长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除了重视学生的课堂阅读之外,课外阅读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外阅读的一大优点是,可读内容比课内丰富,故事性和趣味性远超课内读物,比课堂阅读更容易吸引学生,让学生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对阅读产生兴趣。在初中语文学习阶段,要想很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仅仅将阅读局限于课堂内的阅读是不够的,教师要积极地开展课外阅读,并重视课外阅读。有效的课外阅读可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课外书籍中的内容的趣味性远远超过了课内书本,这样就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在日常的语文课堂中,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课外阅读任务,并积极地给学生推荐一些好书、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书籍。如国学、中外名著、散文等多样的体裁。当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可根据课堂中的学习内容推荐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文章供学生们阅读。同时,一些外文书籍和中国的当代优秀作品集也可以给学生推荐,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们对一些受大家欢迎的作品进行赏析,并提高学生阅读分析的能力。总之,所推荐的读物,尽可能是多种类型,以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对社会上畅销的通俗小说、流行的热门作品,如琼瑶和古龙的一些优秀小说等进行赏读,从语言的准确性、合理性、审美性等方面体会语言之魅力,提高学生鉴赏作品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文中思想的把握能力。再通过开展朗读教学,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能够与文章作者产生共鸣。同时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军.当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语文建设,2015,(14).

[2]康翠玲.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的分析[J].学周刊,2014,(01).

[3]兰勇平.优化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2,(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阅读习惯阅读兴趣
浅谈语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培养一年级孩子爱上阅读的方法与策略
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