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英杰
古诗词是语文世界里一朵美丽的花,是学习语文必须吸收的营养大餐。只有与古诗词相遇,才能走进其多姿多彩的世界。
一、让古诗词相遇在师生的对话里
在对话里,古诗词鲜活的生命又再一次跃然在课堂上。没有师生的互动,古诗词离我们总觉得那么遥远。在互动里,古诗词如一汪清泉走进课堂。例如,教师在讲解《早发白帝城》的时候可以设置这么一段对话。老师问:“中国是诗的国度,古代中国留下了无数诗篇,唐朝有一位诗人一生创作了很多诗篇,他的诗热情奔放,想象丰富奇特,被世人称为“诗仙”,这个人会是谁?”学生不用举手就能齐答,李白。老师接着问学生读过他的哪些诗,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静夜思》《夜宿山寺》。学生热情高涨,争先恐后地背着李白的诗。会背的,能背好几首;不会背的,也能哼几句。学生学诗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然后老师说,同学们的表现证明了他们都是爱学习,会学习的人。今天就再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学生自由地读着,老师问他们读懂了什么。有学生说,他知道“辞”就是告别;有学生说,他知道“白帝”指的是地名——白帝城。
把古诗词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亲近”它们,激起他们“拥抱”诗词的兴趣与欲望。一句“读过他的诗吗?”看似无心,实则有意,既了解了学生对诗的学情,又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更是创造了轻松和谐的气氛。同时,在师生交流中,产生、形成并梳理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策略,为学生更便捷、更有效地“倾听”诗词,为与诗词全方位、深层面地融合奠定基础。
二、 让古诗词相遇在学生的脑海里
新课标提出了“阅读古诗词,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的要求。这其实是要让诗词在每个学生脑海里生根。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引导他们记忆一些古诗词,也是一种与诗词相遇的方式之一。加纳的智力多元理论告诉人们不同的人其智力的呈现也是多样性的,具体到记忆上也是一样。有的学生形象记忆好,有的学生擅长理解记忆,有的特别能短时记忆。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记忆特点尝试以下方法:“如诗如画”法。“诗情画意”两个词语告诉我们一首诗其实就是一幅画,古人写诗也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所以古诗文教学中的重点就是要让孩子看懂图,也就是古诗当时的情景,只有看懂了理解了再去学古诗就容易多了。看懂图以后再去学古诗,去诵读,去背诵就容易多了。如古诗《池上》中的“小艇”指什么?看图之后,孩子们就知道了,原来是轻便的小船。还有传统的批注式,它是我国自古有之的一种简便易行的诗词记忆方法,正如徐特立先生所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批注式成了学生个性学诗词多维对话的切入点,因为动手“画、注、批”不仅是用眼睛读书,而且是在用心、用腦、用手一起读书,学生以它为载体,心灵和思维进行着一次又一次的碰撞,诗词素养和能力在一次次碰撞中得到提升。要让古诗词在学生头脑相遇,但不要逼迫他们必须达到某个标准。有一部分人对学习语言没有兴趣,语言表达上显得比其他孩子迟钝,再加上记忆能力较弱,记忆古诗就更不感兴趣了。他们需要一些强化训练,也需要理解。我们要鼓励孩子,不要逼迫孩子必须达到某个标准,尽力就好。
三、让古诗词相遇在学生的声音里
学习古诗词,诵读是关键,没有诵读,所有的感悟只是空中楼阁。读,不是简单的张开嘴巴,信口开河。读也是一门技巧,尤其对古诗词来说。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作品的不同艺术特征采取不同的诵读方式。听读、范读、领读,也可以齐读,学生怎么喜欢就怎么读。但古诗词有它严格的韵律,在不同的韵律里作者有着不同的情感。所以要读准诗词的节奏,就要在语言层面上读通全诗,做到停顿正确。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读,感觉出它的停顿应该是在哪里。反复地读,让这些节奏感极强的诗词带领学生进入诗词的境界。学生会对古诗词越读越感兴趣,觉得怎么这么好听,这么有韵味,也就能较快地进入到赏析古诗的角色中。其次,要读懂古诗词的意思,每首诗都有它的独特意思,老师要引导孩子读中理解关键词的意思,借助关键词弄懂诗意,要读出古诗词的画面。古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每首诗都是一幅画,有的浓墨重彩,有的淡妆素描。《春夜喜雨》《六月二十四日望湖楼醉书》《枫桥夜泊》《别董大》可引导孩子读出四季不同画面。其实细读小学生必备72首古诗,每首都可读出不同的画卷,不但可引导孩子描写出画面,还可鼓励孩子画出自己心目中的画。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出古诗词的情感;诗歌虽短,情感却浓,情感是古诗词的灵魂。诗歌是诗人情感寄托的载体,诗人通过诗歌咏物言志,状物抒情,借古讽今等。教师要深情引导,让孩子动情与诗文、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怀特海说,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多姿多彩的生活。与古诗词相遇,就是与一份五彩斑斓的生活相遇。只有体味古诗词那份韵律美、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才能算是一次真正的相遇。endprint
学子·上半月2017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