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小学语文教学的领跑者

2017-12-08 19:13韩光明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名师新疆语文

韩光明

“与您相遇在教学的旅程上,我们不会孤单!愿意和您一起走过泥泞,愿意与您一道翻过高山,看看山那边的风景!”

2016年3月,由《小学语文教学》编辑部、《小学教学设计》编辑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联盟联合发起的推选2015~2016年度全国小学语文“十大青年名师”活动,在全疆小学中刮起了一股旋风。新疆的老师们在微信朋友圈中争先恐后地转发投票,朋友、同事、校长,还有学生、家长,一时间,天山南北、城市乡村,各个民族的小学语文教师奔走相告,大家像是过节一样的热闹。一个月的网络投票期限到了,眼前的125242票让小语界惊呆了:新疆的青年教师鱼利明,网络投票全国第一!

细数一路成长的历程,是专家的引领、同伴的互助、行动的反思使鱼利明脱颖而出,成为新疆小学语文教学的领跑者和代言人。而今,作为烏鲁木齐市教研中心教研员的鱼利明,正引领着乌鲁木齐市小语名师工作室的成员,结伴前行,行动反思,领跑全疆小学语文。

一、专家引领:从名师走向名师工作室

“教学旅程中,与名师的相遇,一路走来感到并不孤单。行走间,虽然有坎坷,有泥泞,但更多的是有一双双强有力的手在搀扶中前行。”

1.名师启迪引领

有人说鱼利明就是为当老师而生的。也难怪,天生透着一股子机灵劲的他,思维敏捷,多才多艺,工作极富创造性,使得他在2001年就获得了参加“多思”课题全国教学大赛的机会。虽然大赛获得了一等奖,但他仍感不足,尤其是名师的课深深地震撼了年轻气盛的鱼利明,原来语文课可以上成艺术品,他有了新的榜样和目标,开始埋下身来精耕细作。最让鱼利明难忘的是2008年,经过重重选拔,他获得了代表新疆参加第七届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的资格。参赛前一周,鱼利明就坐火车从乌鲁木齐出发,千里迢迢,奔赴南京求教于他的恩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

在孙校长的指点下,鱼利明对《老人与海鸥》一课做了多个设计,最后以“给你留下印象最深刻的画面”切入课堂,指导学生概括出全文写了什么。一篇1200多字的故事用“喂、唤、谈、念”四个字就概括了,这种概括能够帮助学生从整体上快速把握课文,为明了写法扫清了障碍。板块间的转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了40分钟的教学效果。这节课受到老师们的认可和好评,被评为全国一等奖。2011年,鱼利明被全国小语会选中,代表大陆参加在长春举行的“第十届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观摩会”。鱼利明执教的《伯牙绝弦》一课,备受海峡两岸小语界的关注和好评。从此他开始步入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的高地,马来西亚柔佛、河南郑州、广西南宁、江苏南京、广东深圳、四川成都、云南昆明、陕西西安、山东济南、浙江杭州等,都留下了鱼利明的足迹。离海洋最远的内陆城市乌鲁木齐,游出了一条色彩斑斓、光彩照人的“小丑鱼”。

2.成立名师工作室

2011年,经过公招,鱼利明从新疆农业大学附属小学教研室主任成为乌鲁木齐市教研中心的一名语文教研员。从此,他不用天天上讲台了。在一阵轻松和快慰之后,他发现教研员的工作陷入了听课、评课、讲座、编教辅的事务之中。于是他决定重新审视“教研”一词的含义。“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虚”,教学与研究是不可分割的。教研员应当把理论转化为实际,多去研究课堂,感受课堂的生命力。为此,鱼利明给自己立下了一个规矩:先上课,再说课堂教学的事;不上课,不说语文教学的事。《走进神话》《晏子使楚》《说明文组文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等课例,都是鱼利明成为市教研员后,与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打磨出的经典教学案例。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接手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后,他又开始了新的征程。代表新疆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得二等奖的李丽,王崧舟工作室新疆站主任亢丽,市级学科带头人黄靖懿,市级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乔杰、费晓旭,区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季娜、朱文霞,区级骨干教师闫芳、陈磊、苏海云等,来自七区一县的青年名师,聚集在了鱼利明的周围,读书,研课,展示,交流。作为主持人,鱼利明借助各种机会,使名师工作室的成员认识了于永正“五重教学”的情趣、薛法根“简约语文”的清丽、孙双金“情智语文”的丰富。同时,他还借助自治区高校国培的平台,将全国最为活跃的各种流派的青年名师引荐到了遥远的新疆。机智幽默的何捷,让大家看到了作文教学课原来还可以这样上;诙谐风趣的赵志祥,让课外阅读与课本打通;机灵有趣的朱文君,使边疆的孩子们在打趣嬉笑中学会了之乎者也;罗才军、李祖文、王林波、徐世赟、张玉栋……几年间,活跃在全国各地的小语界的精英纷纷来到乌鲁木齐,将自己的优秀课例一一呈现在新疆老师们的面前。维吾尔、哈萨克、塔吉克、柯尔克孜、蒙古……众多少数民族的孩子们感受到了语文学习的无穷魅力。工作室的老师们在除了零距离地欣赏全国特级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的同时,还被鱼利明“逼”着与他们同台竞技,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正是名师的引领,工作室的老师们打开了语文教学一扇又一扇的大门,思考语文教学的内涵和本真,打磨出了一节又一节的代表课例。他们开始走出了乌鲁木齐,走向哈密、伊犁、博乐、和田、喀什……工作室的成员开始被天山南北的小学语文教师认识和熟悉。

