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师学人
黄晓坚 研究员
黄晓坚,男,1961年生于福建建瓯。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毕业后在中共福建省委直属机关委员会和福州大学从事党务、教学工作。1988年考回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师从张注洪教授攻读中国现代史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1991-2010年期间在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工作,历任中国华侨华人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未聘)、办公室副主任、主任(正处级),中共广东省澄海市委常委(挂职),兼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筹建办公室展陈制作管理组组长、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委员、广东华侨史编委会委员等职。2010年12月调韩山师范学院潮学研究院任研究员,现兼韩师华侨华人研究所负责人、泰国研究中心主任。
自1991年起长期从事华侨华人历史和现状问题研究,足迹遍及中国内地侨乡、港澳台地区和海外20多个国家,成果丰硕,尤其在华侨与中国革命、归国华侨、侨乡以及东南亚华人等研究领域卓有建树,为著名华侨华人研究专家。
主要著作:《海外侨胞与抗日战争》(刘大年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丛书》,北京出版社,1995年);《海峡两岸华侨与抗日战争学术研讨会文集》(中国档案出版社,2000年);《归国华侨的历史与现状》(《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丛书》,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5年);《添华纪实》(《北京大学华侨华人研究中心丛书》,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华侨与抗日战争》(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从森林中走来——马来西亚美里华人口述历史》(广东人民出版社,2014年);《华侨抗战影像实录——历史的诠释》(中国华侨出版社,2015年);《抗日战争时期华侨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李忠杰主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丛书》A系列,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此外,书稿《世界华侨华人通史·归侨卷》和《海外华人与中外文化交流》也已杀青,近期将由中国华侨出版社和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付梓出版。其中,《从森林中走来——马来西亚美里华人口述历史》获潮州市2014-2015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重要论文:主要有“越南华人经济形态的转变(1975-1993)”(The Last Half Century of Chinese Overseas.Ed.E.Sinn,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1998);“华侨对抗日战争的杰出贡献”(入选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入编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部编《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学术讨论会文集》上卷,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年);“红色高棉政权下柬埔寨华侨的遭遇与反思”(香港《亚洲评论》1999年秋冬号);“一叶知秋——从澄海市侨情变化看潮汕侨乡的蜕化”(张存武、汤熙勇主编《海外华族研究论集》第三卷,(台湾)华侨协会总会,2002年);“美国华人一个半世纪的沧桑”(《今日中国》(中文版),2004年第10期);“关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几个重要史实的辨析”(《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1年第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近代史》,2011年第11期);“泰国潮人:中泰两国睦邻友好的重要促进力量”(《中国社会科学报·人文岭南》,2012年4月18日);“广东潮汕地区海外移民形态的新变化”(《华侨华人历史研究》,2013年第1期);“中泰民间关系的演进:以隆都镇为视域的研究”(《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海上丝绸之路与华侨华人——基于潮汕侨乡及海外潮人的历史考察”(《新视野》,2015年第3期)。其中,“关于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几个重要史实的辨析”获潮州市2010-2011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此外,还曾应约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侨史珍藏》、《华侨华人与共和国》等专栏发表了一批文章。
课题研究:先后承担中央党史研究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教育部、广东省社科规划办及潮州市社科规划办等发布或委托的一批项目。其中,国务院侨务办公室课题研究成果《传统侨乡侨务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以潮汕侨乡为视角》获潮州市2012-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广东省2012-201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