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春兰,廖列营
(韩山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观调查及分析
——以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例
何春兰,廖列营
(韩山师范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广东 潮州 521041)
地方院校师范生的就业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为了了解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范生就业观,从“就业目标及方向、择业缘由、对当前就业形势及就业前景的看法”三个方面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有近9成的学生选择毕业后从教,择业意向明显,但存在对就业形势认识不足、就业意识薄弱、就业定位过高等问题。高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形势教育,培养学生的就业意识,学校各级领导、教师应当明确责任,为师范生就业提供正确的指导、良好的人脉关系和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辅导,为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规划;择业缘由;就业形势;就业对策
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乎学生本人的切身利益,而且对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队伍的建设也有重要影响。当前,在整个社会就业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地方院校师范类学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严峻。为了更好地了解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过程中、学生本人的就业意向、择业意愿及影响因素,对就业前景的看法等方面的情况,笔者就此开展了本次调查,对地方院校师范生就业观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他们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本次调查以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范生作为研究对象,之所以以此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韩山师范学院是潮汕地区唯一一所师范院校,而数学与统计学院是学校学生总人数最多的院系之一,师范生比例较高,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对象为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范专业2013级、2014级、2015级三个年级的学生,其中2013级312人,2014级219人,2015级177人,调查的方式是把事先制定的调查表以电子文档的形式发放到各班,再由各班同学填写后以班为单位汇总发送到指定的邮箱,调查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能积极配合这次调查并认真填写调查问卷。调查涵盖面广,调查结果比较全面,数据可靠性高。调查内容包括学生个人的就业目标及方向,选择该职业作为个人预想职业的影响因素,以及对当前就业形势、就业前景的看法。此次调查共收集调查数据708份,其中有效数据为698份,无效数据为10份,有效回收率为98.59%,在这些有效数据当中男生166人,女生532人。对于回收的调查表,我们根据调查内容进行分类并录入到excel表格进行汇总统计,得到以下的结果。
如表1所示,本次调查的698份有效数据中,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可以将学生分为三类:(1)从教型:调查的学生中有86.35%的学生明确表示毕业后将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4.62%的学生则选择毕业后若无更好的就业渠道就选择从教,这两种情况的学生合占90.97%,共达635人,从中可以看出有绝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将从教纳入自己的职业规划范畴内。而其中如表2、表3所示,从教型男生有141人,占男生总人数的84.94%;从教型女生有494人,占女生总人数的92.86%。也就是说,女生从事教师行业的趋向高于男生。(2)继续深造型:2.01%的学生选择毕业后继续读研深造,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以便更好地拓展职业选择空间。选择考研的同学当中男生有7人,占男生总人数的4.22%,女生7人,占女生总人数的1.32%,可以看出男生选择读研的比例远高于女生。(3)不从教不深造型:调查中有49人,即占总人数7.02%的学生表示毕业后要积极寻求其它职业,不考虑从事教师行业,选择其他职业包括有公务员、金融行业、计算机行业、数据分析行业、自主创业及其它就业形式。其中男生18人,占男生总人数的10.84%,女生31人,占女生总人数的5.82%,可以看出选择不从教不深造的男生比例略高于女生。不从教不深造型当中以将公务员作为未来职业规划的学生居多,有19人,占这一类型学生的38.78%,男女生的比例也基本一致,可以看出公务员这一职位对男女生的影响是一致的。从以上三种类型的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师范生大多数人倾向于从事教师行业这一模式,所考虑的其它行业涵盖范围广,具体如表1、表2、表3。
1.从教原因