二、同伴互助:从优秀走向卓越

“反复研磨,争执讨论,每次的课堂教学交锋中,我们碰出了思想的智慧,撞出了课堂教学的热情,感受到的是语文教学的无穷魅力。”

1.追求理想的语文

作为全市小学语文教研员和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鱼利明坚持每个学期必上公开课,与老师们共同探讨、共同成长。就算是再平凡的事,也要把它做到细致入微,这样才可能有更多收获。他曾为上一节课而蓄了一个月的胡须,曾为制作一个课件睡在机房……鱼利明得到了一个外号——“课痴”。

鱼利明回顾自己20年的教学历程,既是一路的艰辛跋涉,又是一路的幸福收获。2006年在南京执教《巨人的花园》,收获的是情智语文的智慧,学生学会了课文与原著的对比阅读;2007年在广州“现代阅读经典”活动上执教《伯牙绝弦》,收获的是传统语文的丰厚,学生学会了经典的诵读;2008年在南昌全国大赛执教《老人与海鸥》,收获的是人文语文的情意,学生学会了感动敬畏;2012年在重庆执教《走进神话》,收获的是文学的深远,学生学会了中外文化的比较阅读;2013年在东莞执教《鲸》,收获的是说明文组文教学,学生学会了语文生活中的表达运用;2014年在昆明执教《晏子使楚》,收获的是厚重鲜活的历史,学生学会了与历史人物对话;2016年在杭州执教《地震中的父与子》,收获的除了感动,还有使学生学会了文体的风格阅读。在与同伴的一次次交流碰撞中,鱼利明不断地实践和思考着,从课文到文本,从文本到单元,从单元到教材,从教材到课程,从课程到学生。endprint

作为名师的鱼利明,他上课的足迹遍布新疆辽阔的天山南北,伊犁、塔城、阿勒泰、和田、喀什、阿克苏……作为新疆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鱼利明还走到了全国的大江南北,兰州、西安、郑州、济南、南昌、杭州、上海、广州、深圳、太原……一次又一次地登上公开课的舞台,一遍又一遍地思索语文教学的归宿,上课越多,打磨越细;打磨越细,见识越广;见识越广,思考越深;思考越深,他走得就越远。

2.在磨砺中成长

工作室成立以来,鱼利明带领着团队的成员一直在阅读教学、写字教学、习作教学中从牛刀小试到大显身手,只要是站在讲台上,那就是“毫不客气”地去实践自己的教学追求。多少次的议课会诊,多少次的进成员校研磨,多少次读书求教思想碰撞,多少次“闭门思过”“死磕硬磨”,大家已经记不住了。鱼利明常常告诫大家:“每个人都要突破自己的固有思想,必須不断学习,我们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内地名师同台,多去揣摩其教学艺术,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教学思想!”

学习新理念,研究新教法,大量的信息需要不断充电,大家感到自己的头脑不够用了。鱼利明要求大家再读书、再实践。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一次又一次地将教学策略、教学思考落实在磨课中:那是一节节文本解读的智慧整合、一堂堂课内外阅读指导课的策略落实、借助教材进行多视角教学关注学生习得的实践。只有在课例打磨中,大家才能在传统课堂与新课堂的取舍中实现组合的更优化,才能不断增长大家的教育智慧,才能不断提升大家的理论水平。

当老师的永远忘不了自己第一次站在公开课讲台那一刻,掌声和赞许的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无数的支持与鼓励。八一附小的费晓旭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站在试讲台上的情形,一堂课讲了一个小时,大汗淋漓。评审团的老师们都被他讲得睡着了,“教学方法不可取,评价语言不到位,教学语言不规范,识字方法太单一……”正当他满面愁容时,身后一只手轻轻地拍了拍他:“不要灰心!在教学的道路上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好好磨炼!”鱼利明耐心地教着,每一句话怎么说,每一个动作怎么做,每一个眼神怎么看……反反复复,打磨课的同时,更打磨出一颗从容的心。在回忆这这些往事时,费晓旭动情地写道:“没有那轻轻一拍,没有那鼓励的眼神,坚持与放弃只是一瞬间,没有您与我同行,我没有能力去面对人生的第一次挑战。”

