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自主探究,激发学科思维

2017-12-07 06:39刘喜如
文教资料 2017年24期
关键词:学科思维自主探究

刘喜如

摘 要: 课堂上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必须有可操作的具体途径。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的学科思维,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思考中学习,有利于内化学习知识,升华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键词: 自主探究 学科思维 高中政治探究教学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基于该课程理念,教育界提出了高中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如何在课堂上真正落实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或者说,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有哪些途径?我认为,引发学生自主探究,激发学生学科思维,不失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著名教育家托尔斯泰曾指出:“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的思维得来,而不是凭记忆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政治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不断激活学生的学科思维,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即主要来自学习活动本身的内在动机,这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心理动机。中学生具有好奇的心理特点,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探究问题,发现规律,使学生被具体情境中的问题吸引。

例如:在教学哲学“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课时,考虑到这部分教学内容抽象概念比较多,学生不易理解,开始教学时,我在屏幕上展示了一则引导性材料:

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000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000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根据引导性材料,促进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狼与鹿之间有关系吗?这种关系有什么特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为什么狼存在的时候,鹿的数量始终无法增加?(对立)

3.为什么狼被捕杀了,鹿的数量还会减少?(统一)

学生感到奇怪,议论纷纷,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即使原来不爱动脑筋的学生,也积极投入议论,急于知道正确的答案。教师及时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理进行启发,哲学上讲的“矛盾”就是事物内部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水到渠成地导入新课。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深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的理解,从而获得新知,并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注重合作,创设探究氛围

《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让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精神是当代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参与合作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与信息互动。在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互相交流思维成果,人人既是老师又是学生。

例如:在教学哲学“价值观的导向作用”时,我在屏幕上展示了这样一段材料:

“海恩斯和他妻子生活在美国的一个小镇上,他很爱他的妻子,可是突然有一天他的妻子得了很重的病,海恩斯很着急到处去买药。在这个小镇上只有一家药店卖治疗他妻子的药。药很昂贵,海恩斯很贫穷根本就买不起。结果,当天夜里,海恩斯破窗而入,把药偷走了!”

我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理解和评价故事中的人物?”结果,有的学生认为海恩斯为了救他的妻子,偷药行为可以理解;有的学生认为,海恩斯的偷药行为不合法,不可原谅,应依法处罚;有的学生认为,海恩斯的偷药行为出发点是好的,值得同情,但触犯了美国的法律,不可饶恕。同学们在交流中学会了知识,不同的思想火花在交流中碰撞,在思想碰撞中增进了情感交流,体会到了合作学习的愉悦。正如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所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交换一下,一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交换一下,一人就有两个思想。”

三、加强指导,培养探究方法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不是科学家的研究活动。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调查、观察、讨论、思考、查阅资料、归纳整合等形式主动获得新知识,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学科方法和思维方式,并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方式。

例如:在教授《生活与哲学》模块“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框题时,我选择“龙岩市为解决交通压力,提供三套道路建设方案”作为课题,供学生自主探究:

方案一:大规模道路拓宽。这套方案的特点是建成后可以大大缓解交通压力,但大规模拆迁将给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的不便,而且会带来安置的巨大困难。

方案二:建设地下铁路。这套方案对缓解交通压力非常有效,但该市以泉水著称,建地下铁路会毁坏泉脉,损害城市特色。

方案三:建设高架桥。这套方案的特点是小规模拆迁,还不损害泉脉。

(1)对比三套方案,我们应该选择哪一套方案?选择理由是什么?

(2)如果请你设计一套方案,你要考虑哪些因素?你可為此提供哪些建议?

这样的探究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发展潜力、参与社会实际生活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亲身体验,增强探究意识

在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一则醒目的格言:听到的,过眼云烟;看见的,铭记在心;做过的,沦肤浃髓。这句格言,从侧面说明了实践活动在一个人的认知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一次体验胜过十次说教”,说的就是体验式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例如:在讲授“市场经济的含义与特征”时,我让学生对“辉业”、“米兰春天”和“精博”三家超市做调查,并指导学生分析调查得来的资料,探究以下问题:(1)这三家企业的性质是什么,规模怎样?(2)它们的经营和服务异同点在哪里?(3)市场具有什么特点?

一开始,学生只能列举一些共同点——商品齐全,服务热情,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等,却一时发现不了它们之间的差异。我让学生把“电子小票”放在课桌上,让他们自己观察、比较,找出同种商品的价值各有差异,回忆挑选同类商品时的不同品种。结果,他们通过深入探究体会到:“辉业”有着更具吸引力的价格、更齐全的商品、更灵活的经验手段,进而认识到商场之间存在竞争关系,只有尽量做得比别人好,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保住和扩展自己的市场。

通过体验探究,学生可以将教材中学到的间接经验转化为直接经验,化枯燥的理论为鲜活的生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加深对教材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五、联系生活,提高探究能力

高中政治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思想政治来源于生活,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基础是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当学生学习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时候,学生就能以积极的态度参与思想政治生活。

例如:在教学《生活与哲学》模块“矛盾的普遍性”时,指出: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看破红尘,喜欢孤独,准备当和尚去,不愿意与任何人有联系,实现与世隔绝,过着清净生活的目的。

这是一些青少年学生在遇到生活挫折、学习困难时经常会萌发的一种消极悲观心理,如何让这些学生从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中走出来,是我们的任务。结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矛盾普遍性原理,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

这些人的目的能否达到?生活中有“世外桃源”吗?为什么?

我并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的知识经验去探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得出结论。同时让学生自己探索发现,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在教师营造的生活氛围中进行学习。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一方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和创新成果的过程。在探究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从而促进每个学生以积极、主动、愉悦的状态进入课堂学习中,达到忘我学习、乐此不疲的新境界。

参考文献:

[1]张瑞.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责任素养的提升——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J].学周刊(A版),2014(4):7-8.

[2]游鹏.试论初中政治课的有效性教学核心探索和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4):11.

[3]林黎华.高中思想政治課的“味·体·形·魂”——以“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5(8):62-65.

猜你喜欢
学科思维自主探究
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记忆策略训练的实践研究
借助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构建优质高中数学课堂,实现活力教学
语文教学应培养怎样的学科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