如表4所示,选择从教型的学生当中,有33.23%的学生表示选择教师行业是因为专业原因,作为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师范生,数学教师是他们心中“顺其自然”的职业。有39.37%的学生因为热爱校园生活,进而喜欢上教师这一职业,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言行影响和教育下一代人,使之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也是不少学生愿意从事教师行业的原因。他们认为教师一职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关系到未来学生的素养和知识水平,因此从事该职业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能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做出贡献。另有24.88%的学生表示父母要求他们从开始进入大学就要好好努力学习,力争成为一名光荣的教师,并自始至终大力支持,为他们选择从教之路创造了很多条件。同时,综合考虑自身的性格条件、兴趣爱好等等,教师是相对较为适合自身的选择。而近2.52%的学生是因为其它的原因而选择从教。综合以上,所有学生选择数学教师这一职业的原因虽然有所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将近97%的学生明确地表示,教师这一职业具有高度的稳定性,假期可支配的时间比较多,因此对自己择业有吸引力。
表2 男生毕业后的择业方向
表3 女生毕业后的择业方向
表4 师范生从教原因分析
2.从教工作地点
调查结果显示,选择从教型的学生大多为广东省籍学生,他们选择的工作地点基本只考虑省内。在理想工作地点的数据统计中,大中城市是大部分高校毕业生择业首选[1],近八成学生将工作地点定位于广州、深圳、惠州、珠海等经济条件相对优越的城市。这种情况可谓喜忧参半,一方面,表明师范生的眼界已经逐渐开阔,不再拘泥于生源地的职位,是师范生积极拓展择业空间、扩大就业渠道的表现。但另一方面,不可否认,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大中城市就业岗位的日趋饱和,要在大中城市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可谓难上加难;与此相对的,中小城市、乡镇特别是边远地区的中小学却师资相对缺乏,需要师范生的支援。当然,与大部分学生不同的,也有一小部分潮汕籍学生受传统思想观念“父母在,不远游”的影响,将潮汕地区尤其是生源地锁定为自己未来从教的理想地点,这样既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也方便照顾家人。综合来看,师范类学生应积极调整就业观念,树立服务意识,要充分认识到基层就业已经成为解决师范生就业的主要途径和必然趋势,及早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
3.从教单位性质
从教型学生理想的从教单位是什么呢?据统计,有近70%的学生明确表示必须是公办学校,而选择私立或公私合办学校的比例较小,只占12%,其余学生则表示可以接受到其他教育机构工作或者看毕业后的就业机遇来选择就业单位。公办中小学教师是事业单位,相较于私立学校而言,是“铁饭碗”,教师的教学压力较小,可支配的课余时间多,福利待遇好,这些都是学生选择公办学校作为从教单位的考虑因素。而大多数选择私立学校作为从教单位的学生则考虑到近几年各地区尤其是潮汕地区的公办教师岗位已接近饱和状态,想要进入其中工作,机会很少、竞争激烈,加之自身经验不足,很难有从业的可能。因此这部分同学计划先在私立学校中锻炼自己的能力、磨砺意志、积累经验,等时机成熟再考公办教师。
4.其余就业形式
不从教型的学生中选择从事公务员的学生占38.78%,其原因总结为:工作稳定、假期有保障,便于照顾家庭,并且能够通过接触不同人来锻炼自身的交际能力。想要从事统计、金融、会计方面工作的学生认为这些行业所涉及的知识与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有紧密的联系,且就业范围广,相较于教师类岗位的饱和,这些岗位的人才需求量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综合上述分析,不从教型学生主要是从个人兴趣爱好、自身教师技能的掌握程度及岗位竞争压力等各方面考虑。可以看出,这部分学生有明确的努力方向,并为之在不断地努力奋进,值得肯定。
1.教师行业的就业形势、前景
如表5所示,在调查中,学生们对于就业形势的分析偏向于消极态度,有528位学生,也就是占总人数比例75.64%的学生认为当前教师的就业形势可用“严峻”一词来形容,具体的理由列举如下:(1)近年来教师行业趋向饱和状态,相对的各项新出政策也趋向于增高教育行业的门槛,与此同时政府出台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政策也使师范生失去其优势,人才的增多以及空缺职位的减少,加剧了师范生的尴尬和两难境地,从而多方面地增进了师范生就业难的程度。经常出现教师岗位供不应求,就业竞争力大,一个岗位出现多人应聘的现象[2]。(2)目前大部分发达地区的用人单位招聘教师主要是面向研究生或者是重点高校的本科生,因此韩山师范学院作为普通院校,而且处于离广东省省城较远的城市,竞争方面也相对处于劣势,加上上岗考竞争难度、要求逐年递增,师范类毕业生要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同时也有83人,即占总人数11.89%的学生抱着乐观的心态,认为现在各种民办学校、私立学校、各种社会培训班、正规教育培训企业等机构一定程度上为教师职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同时国家二胎政策的放开,对教师的需求量将会逐年增加,加上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不断增强,大众普遍重视教育,教育行业会越来越受重视,教师待遇也会逐步提升。所以,他们认为只要提升自己的各项技能和素质,还是会有机会在自己喜欢的行业中取得突出的成就。
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行业目前形势比较严峻,但是对自己的就业前景还是持积极的看法,有学生认为近年来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随着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和大众对教育的普遍重视,教师正在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尊重,就这点来看,不仅教师行业会越来越受重视,教师的待遇也会逐步提升。其次,民办学校的增建有利于缓和就业压力,减轻上岗考给师范生们带来的巨大压力。另外也有部分学生表示教师这一行业的就业前景其实不容乐观,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对教师要求逐步严格,急需教师的偏僻地区教师待遇差,且教师要不断进修以保证自身的先进性。其余学生则表示教师行业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因此就业前景无法估量。
