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材改版后变化

2017-12-06 05:01杨丽君
学子·上半月 2017年2期
关键词:新教材本课北京

杨丽君

作为一名从教多年的历史教师,我非常喜欢2016年改版后的七年级上册教材。它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不同的体验。

因为它更加注重理清历史事件的脉络。2016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是以课题或者是专题的形式出现。这样删减了许多烦琐细密的知识,更有利于我们讲清历史事件,突出重点。比如2011版教材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从标题看,本课的重点是介绍祖国境内的几支远古居民,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因为他们离我们的时空距离大,内容又繁杂易混,所以学生学起来非常困难。教师忙着落实知识,这样课堂师生间的思考和探索活动比较少,更不用说培养学生正确的史学观点、史学方法和学习能力了。学生抓不到重点。2016版教材,从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从标题看,本课的重点是介绍北京人,删除了山顶洞人。从内容安排上,教材首先在“相关史事”部分,用示意图来简单介绍了人类进化过程,便可以轻松突破“北京人生活距今70万年到20万年前”这一难点。最主要的是:本课最后一段明确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通过以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的猿人向现代人演化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是供了可靠的依据。总结突出了北京人在世界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地位。这在原教材上是没有的。

新教材更重视历史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由若干点串成一条条线,每一条线,通常能纵向说明某一方面、某一领域的问题。若干条线呈现历史全貌。新教材更加富有时代特点,突出了若干重点,例如:依法治国、国家意志、制度文明、主权意识。值得关注的变化是有些线索淡化了,有些线索有所加强、变得突出。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课内知识的安排上,也体现了在课与课之间,单元之间。比如说上册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本单元安排了七课时,其中大幅调整了第十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十二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新增了第十三课《东汉的兴亡》,删除了原教材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第十四课《凶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合并原十六课、十七课为第十五课《西汉的科技和文化》,教材这么一调整,就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王朝和兴衰,系统完整地展示出来,又减轻了学生负担。

新教材增大了课堂活动的空间。新版教材把自由阅读卡改为“知识拓展”,内容也进行了重新安排。比如第二課《原如农耕生活》重点内容调整了,所以这部分内容就把“河姆渡原始居民会蒸米饭吗?”调整为“良渚文化”。对于教材补充内容“良渚文化”那些教学条件好、基础好的班级老师可以酌情讲授;对于条件一般的,基础一般的班级老师可以不涉及。与此同时,以文字叙述与历史地图呈现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历史进程的空间背景,了解我国历代疆域变化,形成了初步的时空观,会促使那些喜欢学习的学生课后阅读、研究,进而培养兴趣,发展能力。

另外,因为教材中删除了那些细碎的知识,课堂适度放松,给师生的活动创造了更多空间。教师可以及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引导学生,去鼓励学生思考讨论,去感受历史带给我们的启示……这些更有利于未完目标有达成,它所产生的作用,远远大于细碎知识的掌握。

新版教材,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发现发明探索的培养。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删减了有关经济史、科技史、文化史的若干知识点。教科书采取的是“点线结合,以点带面”的编排方式。总体而言,增加的少,删减的多。比如教材中对于汉中发现北京人,王懿荣发现甲骨文,造纸术的发明和张骞出使西域都做了详尽的介绍。这些,通过教师教授,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还有与2001版教材相比,2016版教材更重视对学生团结合作和群体意识的增强。比如新版教材把炎帝和黄帝并称为“人文始祖”,而原版教材“人文始祖”只有黄帝一人,从而告诉学生:任何一项重大发明创造都需要很多人的努力。未来的人才需要有团结协作的精神。

总之,新版教材的编写意图是改变学科知识中心,还学生一个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课堂。

猜你喜欢
新教材本课北京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Let’s play football.(部级优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从“听唱读写”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北京春暖花开
北京的河