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出校友风采系列

2017-12-08 06:58:32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育界民俗学潮汕

杰出校友风采系列

杨睿聪

杨睿聪(1905-1961),字慧父,曾用名小绿,潮州城内人。出身于书香门第,祖杨立高(号韩江渔父)、父杨洪简(字少山,号渔子)是清光绪年间贡生,母卢蕴秀(号兰闺女史,又号渔妇),均擅诗,合辑有《三渔集约钞》。睿聪自幼聪慧,日伏处于藤华书屋中。左图右史,尚友古人,以为得天下之至乐也。1921年毕业于广东省立金山中学。1925年毕业于国立广东大学(今中山大学)文史部四年级。即为时任韩师校长方乃斌聘为史地教员。后应母校金山中学之聘,任国文教师。1934年4-5月间,金山中学校园在租赁校产中发生豪绅勾结官员企图强占金中校产事件。为维护校产尊严,全校师生群起反对,他带领学生积极参加。虽最终保全校产,但参与的九十九位同学被开除,带头八位教师被解聘,他也在其列。旋又被返聘。1946年他以地方名流身份被聘为潮州修志委员会委员。1948年,金中重建被日军轰炸的校舍,因经费捉襟见肘,决定变卖校产。作为校产会委员的杨睿聪认为,变卖校产建校,得不偿失。在反对无效的情况下,陈具理由,致函广东省教育厅,请予保全。在无回音的情况下,愤然辞职。前后在金中凡十二寒暑。其后复任教汕头、香江各院校,有声于时。1961年病卒于香港崇基书院国文系声韵学教职任上。

杨睿聪应方乃斌校长之聘任职韩师两年,与其后任教韩师的林培庐、丘玉麟等开拓了潮汕民俗学,先后为韩园播下了厚实的民俗学种子。薛汕在《潮汕民俗何去何从》(《潮学研究》第6辑)一文提到:“潮汕民俗学与中国民俗学的进展,几乎是一致的。最先,后者是前者的一部分,以1922年为开始的北京大学《歌谣周刊》创刊,接着‘风俗调查委员会’成立,担任主任的竟是张竞生,是潮籍最早接触民俗学的前辈。潮汕民俗学的提出,源自在北京就读的林培庐和丘玉麟,他们与周作人的联系,进而提倡对歌谣、民间故事和风俗习惯的记录以及作必要的综述。当中山大学《民俗周刊》正在鼎盛的时候,潮汕随一些先行者之后,开展有关的工作,应该重视的有下列两个著作:杨睿聪著《潮州的习俗》;杨小绿著《潮州俗谜》。”《潮州的习俗》1930年出版,它是民俗学的逻辑体系,从记录、叙述的门类中可以体现出来。杨睿聪自己也说:“我这部书是纪实的,不是批评的,好的坏的,都写在上面,等将来有改良风俗之责者,见了之后,可以根据去实行改良。”并引用Lanp氏话说:“有一门科学,考古学,收集及比较旧时各民族之物质的遗物,如石斧、石矢之类。有一个研究方式,民俗学,收集及比较旧时代各民族之同样而非物质的遗物:残存的迷信、故事、观念。这些遗物虽存于我们的时代而不是这时代的产物。”《潮州俗谜》1930年秋于潮州初版刊行,1949年9月由香港潮书公司增订再版。共辑录广泛流传于潮汕民间的谜语227则,为研究潮汕早期民间的谜语提供了翔实的资料。丘玉麟序言说:“杨小绿先生这册潮州俗谜,分门列类,详晰注解,更能启育孩童的想象力、幽默与机智了。因此小学童有人手一编之必要。”此书初版刊行时,广东省立金山中学附小部曾将它作为课外教材辅导学生。其正如薛汕所言,“把一个具体的民俗门类《俗谜》提出来了”,“是‘民俗’又是‘民俗文学’,小小的一本小册子,却容纳了一个潮汕风情的世界”。

此外,杨睿聪还选辑有《明人绝句选》三卷(1936年潮安杨氏小嶙峋馆)、《元人绝句选》五百余首,著有《思未斋诗词》若干首(后二种未刊)。

杨睿聪一生尽瘁皋比,对教育有深刻的体会,早在1925年就发表了《潮州的教育界》一文,认为“我始终承认教育是国家社会的命脉,教育界人士是群众的领导和社会上一切事业的改进者。教育界有了希望,无论什么都跟住有希望;教育界没有希望,无论什么都跟住没有希望。”著名学者王韶生《杨慧父先生家传》言,“君读书授徒,介然不易其操。三十年如一日,其养也纯,其守也固,庶几可风者矣”,“殆所谓人师者耶”。

(陈贤武撰文)

猜你喜欢
教育界民俗学潮汕
潮汕牛肉火锅
金桥(2021年2期)2021-03-19 08:34:18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40
陶行知·新学制
新教育(2018年32期)2018-02-22 12:54:02
总括*
《六十种曲》中元宵习俗的民俗学、戏曲学意义
戏曲研究(2017年3期)2018-01-23 02:51:21
夏目漱石《哥儿》中的教育界众生相
北方文学(2017年21期)2017-08-01 06:38:01
科学研究
试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民俗学意识
剑南文学(2016年14期)2016-08-22 03:37:30
《世界日报》“教育界”专栏鲁迅媒介形象建构研究
新闻传播(2016年22期)2016-07-12 10: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