表5 师范生对就业前景的看法
2.非教师行业工作就业前景
就不从教型学生而言,除了公务员、事业各单位就业,还有选择其他如数据分析等行业就业的毕业生也各有自己的看法。现如今的大时代背景——网络时代,结合他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随着所谓的2013年“大数据元年”的兴起,各行各业对数据分析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据分析的结果为各行业做出决策提供了非常有效的依据[3]。因此这一行业在从业后的短期内极有可能有较大的发展,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各行业对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就业前景一片光明。调查结果显示,有意愿自主创业的学生仅占0.17%,他们表示,现在大学生的数量远远超过企业所需要的人才量,面对这样的情景,大学生自主创业可以拉动人才需求,缓解当前就业压力。而且当前国家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风险逐渐减小,如果有创新的模式或想法,自主创业回报就快[4]。这也是值得毕业生尝试的一种就业途径。
通过对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范生的就业观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不当之处,通过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纠正和提升。
很多学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主动就业的意识薄弱,地方院校一般离一线大城市比较远,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毕业生在大四之前就业意识簿弱,缺乏相应的职业规划,等到了大四才开始意识到就业问题,才开始茫然地应对就业。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当积极营造就业氛围,通过讲座、网站专栏、公共场所宣传栏、QQ群、微信群等方式发布周边城市的就业信息、就业形势、国家出台的相关就业政策,营造一个浓烈的就业氛围,[5]让所有师范生自然而然关注就业问题,从而尽早产生就业意识,能做到主动关注各地的招聘信息并积极参与。
1.纠正师范毕业生就业的思想误区。职业定位过高是大多学生的通病,很多学生都想到大城市、发达地区的公办学校就业,但是目前发达地区对教师需求量逐渐减少,而且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学校招聘只面向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导致应聘成功的机会很小。针对这一情况,学校应当通过主题讲座、班会开展专场的政策教育,充分发挥学校领导、辅导员、班主任、课任老师不同角色作用,通过不同场合,用不同方式对学生的就业思想等进行正确指导。引导学生正视自己的实际能力,制定合适的职业定位[6]。并为学生分析发达地区教师行业的就业形势,引导他们到中小城市以及各私立学校就业,选择正确的就业区域[7]。同时也鼓励学生自主创业,并向学生介绍他们师兄师姐创业的成功案例,为他们自主创业提供切实有效的经验,同时增强学生创业的信心。
2.加强师范生的教师素质培养。师范技能的高低关系到学生是否能够成功应聘,因此必须加强他们的技能培训,坚持以教育、实习、就业一体化为原则,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训[8],使他们掌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师范业务能力[9]。高校师范生的职业定位主要是中小学,因此学校可以邀请中小学优秀、资深的教师给师范毕业生开讲座,让在职中小学教师根据自身的任教经历为师范生讲解师范技能、以及当前中小学的用人需求及招聘要求。这样的专场讲座可以让师范生更清楚地了解当前最新的教师需求以及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标准。师范生通过取长补短弥补在校期间存在的不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师范技能,提高应聘成功的机率。
3.发动全校教师全方位增加就业渠道。首先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通过研究讨论,共同探索就业的思路和方法,并帮助达成学生成功就业的共识。其次充分利用学校全体教师的人脉关系,为毕业生提供和推荐较好的见习、实习和就业机会。并在校园网站上专门开设招聘信息一栏,把符合师范专业的招聘信息及时发布到每个班的QQ群,让每一位同学都能了解到最新的招聘信息。最后,积极联系对人才有需求的学校、教育机构举办专场招聘会,增加就业机会。
学生在找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焦虑、恐慌、无助、盲目从众与消极依赖心理[10],要通过主题讲座、走访宿舍、个人单独聊天等方式安抚学生情绪。开通QQ、微信等网络平台接受师范毕业生的咨询,对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消除学生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
综上所述,通过对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师范生就业观的调查与分析可知,地方院校师范生的就业观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然而教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肩负着社会和下一代的期望,教育事业任重而道远,在机遇和挑战共存的当下,只要学校提供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师范生不断地提高师范技能,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在未知的挑战中牢牢把握良机,这些影响就能发挥积极的一面。师范生要深刻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有明确的就业方向和规划,调整心态,保持一种积极进取、迎难而上的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未知,迎接挑战。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对学生加强全面的教育和引导,加强与学生间的交流,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尽自己所能解决学生遇到的难题,纠正学生就业当中存在的不足并勉励其进步。