在第22小学的李丽老师代表新疆参加2016年全国青年教师教学大赛前夕,工作室的成员听了一遍又一遍,磨了一次又一次。大家打趣道,新疆是组团上课来了。改变和获得收获的不仅仅是李丽,而且是整个团队。共同体是个体的集合,这些个体基于自己的意愿而紧密联合起来,共享一些观念和理想,这种联合会使一群个体的“我”转型为集体的“我们”。在成为“我们”之后,每一个成员都是紧密编织的有意义关系网中的元素之一,通常处于一个共同的地方,分享共同的意义、情感、价值和目标。

三、行动反思:从教学走向研究

“理想的语文不仅仅是课堂上精美绝伦的多媒体表现,也不仅仅是教师个人才情的恣意挥洒,理想语文是学生与文章作者的心灵对话,是师生情感的率性抒发,更是一种生命的高峰体验。”

1.语文为生命奠基

语文教学改革走到今天,每一个有理想的语文人,都默默地思考着自己的课堂,改变着自己的课堂。鱼利明和工作室的成员们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构筑理想的语文课堂——让学生们在学习字词名篇、听说读写的同时,感受生命的成长。

纵观语文教学的热闹景象,鱼利明冷静地思考着语文教学的走向。语文教学除了走向运用、走向综合,更应该走向智慧、走向生活。理想的语文是少一些急功近利,少一些分数的高低得失。教孩子三年,想着孩子的三十年;教孩子六年,想着孩子的六十年。语文教师必须敬畏儿童,尤其敬畏儿童的生命,只有让儿童感受到生命的存在及价值,才能唤醒儿童在课堂上对生命的敬畏。语文是在为孩子的一生奠基。2016年,乌鲁木齐市乃至新疆唯一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公众号“书鱼者”诞生了。鱼利明和工作室的成员们带着乌鲁木齐骨干研修班的50名学员一道发文,优秀获奖案例、读书札记、好书分享、教学故事、名师观点、系列报道等稿件先后登载。鱼利明的《教学当守的十二个关键词》《在理想的课堂中跬步前行》《山水欣赏课程整合》《教材的系统化重组》等等,让老师们知道了文本解读的文化视角、文体视角、组文视角、单篇到整体的视角、阅读指向习作的视角。“书鱼者”平台是公共的,交流是开放的。在良好的读书氛围中,老师们看到了方向,疏通着教学节点,反思着教学现状的低效。主持人鱼利明与大家一起阅读,一起对照检查,一起探索跋涉。行动反思中,鱼利明不仅看到了课堂的变化,看到了孩子们专注阅读的身影,更听到了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生命拔节的声音。

2.做有根的语文教师

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在鱼利明的带领下,开展了经典诵读、名著阅读、教材重组、生活作文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研究活动。《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诵读走进了乌鲁木齐市天山区维吾尔族小学生的课堂,绘本、名著阅读走进了达坂城区哈萨克族小学生的毡房。工作室的老师们开始走出乌鲁木齐,走进天山南北。伊犁的维吾尔族老师认识了朴实沉稳的费晓旭,巴里坤的哈萨克族老师结识了文静秀气的黄靖懿,博乐的蒙古族老师知道了活泼开朗的李丽。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不仅活跃在新疆的天山南北,而且走进青岛、杭州、上海、南京。工作室的青年老师们在不断的实践中,开始有了自己的主张和思想。

看上去像个大孩子的乔杰,明白了“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的要义,力图从读者、教师、儿童的三个层次解读文本,读者视角是土壤,教师视角是茎,儿童视角是根。读者的角度,是寻找文本的美;教师的角度,是语文能力的取舍组合加工;学生的角度,是教学的终极目标,从学生中来,回到学生中去,教的目的是为了不需要教。年轻活泼的季娜思考着,名师学习绝不是东施效颦的简单模仿,教授孩子阅读的方法,为的不是只读这一篇文章;传授孩子朗读的技巧,为的也不是吟诵这一首美妙的诗文。我们追寻的,是激起孩子阅读的兴趣,是把语文课堂上所习得的方法,运用于孩子的生活中。让孩子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走进阅读、爱上阅读,在阅读中遇到最好的自己。来自乌鲁木齐县萨尔达坂乡民族学校的马彪,清醒地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想真正提高质量,单靠形式上的趋之若鹜、邯郸学步是无济于事的,必须从杂、虚、偏、闹这些非语文现象中解脱出来,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让学生学会用语文。追寻“诗意语文”的亢丽老师,在工作室几年的行动和反思中悟到:课堂追求的是学生和教师的“本性”张扬,应努力让学生站在课堂的中央……

慧心思考、深自砥砺、躬耕课堂使鱼利明已然成为新疆小学语文教学的领跑者。而今,成长起来的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正结伴前行,领跑天山南北的小学语文教师,一同前行。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儿童教育实践创新研究中心)

责任编辑 郝 波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师新疆语文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浅议"名师"
名师读意林
新疆多怪
我的语文书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