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维谦
摘 要: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课堂教学问题串进行全面整合优化,以提升问题的针对性,对不同群体学生形成有效调度,帮助学生顺利启动主动学习思维。小学生直观性思维比较发达,教师不妨利用多种教辅手段,为学生提供生活性、媒体性、角色性、动态性的问题串,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性;问题串;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11B-0123-02
课堂教学问题是师生互动的桥梁和纽带,教师对教材展开深度剖析,对教参教辅资料进行全面整合,为学生设计含金量更高的探究性问题串,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接轨学生生活、关注学习角色、把握动态发展、渗透训练操作,从不同维度出发,对问题串进行多元优化,不仅能够唤醒学生的基础认知,还可以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完成科学认知体系的构建。对科学教学探究性问题串设计展开重点研究,具有极强的教学针对性,值得我们展开实践性探索。
一、接轨生活设计问题串,唤醒学生的基础认知
小学科学教学设计时,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教师在问题设计、投放引导等方面存在一些缺陷,问题针对性不足,激发点不准,调度性不够,甚至出现了模式化、平面化特征,难以让学生深入到问题核心,其学习研究呈现浅显化。探究性问题串设计时,需要教师遵循学科的发展规律,深度解析教材内容,理顺各种逻辑关系,为学生提出指向性问题,促使学生有明确的思维目标。小学科学与学生生活认知有密切关联,利用学生生活基础认知展开问题串设计,势必能够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唤醒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
针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教材上册中《空气的性质》一课,教师设计游戏性实验操作:将两个气球,一个放进矿泉水瓶子中,一个放置在空气中,分别将气球吹起来,看有什么情况发生?在矿泉水瓶中的气球吹不大吗?如果是同一个人吹这两个气球,会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呢?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这与空气有关系吗?学生争先恐后地参与到实际操作之中,并对相关问题串展开热议。有的学生说:“气球放进矿泉水瓶子中,使劲吹也吹不大,而放在空气中,便可以轻松吹得很大。这说明空气是占据空间的。矿泉水瓶子限制了空间,自然吹不进空气。”也有的学生说:“空气虽然看不到摸不到,但它确实存在于我们的身边,空气中有氧气,可以供给我们呼吸,如果隔绝了空气流通,我们就会感觉到呼吸困难。这也说明空气是存在的,而且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给出问题串设计,学生快速进入探究性学习,并从实际操作中获得真切体验,对问题串展开有效探究,最终获得学习共性认知。学生认知思维顺利接轨,确保学习效率维系在较高的水平之上。
二、关注角色设计问题串,激活学生的个性思维
关注角色身份展开问题串设计,是指学生在探究性学习中需要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并对这种角色进行有深度地解读定位,以提升探究性学习的有效性。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展开时,教师要给学生布设一定的探索任务,学生也需要尽快地明确身份角色。依据学生角色定位设计问题串,可以提升问题设计的针对性,让学生顺利进入角色,展开深度学习探究,提高学生思维敏感度,激活学生学习内驱力。
针对《冷热与温度》学习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测量水温的方法,搜集相关数据分析水温变化规律。教师设计一个操作性实验:连续测量一杯水的温度,证明热水变凉的规律。实验操作之前,教师准备好了相关器具,并给出提醒:怎样读出温度计的读数?从什么时间开始记录温度?每隔多长时间记录一次?如何对实验数据展开整合分析等。学生已经进入实验角色,自然能够从操作员身份展开思考。因为是分组实验,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集体讨论,最终对问题串达成共性認知,教师对学生的展示给出点评,纠正学生问题解读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实验顺利展开。
教师在实验操作开始时投放问题串,一方面是对学生进行提醒,另一方面是启动学生探究意识,展开有针对性的思考,对实验现象进行科学研究,对实验数据展开科学分析,以提升实验操作的有效性。因此,如果教师设计合理,问题串具有极强针对性,学生研究到位,确保实验操作顺利展开,那么,那么实验效果便会显著。
三、把握动态设计问题串,拓展学生思维时空
科学实践活动是动态的,科学现象和科学认知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让学生建立动态意识至关重要。教师在科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动态发展视角展开问题串设计,可以有效地拓展学生的学习时空,增加探究深度和广度。小学科学中的诸多内容,具有跨学科性质,让学生利用多种学科认知展开探究学习,可以极大地提升科学学习的品质。教师设计动态性问题串,也能够让学生了解事物发展规律,形成良好思维习惯。
在进行《声音的产生》学习时,学生对振动发生原理很难一下接受,教师不妨利用多重实验,让学生逐渐感知声音产生的原理。首先,让学生利用身边物体互动发声,观察振动发生,然后给出问题串,让学生展开主动探究活动。学生用身体发声,拍手、呼喊,用身边用具发声,敲击、碰撞,教师给出问题串:我们身边充满各种声音,你能够列举哪些声音呢?为什么使用不同的方法能够使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呢?你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声音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学生展开了动态性研究,教师跟进给出一些引导,让学生边操作边思考。经过一番探究,学生大多对相关问题有了一定认知。有的学生说:“我们身边的声音非常多,有自然的声音,风声、雨声、雷电声等,也有人为的声音,如说话声、机器声等。声音是由振动形成的,不同材料的振动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即使是同一种材料,其振动方式不同,发出的声音也会不同。如拉二胡,不会拉的,弄出来的就是噪音,会拉的,弄出来的就是乐音。
学生大多有主动探究意识,教师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展开深度实践探究,可以顺利激活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并通过集体讨论研究,形成科学认知。实验操作具有互动性和发展性,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展开动态性探究,可以给学生更多思想启迪,其激发效果也会更为突出。
四、渗透训练设计问题串,实现学生认知构建
小学科学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要关注多重思维的全面渗透,针对探究学习内容,给出问题串设计,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契机,历练科学认知能力。科学实验、科学活动、科学操作、科学讨论等训练形式,都可以渗透问题串,让学生展开多层次的讨论研究,帮助学生顺利梳理学习认知,构建学习认知体系。科学课堂教学中,问题设计不应是教师的专利,让学生主动展开质疑活动,吸引学生设计问题串,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契机。
《怎样搭配食物》一课涉及饮食文化,学生对此有一些浅显的认知,教师要注意利用个性训练设计,引发学生主动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生活习惯。首先,教师让学生设计个人食物金字塔,然后在学生展示时,给出问题串,让学生展开自我反思和集体讨论,再对学生的个性认知学习进行矫正和反思。教师问题串设计:你的食物金字塔有什么突出特点呢?有哪些值得称赞的创新点吗?有不合理的地方吗?应该如何改进呢?学生拿到问题串后,快速展开自我反思活动。教师跟进展开个性引导,对学生的个别问题进行针对性分析。学生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度剖析之后,逐渐形成良好学习认知体系。教师组织学生展示反思成果,课堂教学被推向高潮,学习呈现高效性。
教师让学生展示食物金字塔,并以此展开问题串设计,让学生展开多重反思训练,给学生提供自我检查机会,课堂学习呈现多元性特征。通过反思校对性训练,学生学习认知得到升华,这当然是教师教学设计最希望得到的结果。
问题串设计是课堂教学最为常见的教法,教师根据教材学习内容和学生学习思维基础,为学生准备适合的问题串,以激活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形成课堂教学重点难点突破力量,帮助学生尽快走近学习内容的核心,实现学科认知的顺利构建,为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供不竭动力。
参考文献:
[1]李愉均.高阶思维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探究性问题串设计策略[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2,(12).
[2]施建宏.捕捉问题 探究问题 解决问题——小学科学教学之问题解决[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4,(11).
[3]宗骞.小学科学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2015,(5).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