[1]王霆.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及就业问题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0):93.
[2]林致远.地方高师院校师范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155.
[3]孔环,李晓.大数据时代数学专业就业前景分析及培养研究[J].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6(3):54.
[4]陈希佳.福建省大学生就业市场培育与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人才培养与就业,2014(12):19.
[5]何春兰,邓清华.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工作[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4):46.
[6]饶进,杨玉凤,蔡立雄.地方性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调查与探讨[J].龙岩学院学报,2014(2):112.
[7]王华.就业形势的分析及就业准备[J].吉林化工学院学报,2009(6):99.
[8]孔淑霞,高秀娟.地方本科院校数学系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人才培育,2011(9):115.
[9]湖南理工学院课题组.加强地方综合性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8(8):68.
[10]赵美玲.论高校毕业生就业突显的心理问题[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81.
Investigation and Discussion on Normal Students’Employment Views at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aki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of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for Example
HE Chun-lan,LIAO Lie-ying
(College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Chaozhou,Guangdong,521041)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of normal students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tracts more and more attention.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mployment views of normal students in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we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in terms of“employment goal and direction,career reasons and views for employment prospects”.The result showed that nearly 90%of students with clear career intention chose to teach after graduation.However,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weakness for employment awareness,and too high employment positioing too still exist.It is suggested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he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employment situation,train students to establish the employment consciousness,teach⁃ers and leaders at all levels in the college should specify their responsibilities,provide students with correct guidance for the normal students’employment,good personal connections and all-round servic⁃es.In the mean time,it’s also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students’mental health counseling to help stu⁃dents solve confusions while hunting for jobs.
G 437.8
A
1007-6883(2017)05-0096-05
2017-03-06
广东省教育厅2015年度省级学校德育创新项目(项目编号:粤教思函【2015】25号);潮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项目(项目编号:2015-C-04)。
何春兰(1983-),女,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