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分》一课的教学设计与分析

2017-12-07 08:11李林柑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9期
关键词:教学设计分数小学数学

李林柑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通分》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如何让学生掌握通分知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数 通分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9A-0064-02

通分知识是在学生已学约分知识的基础上开展的。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很多教师习惯按照教案开展教学,即按照教案中规定的教学步骤开展教学,并要求学生认真听讲,以及对教案中预设的标准答案进行认同。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模式虽然没什么大问题,但是其教学程序过于僵化,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沉闷和程序化。当前课改倡导的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探究。这就需要教师摈弃以前的做法,根据新课标要求认真研究教学方法,根据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教学,同时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练习,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熟练掌握通分知识。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教学经验和体会。

一、《通分》一课的教学步骤

(一)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通分教学做铺垫

教师可以在进行通分教学之前先引导学生复习之前所学的知识。例如,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和这两个分数哪个更大?然后让学生思考、解答。很快,学生就得出了答案:更大。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说明理由。学生在回答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复习了之前的知识:通过将1平均分成五份,那么可以表示4份,而是表示这样的3份,所以比更大。教师在肯定了学生的回答后趁机引导学生回顾一下分数的意义,为接下来讲解通分的含义做好铺垫。这样的课堂导入,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让学生迅速进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状态中。

(二)引导学生认识通分

接着,笔者在黑板上板书两个等式:=,=,让学生观察这两个等式,并说出等式前后的分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在观察讨论之后会发现这两个等式后的分数的分母是等式前的两倍,而且两个等式后的分母一样,都是10。学生对这个案例做了认真观察和思考,并找出了其中的变化。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出同分母分数和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同时演示将几组分母不相等的分数转化成和原来分数大小相等的同分母分数,让学生明白将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过程就是通分。演示完毕后笔者接着提问:刚刚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通分,现在大家来说说什么是通分。你能说一说等式前后的分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吗?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于通分含义的理解。学生在观察思考后相互讨论,发现:等式成立的前提是等式前后分数大小不变,主要变化在于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了分母相同的分数。教师可在此基础上引出通分的含义,使学生对于通分的认知更加直观、深刻。

(三)引出公分母概念

通过上面的讲解,学生已经对通分的含义和通分过程有所了解,此时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借助提问引出公分母的概念:“刚刚我们已经了解了通分的含义和过程,现在请大家对照公分母的概念来说说以上例子中的分数的公分母是多少。除了这个公分母,我们还能用其他数字作为公分母吗?如果可以,这些数字和之前的分母的关系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让学生明白以上例子中公分母是10,除了10还有其他数可以作公分母,它们都是原来分母的公倍数。

如果学生接受了如上知识,教师可以接着提问:“如果让你来给这组分数通分,你会选择哪个数字作公分母?”在学生明确了“选择最小的公倍数,因为计算起来更方便”之后,笔者就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公分母与原有分母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一组分数的公分母有很多,其中最小的那个公分母就是原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为了方便计算,在实际进行分数通分时,我们一般都会选择最小公倍数作为公分母,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四)引导学生寻找最小公倍数,找到公分母

通过以上的讲解,相信学生已经掌握了通分的概念、过程和公分母的概念。因此,“找出最小公倍数”就成了学习通分的主要内容。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直接结合例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让学生尝试找出一组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鼓励学生思考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通分知识。

例如,可以出示这道题目:请大家找出“4”和“5”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别列出数字“4”的倍数和数字“5”的倍数,然后让学生找出这些倍数中相同的部分。通过对比,学生很容易找出“20、40、80……”这样一组数字,它们既是4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其中最小的是20,因此可知“20”是“4”和“5”的最小公倍数。当然,除了这个方法,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一边写数字“4”的倍数,一边看这些数字是否也是数字“5”的倍数,得到的第一个符合要求的数字就是“4”和“5”的最小公倍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学会如何找出一组数字的最小公倍数。

(五)通过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引导学生运用通分知识进行相关计算

学生只知道通分是将分母不同的分数转化成分母相等的分数是不够的,在实际应用时往往容易混淆,所以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是提高学生通分知识运用能力的关键。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比较和的大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分数哪个更大。有的学生回答说因为这两个分数的分母分别为8和5,他们的最小公倍数为40,因此这两个分数可以分别转化成和,很显然,>,因此>。通过这个题目,学生明白找出最小公倍数可以将異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从而大大降低比较分数大小的难度,简化计算过程。

二、利用练习进一步巩固深化通分意识

俗话说得好,“打铁要趁热”。在学生掌握了异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安排相关的分数加减法题目,以巩固学生对于通分知识的学习。因为和通分知识相关的题目类型较多,所以在教学时教师应该适当增加训练量,提高学生运用通分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这样一道题:找出和的公分母,再将这两个分数进行通分再把这两个分数通分,问学生:这两个数字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公分母是多少?

学生们根据最小公倍数就是公分母的数学规律可知这两个数字的最小公倍数是72,最小公分母也是72。然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几组分数,问学生这些分数的公分母分别是多少。(和、和、和)同样,学生根据最小公倍数就是最小公分母的规律可以分别得出这些分数的公分母是15、56、30。

教师再做总结:请大家回头来想想为什么要通分,通分有什么作用?以此训练学生独立进行通分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安排不需要书写通分过程的练习,而只要求说出公分母。因为通分类题目的解题关键在于快速准确地找出公分母,只要能找到公分母,通分问题便迎刃而解,所以这类题目的作用就是集中训练学生寻找公分母的能力,使学生进一步提高运用水平。教学实践证明,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是打造高效课堂教学的有力保障。

总而言之,分数通分知识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师应该积极转变教学观念,认真研究教学方法,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巧妙设计教学环节,帮助学生掌握通分知识。

(责编 黎雪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设计分数小学数学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可怕的分数
算分数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